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拓,辛全才,蔡生如
(1.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3.青海引大济湟水电建设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0)
在大坝的安全监测工作中经常要对大坝的各种监测量进行预测,预测的准确性对大坝的安全评估起着重要作用[1]。在各种预测项目中,大坝的沉降与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严重影响着坝体的安全运行,因此,沉降量是大坝的主要监测、控制项目,也是评价大坝安全和坝体质量的主要指标[2]。目前常用的大坝沉降预测模型有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灰色理论 GM(1,1)模型、Verhulst模型[3]、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法[4]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其中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的应用较为简单,方便工程师掌握,但这两种模型并不能较好地模拟大坝的整个沉降过程,灰色理论GM(1,1)模型在后期预测时误差一般较大,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应用复杂,一般工程师难以掌握。本工程采用Gompertz模型来预测大坝的沉降量,分析其准确性,该模型具有形式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Gompertz(龚帕兹)模型是由英国统计学家与数学家B.Gompertz提出的,具有3个参数,呈S形,早期主要用于模拟植物的生长高度,后来在生物学、经济学、统计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内应用广泛,其基本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a、b、c为参数;t为时间序列;y为对应不同时间t的数据预测值。
Gompertz模型具有3个典型阶段,以植物生长为例,在初期阶段,植物生长缓慢,速率较小;待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为快速生长阶段;到生长后期,生长已基本完成,生长速率降低,其高度最终处于在某一稳定数值上。植物的这种生长规律能够较好地模拟大坝的沉降特性。在具体应用时,根据大坝沉降观测数据,代入式(1)中,由数学算法将参数a、b、c拟合出来,当t→∞时的函数值即为大坝的最终沉降量,即参数a值。目前估算参数a、b、c的方法有多种,如三段法、Bryant法、二次对数法、拐点法、多项式拟合法、高斯最小二乘法、非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等[5]。
为了把控坝体的质量和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对坝体及坝基进行沉降监测是最为常用的监测手段,目前坝体监测大多采用电磁式沉降仪和水管式沉降仪,坝体表面可以利用布设简易观测桩,利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等进行监测。沉降监测一般沿坝体布设若干监测断面,在每个监测断面上布置监测点。如沿坝高布置在3个高程处,分别设在1/3、1/2、2/3坝高处。根据大坝的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其沉降特性是最为可靠的手段。
随着坝体的填筑,上覆重力越来越大,坝基逐渐产生沉降。从坝体填筑初期至填筑完成,坝基沉降大致经历3个阶段:①大坝填筑初期,填筑面积较大,受施工因素等影响,填筑高度和填筑速率较小,在坝基内引起的附加应力相对较小,沉降量相对较小,沉降缓慢;②大坝填筑中期,施工较为快速,填筑速率较高,填筑高度较大,大坝快速沉降,为大坝的主沉降阶段;③大坝填筑晚期,整个坝体基本完成,坝高增加缓慢,在坝基内引起的附加应力已基本不再增加,沉降趋缓,随着坝体填筑完毕后,沉降也基本完成,最终稳定在某一数值。大坝的这种沉降特性与Gompertz模型的3个阶段正好吻合,因此可以采用该模型来预测大坝的沉降量。
为了分析Gompertz模型在大坝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以及分析相对其他传统预测方法(双曲线模型、幂函数模型与对数函数模型)的优缺点,选取了某大坝的沉降观测数据(图1),根据该数据对其沉降进行预测。由图1可知,Gompertz模型的预测曲线与沉降观测结果较好吻合,能够较好地适应大坝沉降3个阶段的特性,其预测精度要比其他传统模型好,由此可以判断Gompertz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大坝的沉降。
图1 Gompertz模型预测大坝沉降的适用性验证
