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云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分析对象,利用“五普”和“六普”的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制图功能、spss软件的相关分析功能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江西省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最后针对江西如何充分利用人口流动促进城市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人口流动;城市发展;GIS;灰色关联分析
一、引言
人口流动和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力量,人口再分布格局将直接影响各地城镇化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经济增长的初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制约,经济的增长多取决于原始资源,如土地、资本、当地的劳动力以及区位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传统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开始减弱,而流动人口因素作为最活跃的经济发展影响因素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早在1954年,刘易斯就提出了“两部门学说”,指的是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的差异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工业部门,并且这种的人口流动对两者都有益。此外,1967年,戴尔·乔根森(D.W.Jogenson)的《过剩农业劳动力和两重经济发展》中指出农业发展出现剩余使得剩余人口向工业部门流动,促进工业的发展。两者都是指出人口的流动对于城市工业的积极影响。这样说明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有着正相关关系。
国内研究中,大多观点是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原新、万能(2007)指出人口流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未来,城市的发展必然要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相关问题,届时,城市发展对流动人口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纪韶、朱志胜(2014)认为人口的流动可以明显的改善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城市群内部的人口分布。段平忠(2008)指出人口的流动对我国地区经济的收敛效应的影响很大,同时人口的流动对于地区的经济增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逐渐递减的。杜小敏,陈建宝(2010)在研究中指出人口流动对我国经济来说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在此基础上,于潇等(2013)进一步指出人口迁入与人口的净迁入地的经济发展有着最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孙峰华等(2006)则是提出迁出人口的收入回流对地区资本积累和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王德(2003)和袁晓玲(2009)都认为人口流动能够缩小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段平忠(2011)经过一个动态的收敛框架下分析得出:越发达地区受人口流动的影响越小,越落后的地区,则其影响越大。这也说明,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江西来说,人口流动对其影响不可忽视。
二、江西省人口流動的特点
江西人口流动的特点是总体上流动人口规模加大。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江西省户籍外出人口为368.03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江西省的户籍外出人口增加到了578.74万人,十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63%。流动方向上是农村流向城市。2000年,在所有流动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了89.44%,到2010年,比重为86.69%。虽然略有下降,但还是占到了绝大部分,农业人口在人口流动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类型上,流动热口多为劳动人口。江西流动人口中,15岁到60岁的在90%以上,具体如表1。
在区域分布上则是有着明显的差异性。2000年人口流出量较大的城市上饶和赣州的流出人口分别是828997人和991226人,最少的是新余,人数为670142人;就人口流入而言,最大的是省会城市南昌,人数为822589人,是新余流入人口的7.1倍。2010年,人口流出最大的城市仍是赣州,人数是人口流出最小城市鹰潭的9.7倍;人口流入方面,流入量最大的城市南昌的流入人口是鹰潭的10.8倍。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作为因变量。选取这个变量的原因是该数据有人民银行统计,不在政绩考核范围内,所以较为准确。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说明了城市的资金吸附能力,也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所以可以作为反应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因变量主要是选取了人口方面的城市流出人口、流入人口和社会从业人员数,人口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本文的数据是收集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因变量和各个自变量的值。人口流动数据来自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资料,经济指标数据和社会从业人数来自于江西统计年鉴和11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