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上海的缘分非比寻常

2017-03-20 17:47
新民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浦东邓小平上海

【编者按】从1920年9月至1994年2月,70多年中,邓小平曾到过上海数十次,晚年更曾连续七年在上海,和上海人民共度新春佳节,与上海结下了非比寻常的缘分。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的三落三起》一书中,作者赵晓光、刘杰记述了邓小平在上海的历历往事,以下为部分书摘,小标题系编者所加。

两次化险为夷

1988年除夕之夜,申城上海撒满了纷纷扬扬的瑞雪。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内,各界人士700多人欢聚一堂,当邓小平在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同志陪同下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全场沸腾,掌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浓浓春意。

精彩纷呈的联欢晚会结束后,邓小平走上舞台主动与每位演员握手,演员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那一年甲肝病肆虐上海,传染面很大,演员们原想以掌声表达对他的崇敬。但邓小平却都是主动伸出手来,大家握着老人家温暖的手,脸上洋溢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到上海过节,使邓小平回忆起件件往事:

他说:“我在军队那么多年没有负过伤,地下工作没有被捕过,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但最大的危险有两次。一次是“我去和罗亦农接头,办完事,我刚从后门出去,前门巡捕就进来,罗亦农被捕。我出门后看见前门特科一个扮成擦鞋子的用手悄悄一指,就知道出事了。就差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还有一次,巡捕得知周恩来、邓小平在一起的住处,要来搜查,在家同志得到情报赶紧搬家了。“但我当时不在,没有接到通知,不晓得。里面巡捕正在搜查,我去敲门,幸好我们特科有个内线在里面,答应了一声要来开门。我一听声音不对,赶快就走。没有出事故。”

邓小平晚年时曾告诉女儿:“张锡瑗是少有的漂亮。”在上海做地下秘密工作时,张锡瑗既是他过去在莫斯科学习时的同学,又是战友,他们更是一对感情笃深的年轻夫妻。不幸的是,张锡瑗因难产在上海去世。此时,邓小平正在上海向中央汇报,然而,他汇报完了广西工作,竟来不及亲手掩埋妻子尸体,就匆匆赶回广西。1949年5月上海解放,邓小平进城后找到了张锡瑗的墓地,把她的遗骨重新装入小棺木,但因为进军西南十分紧迫,他又来不及掩埋新棺便挥戈西进了。1991年6月26日,邓小平为安葬張锡瑗的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题写了园名。他的子女们也代他去墓地瞻仰,向长眠在这里的张锡瑗敬献花圈。

含饴弄孙乐享天伦

1990年1月26日,除夕之夜,邓小平同上海市党政军负责同志欢聚一堂,共迎90年代第一个春节。回到住处,邓小平同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他和卓琳端坐在沙发上,身旁的茶几上摆放着鲜花,女儿、外孙、外孙女坐在沙发后的椅凳上,大家脸上露出喜庆的笑容。只有邓小平非常喜爱的小孙子小弟儿,左腿跪在沙发上,右腿搭落在地下,一手摆弄着衣领往嘴边送。除夕夜全家人聚餐,汤上来以后,大家都要给邓小平敬酒,祝他身体健康。这时,调皮的小弟儿跑过来,也想喝酒。邓楠、毛毛说:“小弟儿不能喝!”小弟儿大声嚷着:“小弟儿我能喝!”

一直坐在餐桌前微笑着的邓小平,看到小孙子的认真劲儿,显得更加高兴。他对身旁的服务员轻声地说:“给他倒一点。”由于得到爷爷的支持,小弟儿感到很得意。他拿起酒杯正要喝,全家人一起讲:“和爷爷一起干,和爷爷一起干。”于是,小弟儿神色庄重地在邓小平身旁学着邓小平端酒杯的样子,和爷爷碰杯后一饮而尽。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邓小平和家人到室外照雪景。大家站好后要拍摄时,调皮的小弟儿故意转过身子背朝镜头,怎么说也不转过身来,邓小平和家人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他未料到,这一天他在住地院内散步时,又遇到了小外孙女的“盘查”。身穿黑呢子大衣的邓小平,看着小外孙女认真地检验着自己的“通行证”,脸上露出了欢悦的微笑。

