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福杰
(朝阳市朝阳县二十镇农业站,辽宁朝阳 122606)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措施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谭福杰
(朝阳市朝阳县二十镇农业站,辽宁朝阳 122606)
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在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为了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加大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科学的采用了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玉米的经济价值,鉴于此,本文首先对玉米高产栽培措施展开了探讨,并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玉米高产栽培 措施 病虫害防治 技术
1.1 品种选择
科学的进行品种选择是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在对玉米品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依据为80%左右的活动积温。辽宁省拥有相对特殊的地理位置特点,其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拥有不同的平均活动积温,通常在2500、2780和2930摄氏度[1]。在对优质玉米品种进行选择的基础上,还必须对种子进行精挑细选,玉米的纯度上升10%,可以提高1500千克/公顷的产量;而发芽率对种子的整齐度和密度也具有影响,因此会对产量造成影响。国家一级品种通常拥有85%以上和98%以上的发芽率和净度,种植者必须对种子进行精挑细选,努力选择拥有一致饱满性和均匀大小的种子,严禁对干瘪粒和小粒种子进行种植,在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后才可以对其进行种植。
1.2 合理密植
在对辽宁省的气候以及降水特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拥有较高的降雨量,这是对玉米进行密植的基础因素之一。为了实现高产的目标,在对玉米进行密植的过程中,应采用4-4.5万株/公顷的密度,而针对部分密植型品种来讲,应对6-7万株/公顷的密度进行应用。通常情况下,辽宁省在对玉米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应以5-6万株/公顷的密度为基础,当3-4叶产生于幼苗中时,可以展开间苗工作,定苗应在5-6叶时进行,将弱苗以及病苗进行消除是定苗和间苗过程中的关键,此时应对拥有较好长势的苗进行保留,过大或过小的苗都应当进行去除处理[2]。
1.3 科学施肥
科学的施肥对于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当地在积极提升玉米产量的过程中,应将土壤营养成分的含量作为施肥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辽宁省拥有特殊的地质条件以及气候特点,在实际进行玉米施肥的过程中,通常可以将100kg的磷肥、225-300kg的氮肥、15000kg的农家肥和100kg的钾肥应用于每公顷玉米地中,同时还可以进行3000kg左右的秸秆还田操作。在实际施肥的过程中,通常应保证底肥充足,同时对农家肥进行搭配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还应当进行适当的追肥。应尽量减少对农家肥的使用,同时,新时期当地还应当积极落实土壤培肥的目标,努力促使平衡的生态以及丰富的有机物含量在土壤中得以充分的体现,最后为促进土壤生产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1 玉米螟
在对玉米螟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种植者应将1-2kg+5倍细土同1.5%辛硫磷颗粒剂进行混合,将其撒入667m2中的玉米喇叭口处,而这一防治工作应在玉米心叶期进行;在雄穗打苞期进行玉米螟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将1000倍液的2.5%溴氰菊酯乳油撒入667m2中的玉米花丝中,实现对2代玉米螟的有效防治。
2.2 玉米红蜘蛛
在对玉米红蜘蛛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将1.5kg的3%甲拌磷颗粒剂应用于每667m2的玉米种植面积中,同时也可以将沙土和1kg55%的3911乳油进行搅拌,并在其中加入20kg的锯末,将充分搅拌的药物向玉米行间进行均匀撒施,通过熏蒸的方式对玉米红蜘蛛进行有效的防治。如果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红蜘蛛病虫害,那么可以对2000倍液的5%尼索朗乳油和20%的哒螨灵乳油进行混合,通过喷洒的方式加大防治力度;针对患有严重红蜘蛛病虫害的玉米田来讲,必须对以上药剂进行应用,并在1周后进行第二次用药[3]。部分地区还可以按照1:1的比例混合柴油与杀螨剂,并用烟雾机早晚向田间进行喷烟防治。
综上所述,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我国农业经济具有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加大了对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辽宁省朝阳市通过对以上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玉米的产量,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值得相关玉米种植者进行广泛的学习。
[1] 姜斌.浅析我国玉米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6,36(19):113-114.
[2] 赵致,张荣达,吴盛黎等.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5,34(5):537-543.
[3] 范厚明,付业春.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重要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37(16):7406-7407.
S565.1
A
1003-1650(2017)04-0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