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倪传婧出生于广东,5岁的时候,曾在深圳学习画画。倪传婧至今记得,那位女老师的教学模式非常先进,她提倡小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声音”。这跟当时很多强调技巧、抓临摹素描的教法很不一样。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倪传婧非常喜欢和享受画画,因为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讨好他人去做这件事情,所以,小学美术课的作业总是女孩最期待的。10岁那年,她随父母移居香港。
倪传婧喜欢画画以及用视觉来说故事,所以插画成为了自然的选择。在中学里,同学们觉得只有做医生、律师、银行家才能挣大钱,从事这些职业才算出人头地,毕竟香港是金融和法律人才遍布的地方。
高中会考时,成績优异的她鼓足勇气跟妈妈谈心:“我想学插画!”还好,向来开明的母亲只是吃惊了一下,然后问了一个问题:“这样的职业很可能没饭吃的,你有心理准备吗?”当时的倪传婧年少轻狂,回答:“哪有那么苦?”
1999年高中毕业后,没经过正统艺术教育的倪传婧,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世界一流艺术院校———号称“艺术哈佛”的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刚进大学的时候,18岁的倪传婧并不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于是选择了平面设计专业。可是,她的生活渐渐被疑问给占据了。“我画得够专业么?”“同学们都好厉害,我毕业该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她终于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画插画。
就像千里马最终会被伯乐赏识一样,导师克里斯·巴自利发现了这位中国女孩的才华。当倪传婧因为学校成绩、比赛而分心,试图“画得更专业”时,导师却意外地问她对于绘画的热忱源自何处?他告诉倪传婧,“风格只是一个人绘画的习惯,每个人天生就有自己的特色风格,每个人天生就是独一无二的。”这使倪传婧意识到,要发掘自身独特的“声音”。
由于倪传婧家境一般,纽约物价又高得惊人,她很快就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于是她便在大学里想法赚“外快”生存。恩师帮她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原来,他的太太秀珍当时是《主办者》杂志的创意总监,也是业内非常有名的媒体人,克里斯·巴自利经常把自己学生的作品推荐给妻子,而她正好看中了倪传婧的插画。
于是,倪传婧就得到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为秀珍主编的杂志创作插画。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已经发表了10多幅作品。
由于是国际生,毕业一年内不能将学生签证变成工卡,倪传婧就必须离开美国。其实即便手里握着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找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刚毕业,倪传婧就马上搬到纽约求职,厚着脸皮给《纽约时报》的编辑发邮件。那时的她,只能租着远郊布鲁克林黑人区的房子、吃着便宜的饭菜,省下钱把自己的作品印成明信片发出去。
那一年,她印了600张圣诞卡,每张卡背后都亲手写上自我介绍和作品的网页。邮票很贵,在美国国内是38美分,如果要寄到加拿大,就得98美分。正是这份执著,让倪传婧遇上了《纽约时报》的美编,也打开了发表作品的道路。从此,她的插画作品开始进入主流视野。
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的时候,倪传婧看到很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他们的技巧性特别强,石膏素描都特别棒,但插画作品却毫无个性,显得非常平庸。但是,美国学生就很注重个人想象力的发挥。她觉得,“想象力应该更重要,技巧性的活儿可以由电脑代替,但艺术不是工厂出蓝图,必须通过想象产生。”
翻开倪传婧画的插画,一股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纯黑的底色中,多少浓淡相间的棕色菊花开得正艳,半空中,一只暗红色的蝴蝶飞过,却被笼罩在一片如珍珠般的蜘蛛网中,而这张网,明暗间,凑成了一个骷髅头……这是倪传婧一张叫《茧》的插图,为祭奠偶像麦昆而作。
倪传婧很喜欢亚历山大·麦昆(英国时尚教父,于2010年2月11日自杀身亡),喜欢他每个设计背后的故事,喜欢他以犀利的裁剪赋予女性以魅力。如果黑色、骷髅头在西方代表死亡,那么,画中精致的菊花、蝴蝶却蕴含着更深的中国味道———人淡如菊、化茧成蝶。
从2010年到2013年,倪传婧的作品连续入选《纽约时报》年度最值得关注的文章插画。2014年1月中旬,倪传婧的名字赫然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每年评选的艺术与时尚类“30 Under 30”名人榜,而且是榜单中最年轻的得主之一。当选者不仅代表这一代人的创业精神、创意和智慧水平,更具备令人惊艳、富有魅力且热衷勤奋等特质。这次入选的30名艺术潮人中,13位是视觉艺术家,其余的则为时尚设计师、图形设计师、时尚博主等等。
倪传婧事后才知道,自己是由母校罗德岛设计学院提名的,在入围之前她一无所知,所以能获此殊荣她非常意外。“你知道吗?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妈才真的放下心了,过去她真的怕我在纽约没饭吃!”在和导师克里斯·巴自利谈起此事时,倪传婧开心地笑了。
这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美女,一下子就引起了美国众多媒体关注。色彩斑斓的作品,为她赢得了《纽约客》《纽约时报》《连线》杂志、麦当劳等一系列重要客户。
2016年,苹果为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决定请深谙西方绘画技法的华人青年艺术家来绘制春节年画。10月,应苹果公司之邀,倪传婧为鸡年的到来创作新作品。
这次为苹果公司创作年画,倪传婧前后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主要考虑的角度有三个:第一是传统的中国新年元素,第二是现代的趣味,第三是与苹果品牌的关系。传统的中国新年元素当然有2017鸡年的公鸡、热闹的场面以及喜庆的暖色调。
除了欢乐和祝福,倪传婧还希望这次的作品能给历史悠久的年画带来新气象,能在以往的年画中鹤立鸡群,于是加入了富现代感的趣味。这主要体现在这幅年画的故事上:一群打扮成公鸡的小乐团成员在城市的屋顶上穿梭演奏,还引来两只大公鸡跟它们共同起舞。在用色上除了传统的金色和红色,也加入了更多现代感强烈的色彩。最后因为这是为苹果公司创作的,苹果品牌里的音乐元素也不能少,这体现在乐器般的城市大楼设计上。
倪传婧这次的创作是使用的苹果产品,所以整个过程是全电子化的。这样的模式也重新定义了“工作室”的概念。在这个项目进行的两个多月中,倪传婧身在洛杉矶、纽约、香港以及奥地利,但只要带着她的电子创作工具,任何地方都可以摇身一变为工作室,包括在飞机和火车上。
几年来,倪传婧几乎拿到了插画这个领域在美国可以拿到的所有大奖。靠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中国元素,她杀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