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黄仲庸
我国的制造业经过30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自主发展,又经过30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开放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5月,国务院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推进,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技能实操训练,但是,目前职业院校的实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实训的有效开展。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采取可行的实用的实训模式对技能人才展开培训至关重要。
一、当前中职院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但仍然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实训场室条件差,实训设备技术落后
实训场室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的实训场室建设规划水平低,与企业生产车间相差甚远,仅可勉强满足低水平的实习实训,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实训都难以保证。此外,实训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职业院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很难获得持续的大额资金更新实训设备,即使采购了一些新设备,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操作技术水平不高。
2.缺少企业参与,实训与企业生产脱节
职业院校的校内实训多是由院校根据课程要求独立开展;实训的内容也是依照课程大纲要求,围绕教学任务设定,而不完全是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缺乏对企业实际生产技术和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实训与企业需求脱节。企业也因为学校实训耗材投入大、废品率高、学生难以管理、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而缺少参与校内实训的积极性。
3.实训教师技能水平整体偏低,实训指导能力不强
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师来源单一,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的,没有接触过生产一线,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在技能教学上,适应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接触实践的机会偏少,对实际生产缺少了解,对实训教学缺少探索,实训指导能力不强。
4.实训成本过高,学校难以支撑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实训的成本普遍较高,尤其是工科专业。据测算,普通车工实训每人次(每人8小时)实训成本(耗材费、工具费、设备维护费、水电费,不含实训教师工资,下同)为100元左右;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每人次实训成本为160~180元。对职业院校来说,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实训成本都是一项不小的支出。这必然导致一些学校无力或不愿支付实训费用。
5.实训管理落后,与企业生产管理差距太大
职业院校对学生实训的管理多沿用学校班级教学的管理方式,与企业实际生产管理差别很大。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中,学生感受不到企业真实生产的氛围,也无法形成职业意识和职业思想。
二、解决职业院校实训难题的办法——生产性实训模式
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以下简称“高训中心”)成立于2010年9月,是东莞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高技能人才实训、培训基地,位于东莞职教城,占地20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基础建设投资2亿元。高训中心根据东莞产业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设置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计算机高新技术、汽车技术和工业自动化5个实训中心、130多个实训室,各类实训设备资产超过2亿元。2014年3月,高训中心正式面向职业院校、企业、培训机构和社会个人开展高技能公益性技能实训。在开展实训的过程中,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发现职业院校开展的校内实训存在前文所述的问题。中心组织专业人员研究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探索出新的实训模式——生产性实训模式。
1.生产性实训模式的内涵
生产性实训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学校内部的一般实训模式,是指在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内,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生产性实训为师生创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变消耗性实训为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
2.生产性实训的特点
一是企业化的真实生产环境。高训中心按照现代化制造业企业生产车间的建设布局方式,在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为实训学员创设了一个与制造业企业生产车间完全一样的真实的生产环境。首先,高训中心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拥有高端的制造业生产实训设备,各类实训设备种类齐全,从国产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到进口五轴加工设备,从车削加工到电加工,从卡尺、量规到三坐标测量机;既有适合开展生产性实训的机床设备,又有可实施产品品质检验的测量设备,可以实现零件加工从粗加工、精加工再到产品检验的全过程,完全满足学员实训和企业生产的要求。其次,设备的布局完全按照学员实训和企业生产的要求摆放。再次,实训室的宣传布置也是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的要求安排的。生产性实训车间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让实训学员一进入实训车间就能感受到现代企业的气息,在实训中心真实的企业工作情景中生产实训,并按照企业的管理标准、产品的质量标准、效益的评价标准、项目的训练标准进行多维度的考核。生產性实训省略了学生毕业后首次进入企业的适应过程,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学生到员工角色的无缝过渡。
二是企业化的实训管理。东莞高训中心制造业实训中心生产性实训车间还引入了制造业企业“6S”现场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管理、物料管理等,全面参照ISO 9002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实训学员在实训过程中严格遵守企业生产管理制度,营造公共实训中心工厂化元素的环境,实现和现代制造业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三是企业师傅全程参与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进驻企业的员工从企业一线员工角色转换为实训指导师傅,亲自带领实训学员参与生产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指导学员进行实际操作,与学员分享自身积累的生产经验,让学员既能直接学到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又能学到企业资深师傅的生产经验。
四是实训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完美统一。东莞高训中心生产性实训引入了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配备真实的产品图纸和真实的产品生产要求。实训学员在实训过程中紧跟企业生产步伐,边生产边学习,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规定的产品精度要求和企业制定的成本要求,实训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完美统一。
五是产品化的实训作业。与传统消耗性的实训不同,生产性实训的操作对象是来自企业生产的真实产品,每一件经过检验合格的实训作业都是合格的产品。这既能让学生现场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加工产品报废对企业整体生产过程带来的影响,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三、东莞高训中心生产性实训的实施
在做好生产性实训的研究和准备工作之后,东莞高训中心制造业实训中心便着手开展生产性实训。为做好生产性实训,制造业实训中心研究制定了生产性实训合作企业的准入与退出制度,遴选入驻企业;严格管理实训过程,确保企业生产服务于学员实训;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学员实训服务。
1.制定标准,严格遴选入驻企业
