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合报道】2016年12月8日,裘槎基金会举行颁奖典礼,颁授裘槎前瞻科研大奖、裘槎优秀科研者奖、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给香港三所大学的六位优秀学者,以表扬他们卓越的科研成就。三所大学包括香港大学(港大)﹑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颁奖典礼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先生主礼。
六位获奖学者名单如下: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2017”
梁子宇教授(科大)、吕爱兰教授(中大)、黄泽蕾博士(港大)
“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17”
崔晓冬教授(港大)、潘烈文教授(港大)
“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17”
梁如鸿教授(港大)
得奖学者简介梁子宇教授(科大)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生命科学部梁子宇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在於了解癌症中非编码DNA序列的表观遗传控制。以黑色素癌瘤(皮肤癌)细胞为模型系统,梁教授的团队利用崭新的测序技术,研究癌细胞中人类基因组调节非编码序列的異常机制。团队亦正研发一个平台,以筛选有可能影响这种机制的分子,有望揭示黑素癌瘤细胞的分子变化,並提供新的癌症治疗途径。
吕爱兰教授(中大)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化学病理学系及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吕爱兰教授专门研究心血管疾病及再生技术。吕教授使用人类多能性幹细胞,研发出模拟心血管发展的技术,其後她更发现对心血管再生必不可少的讯号。吕教授进一步运用有关的讯号,並配合经修订的mRNA技术,成功修补受损的心臓。有关的研究结果为近期的临床实验奠下坚实的基础,为治疗心臓病病人带来希望。吕教授获得裘槎前瞻科研大奖後,希望将模拟人类心血管的知识及其治疗方法扩展至研究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疾病。
黄泽蕾博士(港大)
香港大学(港大)李嘉诚医学院病理学系助理教授黄泽蕾博士发现肝癌代谢机制的研究获裘槎基金会肯定。她专注於研究控制肝癌代谢的分子机制並致力通过分析患者的代谢特徵以实现个人化精準医学。最近,她发表了许多关於肝癌代谢及肝癌细胞依赖抗氧化剂存活的突破性论文,她将继续全面地分析肝癌细胞中相互联繫的代谢网络,她的研究结果将为肝癌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带来深远的影响,並将应用於其他癌症的研究和治疗上。
崔晓冬教授(港大)
香港大学(港大)物理学系崔晓冬教授专注於低维系统物理研究,通过光电测量对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二维硫属化物的光电测量,研究二维世界中的物理现象。崔教授表示,当今电子学基於电子的电荷自由度,而电子的其他自由度,比如电子自旋和能谷自由度尚未得到应用。二维硫属化物的出现,为探索、实现电子自旋和能谷的操控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当物质只有单原子的厚度时,空间维度由常规的三维降低到二维。在增強的电磁作用和量子效应下,二维体系会呈现出不同於其三维形态的物理性质。这些未被发现的特性,有助建构电子学的未来发展和应用。
潘烈文教授(港大)
香港大学(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公共衞生学院潘烈文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分子病毒学家。他专注研究流感病毒和其他具人畜共患的新兴动物病毒,在过去几次大型流感爆发均担当领导角色。在非典型肺炎(SARS)爆发期间,潘教授是其中一位最先破解首个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序列的学者;他亦是首位发现新甲型流感H1N1病毒首次在豬只身上作出基因重组。近年潘教授更透过尖端技术发现流感在连续传播时的序列变化,並积极研究新型流感疫苗的开发。总括而言,潘教授的研究工作对人类了解传染病的成因带来更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些发现令人类更有效地控制传染病。
梁如鸿教授(港大)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副院长(人力资本)、内科学系临床教授、李树芬医学基金会教授(血液学)梁如鸿教授的硏究集中於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成因及治疗。团队早前建立了斑马鱼模型硏究白血病的病因,並发展药物筛选的平台。近年,他们更利用病人血液及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进行药物筛选,成功为带有特定基因突变的白血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病人的存活率。这些发现将为日後白血病个人化治疗带来重大的影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