开发浦东是他的夙愿

回到北京后,邓小平向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们语重心长地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我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3月3日,他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又指出:“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他还特意请李鹏同志负责抓一下浦东的开发和上海的发展问题。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作出关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将此作为今后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

1991年1月,邓小平又一次来到了上海。春节前,他和卓琳及两个女儿,在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陪同下,视察了上海飞机制造厂大场分厂,参观了中美合作MD—82飞机总装车间。总经理简明地汇报说:通过中美合作已在上海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民用航空工业基地,生产的10架飞机有5架返销美国。同时希望国家制定保护民族航空工业的政策。听汇报期间,邓小平不时地提出问题。听完汇报,他点头表示赞同。随后,他的目光环视着周围的人说:坚持改革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飞机制造业是很有前途的。如果我们的飞机价格比美国便宜百分之十到二十,就可以出口,特别是向第三世界出口。说到这里,他又面向陪同的朱镕基同志说:“可以把飞机生产与浦东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朱镕基等表示赞成。

2月13日,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九,人们都在忙碌着春节的事。地处闵行的新中华机器厂内驶进了几辆轿车。车停稳后,邓小平等走下车来,在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陪同下,参观了“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合练弹、部分军工产品和民用产品。

邓小平知道,20天以前,我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度探空运载火箭——“织女三号”在海南探空发射场首次发射试验成功,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空间领域这一空白。当时得知这一消息时,他就很高兴。此时,邓小平右手拿着导弹模型,耳边听着女儿的说明,两只眼睛紧紧地注视着这几十厘米高、直径为几厘米的模型,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当他听到“长征四号”运载火箭连续两次发射成功一号气象卫星的介绍时,显得非常高兴,说“这是万无一失,能办到了,了不起!”他握着总设计师孙敬良院士的手说:“感谢你们的工作。”

2月17日,春节已过,返京的日期迫近。邓小平和卓琳在住地的院内散步。他身穿咖啡色大衣,手拄拐杖,往前走着,左侧的卓琳不时地手指着前方,靠近他的耳畔讲着。空旷的院落内一片寂静。然而,邓小平的心却难以平静……

按照日程安排,18日要去浦东视察。今天,上海市委、市政府负责人前来住处汇报了浦东开发情况。当时,邓小平就对他们讲:“浦东开发晚了,是件坏事,但也是好事。可以借鉴广东的经验,可以搞得好一点,搞得现代化一点,起点可以高一点。”他鼓励说:“起点高,关键是思想起点要高,后来居上,我相信这一点。”

第二天,邓小平一行驱车来到浦东南浦大桥工地视察。他虽然头发已经灰白,但仍旧精神抖擞。工地负责人和工程技术负责人急忙迎上前来,双手紧握着邓小平的手,心中感到格外温暖。工地上人多路窄,有的地段不大好走,邓小平在朱镕基的陪同下,一边行走,一边听着工地负责人的介绍。南浦大桥是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桥全长8346米,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三斜拉索桥。这一年的11月19日,举行了建成大桥的典礼,由邓小平题写的“南浦大桥”四个大字,就镶嵌在109米高的桥塔横梁上。后来,邓小平视察南浦大桥,了解到大桥提前45天竣工,节省投资526万元,而且质量很好时,微笑着问:“都是你们自己干的?”当得知从设计到施工都是上海人干的时,他连声称好。此时,他登上了新錦江大楼顶层,俯瞰上海市容。在摊放着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图的桌案旁,邓小平和卓琳坐下来,像战争年代看地图一样,一丝不苟地审视着规划图。两个女儿在身后不时地指点着图上的标志讲解着。平时不苟言笑的邓小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上海这么大,不搞几座大桥不行。

邓小平还深有感触地说:“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他像当年命令大军发起大战一样斩钉截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一年后,他提出,搞四个经济特区应当把上海加上。没有加上是自己的一个大失误。

在浦东回答“姓社姓资”

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的最后一站是上海。按照他平时起居习惯,原定是1月31日上午8时30分下火车。但他考虑到车下有人等,结果一清早就起身,吃过早饭,在火车7时15分到达上海时就下了火车。这一次在上海过春节,邓小平的活动很多,公开露面的就有6次之多。

2月10日上午9时,邓小平一行来到上海贝岭公司接待室。他饶有兴致地看完12分钟的公司简介录像,仔细听取公司经理汇报,并在高倍显微镜下观看了芯片上的线路,之后认真地说:“要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在一台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前,邓小平停下了脚步。听着讲解,他沉思了一会儿,出人意料地指着离子注入机问身旁同志:“你们说这台设备姓‘社还是姓‘资?”