选择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合作是有效开展生产性实训的重要环节。为了挑选合适的企业,东莞高训中心首先制定了《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使用单位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准入评估,遴选依法成立、合法经营、技术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制造业企业作为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合作企业,通过招标进驻高训中心,将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引入学员的实训中;再通过试运行、年度考核等环节,对企业进行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优胜劣汰,提高学员的技能水平,为企业培养真正适合与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2.严格管理,确保企业生产服务于学员实训
为了确保学员的实训得到有效开展,东莞高训中心对生产性实训的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对学员采用院校带队教师和企业师傅双重管理;对企业生产项目的技术和环节等进行控制,使其在实训的框架范围内进行;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为学员开展系列技术活动,拓展学员视野。
首先是企业师傅与带队教师的双重管理。为了确保生产性实训的顺利开展,东莞高训中心对实训学员采用学校带队教师和企业师傅双重管理的方式,由实训带队教师负责实训学员的日常纪律、生活管理、理论指导和实训成果汇报;企业生产项目技术人员负责对学员的实训进行指导,指导学员完成从产品设计、制图、原材料毛坯选择、数控加工、产品检测等全部生产流程。在实训过程中,学员遇到技术难题时可以直接向企业技术人员请教,保证学员能够学到每个生产环节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是与企业生产直接关联的,也是学员在学校实训室难以学到的。
其次是生产过程服务于实训教学的需要。在生产性实训中,企业的生产过程要服务于实训教学需要,这是生产性实训区别于企业生产的重要方面。为确保企业生产服务于实训,东莞高训中心对带项目进入的企业有明确的要求:企业项目必须以完成实训教学为前提,技术要求与学员实训达到的目标水平相一致;实训初期必须放慢生产节奏,让学员可以更好地学习;同时,企业向学员提供加工所必需的图纸、程序资料等,用于学员自学;企业师傅现场解答学生的问题。在生产性实训中,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生产者。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按企业的要求生产合格产品,他们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学徒,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的结合。
最后是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的引入。东莞高训中心为实训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的环境,实训管理引入企业“6S”现场管理模式,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实训学员严格遵守企业生产管理规定,营造实训中心工厂化的环境,实现和现代制造业企业“零距离”接轨。
3.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技术活动
为了让学员了解行业更多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拓展学员的视野,东莞高训中心特别重视挖掘企业的实训资源,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已经常态化开展的技术活动如下。
一个是“企业教师”大课堂。在生产性实训中,企业技术人员既是学生管理者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技能训练的指导者。在实训过程中,东莞高训中心会安排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开展“企业教师”大课堂技术讲座,课程内容为一线生产技术或授课者个人学习心得。“企业教师”大课堂已经开办了70期,参加学员达3500人次。
另一个是“高训智造”公益性技术论坛。“高训智造”是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首创的高端公益性技术论坛品牌。东莞高训中心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公共平台,本着技术分享、服务社会的精神,联合当前国内外领先的装备与制造企业,共同举办“高训智造”技术论坛,与全社会分享制造业领域最新的前沿技术成果。从2015年10月至今,“高训智造”技术论坛已成功举办四期,每期设定不同的论坛主题,涵括现代制造业的各个范畴,为企业技术人员及学校教师提供提升自身水平、接触前沿技术、对话世界级企业技术人员的平台。
4.双向的教学过程评价模式
为了保证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教学质量,东莞高训中心生产性实训项目采用学员与企业指导教师双向评分的模式,即企业指导教师对学员的学习态度、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评分;同时,学员对企业指导教师的辅导态度、答疑能力等进行评分。东莞高训中心定期对双方的评分结果进行汇总,企业指导教师的被评分數会公布出来,以警示没有认真教导学员的企业及其员工;而学员的被评分数则作为其实训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保证了学员从企业指导教师身上学到技能,又防止了学员在实训过程中走过场。
四、实施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意义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东莞高训中心的生产性实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2014年6月正式开展生产性实训项目以来,东莞高训中心与院校、培训机构及企业不断深化合作,改善运作模式。截至2016年8月,共与包括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东莞市技师学院、横沥模具培训学院在内的11所院校、培训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先后接受超过1600名学员进行实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产性实训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和创新高技能制造业人才实训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为探索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实训模式提供了借鉴
生产性实训是与企业生产实际直接对接的实训,学员能学到企业的一线生产技术,了解更多专业技术背景和专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开拓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养,接受与企业完全一样的生产环境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可培养学员形成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素养,这为学员进入职场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基础和职业素养基础,这是学校实训无法企及的。
2.为探索政府主导下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借鉴
东莞高训中心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政府公共资源,打破传统校企合作的限制,建立起由东莞高训中心主导的校企合作高技能实训平台,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兼顾各方利益,调动了生产企业、实训院校和参训学員各方的积极性。
在生产性实训中,企业可以利用公共设备和实训学员完成生产项目,降低生产成本;利用高训中心平台推广品牌,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与交流;在实训中发现和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合作院校可以大幅度降低实训成本,尤其是水电和实训耗材成本,有效解决实训教师技术水平与企业不对接的问题,解决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相脱离的难题。据测算,每人次实训的实训师资成本为150元左右,实训耗材、水电、设备维护等的成本为160~180元,两项合计为310~330元。东莞高训中心2014年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训15114人次,2015年为17050人次,两年合计为32164人次。也就是说,东莞高训中心2014年、2015年为参加实训的职业院校节约实训成本约1000万元。同时,通过生产性实训,实训学员可以学到企业最新的生产技术,提升专业技能,形成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还可获得企业付给的劳动报酬,提升学习技能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3.为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的有效运营探索新的途径
目前,我国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无论是公益性运营还是市场化运营,在高技能人才实训方面基本上都是采用单纯实训的方式,导致实训成本过高,实训单位积极性不高,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实训整效果也不理想。东莞高训中心的生产性实训,发挥国家资源优势,主导建立政、企、校合作的公共实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探索公共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营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生产性实训的校企合作能有效整合政府、院校、企业各方资源,兼顾各方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同时,有效发挥了政府资源的最大效益,节约高技能人才实训成本,实现了社会资源优化组合和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