福建省岭下溪水库位于东溪支流庵下溪中游处,大坝在霞葛镇岭下溪村附近。汇雨面积为140 km2,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83.4 m高程,库容为1 590 m3。该工程为混凝土浆砌石重力坝,副坝为均质土石坝。整个大坝包括引水隧洞、压力管道和水电站等建筑物。该重力坝平均高度为54.5 m,大坝长178 m,溢流段设置5个溢流孔,每孔净宽10 m,每个溢流孔均设有10 m×6.4 m弧形闸门扇,溢流堰堰顶高程为177.5 m。坝基为花岗岩风化残积粘性土,厚3.4~12.0 m,下部为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深度未揭露。
为确保该坝体的施工质量和后期的安全运行,在整个大坝填筑过程中对其沉降量进行了观测,观测仪器采用电磁式沉降仪,填筑完毕后在坝顶布设沉降观测桩,利用水准仪对其进行观测。其中,坝中3个断面处坝基(桩号分别为K0+030、K0+102和K0+143)的沉降观测结果见图2。采用Gompertz模型对该监测结果进行预测,利用Matlab编写参数拟合程序,其中,K0+030处的3个参数拟合值分别为 a=-949.384 3、b=3.967 9、c=0.116 3;K0+102处的3个参数拟合值分别为a=-811.322 2、b=4.780 0、c=0.140 7;K0+143处的3个参数拟合值分别为a=-765.063 8、b=7.063 4、c=0.135 1。K0+030~K0+143监测断面处,坝基沉降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后者的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厚度要比前者大,即压缩土层的厚度大3.5 m;另外,后者的填筑高度比前者高2.7 m,因此在上部坝体荷载作用下,坝体沉降量要大121 mm。
该坝基沉降的实测数据与Gompertz模型的预测结果几乎完全重合,表明Gompertz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当t→∞时,K0+030、K0+102、K0+143监测断面处的最终沉降量分别为949、811、765 mm。
图2 岭下溪水库大坝沉降预测结果
有时为了需要提前知道后期的沉降情况,工程可利用前期的沉降监测数据来预测后期的沉降结果。以最后一次观测数据为例,当利用不同时间的观测数据时,预测时间为53个月时的沉降值,结果汇总于表1。其中,误差=(预测值-实测值)/实测值×100%,取绝对值。可以看出,当利用较短时间的观测数据时,预测误差较大,随着观测时间越来越长,利用的观测数据越来越多,预测精度越来越高。当利用到35个月的观测数据时,3个监测断面处的预测误差均在5%以内。
表1 利用不同观测时间时的预测结果
某混凝土面板坝最大坝高处,在坝顶下游侧设置了一条竖直测线,于40、70、100 m高程处分别安装了3层沉降仪观测点,其编号分别为 T01、T02、T03,并在坝顶处安装了表面沉降观测点T04。该坝于2002年8月1日开始填筑,在2003年3月底,坝体填筑到40 m高程后安装埋设沉降观测点T01,至2003年7月底,填筑到70 m高程时,安装T02观测点,5个月后,填筑到100 m高程时,安装T03观测点。以上述4处沉降观测点的实测数据为例,采用Gompertz模型预测不同时间的沉降量,预测结果汇总于表2。可以看出,各个监测点在不同时间时的预测精度均较高,最大误差为4.70%。
表2 两座大坝的沉降预测结果
文献[6]给出了某土石坝沉降观测点B18的沉降观测数据,结合其数据利用Gompertz模型预测观测时间在20、35、50个月时的沉降量,结果见表2,可知沉降观测点B18各个时间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也非常接近,最大误差也控制在5%以内。
针对大坝沉降的特点,提出采用Gompertz模型来预测其沉降量,通过验证发现Gompertz模型比传统的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结合3个工程实例的观测数据,利用Gompertz模型对其沉降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预测值和实测值非常接近,最大误差均控制在5%以内。当利用前期观测数据预测后期沉降量时,随着观测时间越来越长,利用的观测数据越来越多,预测精度逐渐提高。
[1]金永强,顾冲时,于鹏.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6,30(5):60-62.
[2]王法西,张彬,赵峰.土石坝沉降及实测资料分析计算[J].大坝与安全,2011(4):19-22.
[3]宋彦辉,聂德新.基础沉降预测的Verhulst模型[J].岩土力学,2003,24(1):123-126.
[4]李玉花,黄林.BP神经网络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报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7,10(5):30-32.
[5]杜勇立.单桩承载力预测的PSO-Gompertz模型研究[J].公路工程,2012,37(5):87-91.
[6]朱忠荣,蔡启龙,寇国祥.组合预测模型在土石坝沉降分析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5,3(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