一时大家愣住了,邓小平却意味深长地说:“这台设备原来姓‘资,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现在它姓‘社,因为在为社会主义服务。……对外开放就是要引进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这台设备现在姓‘社不姓‘资。”众人静静地听着,认真地思索着。

两天以后,邓小平视察闵行开发区时,又谈到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这天上午风和日丽,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来到闵行开发区紫藤宾馆。他坐在开发区巨型模型前,一边听汇报,一边提问题,作重要讲话,不知不觉已大大超过了原计划时间。

陪同的负责同志怕他太累了,站起来催促说:“我们应该走了。”没想到,邓小平突然站起来说:“我还要说几句话。”他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大家说:“到本世纪末,上海浦东和深圳要回答一个问题,姓‘社不姓‘资,两个地方都要做标兵。……姓‘社还是姓‘资?现在不是争论得很多嘛。这是个大原则,要用事实来回答。……实践证明,承包制姓‘社不姓‘资。……但这还不够,还要用上百、上千的事实来回答,回答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谁也没想到,他的“几句话”一讲就是近20分钟。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报以热烈掌声。

上海抓住了机遇

1993年的除夕之夜,邓小平第六次在上海与上海人民共迎新春佳节。当他身穿深灰色中山装,精神焕发稳步地步入会见厅时,大家起立鼓掌。上海负责同志迎上前去,首先转达了江泽民同志向邓小平的电话问候。邓小平笑着回答:“请你们代我向江泽民同志和各位中央同志拜年。”

接着,上海负责同志又代表上海1300万人民向邓小平拜年,邓小平热情接受,随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高兴地说:“上海人民在1992年做出了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今年再努力一年,乘风破浪,脚步扎实,克服困难,更上一层楼。”看到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邓小平非常高兴。在住地,他和卓琳同特意穿上新衣服的女儿们合影留念。

1994年的元旦之夜,邓小平由上海市负责人陪同,登上新锦江大酒店43层旋转餐厅,居高临下,俯瞰着上海不夜城的璀璨景色,深情地说:“上海大变样了。”寥寥数语,浓缩了他对上海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充分肯定,更寄托了他对上海发展未来的深切期望。正在大酒店欢度节日的中外旅客,意外见到邓小平,情不自禁地长时间热烈鼓掌,向他表达敬意和问候。邓小平也含笑频频招手致意。

1994年在上海第七次过春节,是邓小平晚年在上海逗留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外出视察。春节前,他在寒风细雨中视察了浦东。看见浦东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邓小平笑吟道:“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女儿风趣地问:“爸爸从来不作诗,今日怎么诗兴大发?”邓小平认真地说:“这是出自我内心的话。”

面包车停在雄伟的杨浦大桥上,尽管车外冷风细雨,寒气逼人,邓小平还是不顾劝阻走下车来,沿桥走了几十米。工程建设负责人汇报说:杨浦大桥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斜拉索桥,并指着邓小平题写的高挂在大桥主塔上的“杨浦大桥”四个大字说:“这四个字,每个字都有十四平方米”,邓小平抬头往上一看,笑了。邓小平深沉的目光缓缓地望着大桥,心中涌动起一阵阵自豪。他高兴地说:“感谢上海的工程技术干部,感谢上海的造桥职工,向他们问好!”他握住工地建设负责人的手说:“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胜利,我向上海工人阶级致敬!”

春节过后,邓小平将离开上海返回北京了。火车将要启动。他像想起了什么,又特意请上海市负责同志登上列车,殷殷嘱托:“你们要抓住二十世纪的尾巴,这是上海的最后一次机遇。”邓小平乘车远去,再也未能回来,但他对上海负责同志谆谆教诲、语重心长的希望,却永远留在上海人民的心里。

猜你喜欢
浦东邓小平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三十年的浦东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红色读物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浦东好人”黄宁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