张东亮
初创果壳网,科普博士月薪2000元
今年40岁的姬十三本名嵇晓华,1977年出生在浙江省舟山市。在复旦大学读书时,他喜欢向媒体投稿,并擅长将枯燥的科学知识用风趣的故事写出来。
姬十三的科普文章内容轻松幽默,又富有知识性,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回应。从复旦大学神经生物系博士毕业后,每月稿费过万元的他为了自由,果断离开实验室,成为一名专职科普文章写手。
2008年4月,姬十三联合一众科普作家,成立非营利机构“科学松鼠会”,旨在剥开科学的坚果,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科普作家会将他们在纸媒上发表过的文章,分享到网站上,并与网友留言互动。
姬十三是位理想主义者,不愿意商业化运作“科学松鼠会”。尽管“科学松鼠会”官网很快在业界声名鹊起,但姬十三他们却很难养活自己,只能靠给企业写写策划赚点钱维持开支。“创办‘科学松鼠会的第一年,前半年我不拿工资,后半年每个月拿2000元。”姬十三说,这点钱在高消费的上海很不顶用。一个周末,女儿在商场看上一件很漂亮的玩具,尽管孩子爱不释手,但因为付不起288元的费用,姬十三只得抱着哭闹不休的女儿匆匆离去……
妻子知道姬十三羞于向她伸手要钱,就经常在他临出门前,悄悄往他的衣兜里塞些钱应急用。这个细节,让姬十三既感动又羞愧。
迫于生活压力,姬十三觉得自己需要改变,他开始从一个羞于谈钱的知识青年学着做一名商人。2009年,有风投机构开始和姬十三接触,想要投资“科学松鼠会”,但姬十三觉得“科学松鼠会”是一个公益机构,不该接受投资,就另建了果壳网。对此,他说:“让公益的归公益,商业的归商业。”
果壳网的第一桶金是50万美元,姬十三用这笔风投资金聘请了十几个编辑,以约稿和写作为主,快速生产有趣的科普文章。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有趣的方式,让科学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想着怎样赚钱,只想怎样吸引用户,所以不着急。”姬十三说,这种不温不火的状态维持了3年,其间,他一直在学习如何成为成熟的创业者。因经验不足,果壳网经历过骨干成员流失以及账面上几乎没钱的日子。后来,姬十三果断地接了点商业广告,才让网站转危为安存活下来。
“分答”出炉,把盈余知识卖个天价
近几年,果壳网也一直在探索商业营利模式。“我们做了很多产品,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一直有一个核心,就是传播知识,做知识分享。后来我想,是不是可以把知识做成服务。”姬十三说,他琢磨的这件事,在2015年3月13日变成了现实,果壳网在当天推出了一款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在行”。这是一款知识技能共享平台,邀请各个领域的行家出售自己的盈余知识。姬十三对“在行”的定位是私人智库,可采取买家与行家线下见面这种方式,通过真实地互动,达到更好的经验分享与体验。
近几年,共享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各个领域,用自己的知识赚钱这一新鲜玩法,吸引了不少行家里手入驻“在行”。姬十三团队会帮助行家撰写个人简介,组织摄影团队为他们拍照,在定价上,也会给出相应的建议,从几百、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在行”存在的问题不断涌现出来。新鲜感过去后,行家价格的提升,约见频次的减少,用户活跃度的降低,这些问题让“在行”的团队感到焦虑。“‘在行的模式决定了它的交易不会是高频的,而我们想要的,是怎样让它的交易频繁起来,量大起来。”姬十三的下属、“在行”的产品总监朱晓华说,他和姬十三一度为此很苦恼。
2015年年底,“在行”团队已经有了做轻量级AMA(Ask Me Anything,翻译过来是“什么都能问,随便问”)模式产品的想法,以高频带动低频,弥补“在行”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问题。姬十三为“在行”的技术团队找了一个安静的四合院,让他们“闭关修炼”。2016年5月15日下午,他们终于推出了被誉为网络神器的“分答”。
