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寂冬
读博士当然是有好处的,最明显的是博士学位能带来学历上的鲜亮。
但读书一定要读到博士吗?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对追求知识有绝对的兴趣,读博士自然是有必要的;而如以就业为导向,则应根据情况适度考量。
从发达国家的态势来看,本科、硕士、博士的收入递增很明显,但在中国并不一定:在毕业生签约薪酬统计中,常常会看到博士的收入并不比硕士高多少,甚至还要低些。
博士的含金量更多体现在它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比如更强的获取信息技巧、更加深入学习的能力。博士的学术研究性质决定,他们必须能够在某一点上突破人类知识的极限,解决一些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看问题的深度、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可避免地要提高很多。因此,一个博士往往具有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一个局部领域专家的能力——哪怕这本来不是他 /她的研究领域。
再比如较强的攻克难题的能力。虽然一个优秀的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通过不断解决棘手的难题也能逐渐培养出这种能力,但是博士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导师的适时引导。合格的博士必然曾经独立攻克过一个或多个难题,而这种能力使他 /她即使转行从事其它工作,也依然能够体现出这种抗压能力和独立攻克困难的能力。
不过,光鮮亮丽的皇冠之下,是经历过才懂得的重担。就像一个笑话所说:“如果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没有产生过跳楼的想法,说明你的博士学位很水。 ”从我相识的诸多博士来看,这句话并不夸张。
读博的难度大,风险却也高。博士和硕士、本科不同,在保证每周 40小时正常学习投入的前提下,后两者基本不存在延期毕业乃至无法毕业的情况,但很多人在很努力的情况下依然要延期 1-2年才能达到博士学位的要求,也有很多人始终达不到要求而转为硕士毕业。近年来国内的很多名校沿袭了发达国家博士高淘汰率的培养模式,培养出了相当一部分颇具含金量的博士,而“颇具含金量”这个词也意味着追逐博士学位过程中的巨大付出和众多出局者。
从本科毕业到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短则 5年(硕博连读、直博),长则 7年(硕士 3年+博士4年),延期的话更长,马拉松式的读博之路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得起的。
取得学位之前的较低收入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在读博士生月收入多在 2500-4000人民币之间,发达国家博士生的月收入大致在 2000美元上下。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博士生在获得学位前的薪酬都远远低于同龄已具备学士学位并工作一段时间的人的薪酬。当然,政府一直在提高博士生待遇,希望这种态势会改变。
读博是辛苦的,但同读博后找工作的艰难比还真不算什么,由于供需错配导致工作难找的现象比比皆是。博士的价值更多时候体现于研发性岗位,对口职业是高校、研究所,以及企业的研发部门。供大于求也会导致就业困难,比如顶尖学校一个学院一年可能会授予几十上百个博士学位,但每年只扩充1-2名教授职位。企业研发机构也并非总能提供足够多的岗位,因此很多毕业生需转行从事其它领域,比如去中学当老师,做这个工作的博士未必会比职业师范毕业的学士或硕士好多少,这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综合来讲,对于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其实不宜盲目选择读博士。学历并非越高越有利。根据社会需求、自己的特长、兴趣综合判断做出选择才是最合理的。
(作者系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理学博士)责任编辑:孙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