在新产品发布会上,姬十三对行家提出一个把“马桶时间”捐出来的理念,他说:“经过计算,人的一生中至少有15万分钟的时间会待在马桶上,而每次在马桶上的5分钟,你可以到‘分答上收听5个精彩的答案,也可以认真回答几个具体问题,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姬十三制定的游戏规则很简单,用户在“分答”上介绍自己擅长的领域,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一般是1元到500元之间,名流大伽另论。其他用户感兴趣就可以付费向其提问,回答必须是语音,时间限制在60秒内。而如果有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感兴趣,可以付费1元选择“偷听”,提问者与回答者均可得到0.5元的提成,也就是说提问者也可以赚钱。
作为中国第一个付费语音回答平台,“分答”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在迅速“吸粉”的同时,也吸引来各界大腕纷纷投来的橄榄枝,这其中就包括“国民老公”王思聪、著名主持人马东、自媒体大佬罗振宇、歌手汪峰和妻子章子怡等。这无疑令姬十三喜出望外。
你睡了,你的问题还在为你赚钱
“分答”这款企图“压榨”所有专家、学者和明星如厕时间的手机APP,因为能真实地解决问题,真实地传播知识,真实地与行家互动,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除了明星、大咖的加入,更多的社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撑起了“分答”平台的专业性。房产专家董藩、金融专家巴曙松、经济学家郎咸平、天文学家张双南、哲学家周国平、社会学家李银河、儿科专家崔玉涛、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张羽、高圆圆私人营养师顾中一、《博物》杂志微博运营者无穷小亮、微表情学者姜振宇等数十万行家、达人,在“分答”上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碎片化变现。每个行家、达人如同在“分答”上开办了一家知识小店,贩卖个性化定制知识,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大众在“分答”上能获得明星、专家的真实语音回答,所掌握的知识或提出的问题还能在“分答”上实现体面变现,良性互动吸引了“分答”用户不断增长。
于是,这款号称“你睡了,你的问题还在为你赚钱”的付费问答类产品猝不及防地火了,推出仅一周便被刷爆微信朋友圈。
2016年5月28日,介绍标签为“网红、投资人、哲学家”的王思聪在“分答”上答题首日,“分答”增长了10万名付费用户。王思聪以每个问题4999元的价格,回答了32个问题,赚了近16万元,成为“分答吸金王”。
2016年6月3日,章子怡以每个问题2999元的价格,回答了23个问题,赚取68977元。针对章子怡,网友们最关心的话题是“娱乐圈潜规则”和“与汪峰的婚姻状况”。
你觉得明星答题太贵?在连鹿晗合照过的邮筒都有粉丝排队拍照的今天,有渠道能让明星亲自语音回答问题,对粉丝们来说,即使价格翻番估计也有人埋单。但并非每个名人都设置了天价门槛,佟大为回答一个问题的价格为8.8元,海清每个提问的价码为1元。
当然,除了娱乐明星,“分答”上更多的是这样的知识变现事例:协和医院的医生张羽,在“分答”上共计回答了200多个问题,赚了十几万元。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张医生查阅了很多资料,积累了6万字的文字材料,她准备用这些内容为自己出一本书。逻辑思维CEO李天田也表示,他会利用“分答”作为了解读者和用户需求的重要途径。有趣的是,还有一些精明人会把在“分答”提问当作一项投资,然后坐收广大“偷听”者的提成。
2016年6月27日晚,“分答”在北京举行了上线以来的第一场发布会,海报上印着大大的数字“42”,代表“分答”上线42天。截至当天,这款APP已经积累了超过1000万的授权用户,平台共产生50万个语音回答,总订单累计1800万元,日付款19万次,付费用户超过100万,复购率43%。
随后,“分答”顺利融资25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著名的红杉资本和王思聪的普思资本。几家投资机构对这款手机应用的估值超过1亿美元。发展到2017年年初,“分答”的用户量和日交易额已较上述数据翻了好几番。
在这个知识经济和粉丝经济的时代,因为打造出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分答”平台,昔日的穷博士姬十三不仅斩获了惊人财富,还被评为“全球青年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