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蹈作品中“无声”的运用及作用

2017-03-18 21:00刘红丽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作品意境

刘红丽

摘 要:音乐是舞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蹈的动律建立在音乐节奏之上。舞蹈作品的形成是用音乐的艺术形式与舞蹈的表现手段来共同设置情节处理人物关系表达情绪情感,讲究的是“可意会,不可言传”。随着编导思维的拓展,舞蹈打破了从始到终使用音乐伴奏的传统模式,不是强烈的堆砌动作,也不是无休止的絮叨或无病呻吟,而是在大量作品中运用了“无声”的手法编创。克服了舞蹈创作中“直白”的弊病,通过舞蹈节奏的“有形无声”和音乐节奏的“有声无形”,舞者凭借自身动律、气息、情绪而产生的节奏形式,传达编导的思维逻辑,跳出固有呈现式的框架,使观众拓宽想象力能更切实的感受到艺术活力与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本文通过分析“无声”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总结“无声”手法对舞蹈编创、舞蹈情感表达、舞蹈意境生成的作用。使观赏者在欣赏舞蹈作品时有信马由缰的想象空间,并把自己的情感揉入其中,更具感染力与艺术魅力。

关键词:无声;意境;作品

中图分类号: J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089-01

一、肢体动作在“无声”中的体现

舞蹈作品中运用“无声”手法时,其主体是肢体动作,在没有音乐伴奏下,动作则成了核心,肢体动作的符号和韵律直击观众内心感受,真实又贴切的演绎情感、营造气氛、触碰心灵。双人舞 《出走》 是编导在当代审美意识下对民族民间舞的认知和再创造。作品中一开始就运用了“无声”手法突出“走”的内心矛盾冲突并清晰明了交代人物关系,通过大幅度舞台斜线调度,空间变化,肢体动作强弱对比,在创造了高度协调的舞蹈动作质感后,在矛盾激化中把撕心裂肺痛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以“无声”给观众一个缓冲,经过了戛然而止、直击人心,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在作品情感中体现了“真”,动作中突出了“实”,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的细致入微,准确到位。

二、思维情绪在“无声”中的表达

情感是思维的一种体现,思维是情感的具象化,动作具体表达的潜在因素便是思维,有了情绪才能称之为为舞蹈作品。舞蹈作品运用的“无声”手法,使舞者和编者的内心情感可以通过思维逻辑在舞蹈中糅合提升,对编导的内心感受起到一个良好的阐释作用,是作品中的“催化剂”,更是思维情绪的最佳表达途径。舞蹈作品《我心中的世界》,表现一个盲女对外界繁华世界的渴望,编导用“无声”来交代人物角色周围环境及女孩“安静”的精神世界,音乐响起时她又幻想自己像正常人一样的尽情享受心中所想的世界。用“静”来衬托她的不安将观众带入此起彼伏的心境中。“有声”和“无声”中存在着具象的差异,同时也是对观者心理上的一种情感释放,只有经过“无声”的舞蹈才能感受到“无声”的共鸣,一切含蓄的思考和张扬的表达都可能在“无声”中获得最真实的感悟。

1.营造意境。“意境”来自于文学艺术中的专业术语,是作者得于心、观众会于意的产物。著名舞蹈学家贾作光很精辟地论述了这个观点:“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从审美欣赏角度来看,艺术意境的创造是靠审美创作者和审美欣赏者共同完成的。在无音乐伴奏的状况下,作品给予编导和给予编导和表演者更大的创造意境的空间。与其说意境是一种境界不如说是一种氛围,舞蹈中的意境其实是靠多方面因素结合而成。但是在“无声”的环境下,舞蹈的肢体展示以及灯光舞美的大面积铺陈下,才能营造意境的效果,使用“无声”可以使整个作品充满一定的神秘感,也可以营造出意境。舞蹈的感情和氛围可以在音乐停止的一瞬间爆发,千杂百味的情绪就可以跟着音乐的嘎然停止下进发出来,舞蹈作品所要营造的意境就够得到充分的展现。

2.创造意象。“意象”是客观事实经过创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来的一种形象。与其说意境是一种具象的表达,那么意象就是一种抽象的思维。人们常说“言不尽意”其实就是外在的语言表达无法达到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需要用肢体语言来加以描绘,才能更详尽的表明创作者个人的观点。运用“无声”手法在舞蹈欣赏过程中,改变了观众被动欣赏的心态,用“静”赋予作品更丰富升华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塑造灵性。万物皆有灵,舞蹈的灵动性是高于一切的艺术品。舞蹈家杨丽萍将万物的灵性都体现在舞蹈作品中,她编创的《莲花心》将莲花的圣洁与灵动表现的惟妙惟肖,通过设计舞台道具装置将舞者倾斜,超出人體纵向常态,营造“仙气”感,作品中大量运用“无声”,不仅营造出了神秘感,同时也让观众感觉仿佛置身其中。我们欣赏舞蹈最基本的条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木然的接受,我们必须承认,音乐影响情感的方式很特殊,音乐突然袭击我们,它比任何艺术都更快更强烈的影响我们的心情,只有经过无声的舞蹈才能感受到有声的强烈,一切含蓄的思考与表达都有可能在无声中获得更深层次的领悟,赋予作品灵性,给与作品更强的生命力。

“无声”虽然为舞蹈作品表演增添了意境、意象、灵性,赋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为作品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在一定情况下达到更完美的艺术效果,但是由于舞蹈给观众是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所以这两种感觉应该在作品中达到和谐的状态,不能顾此失彼,破坏舞蹈的审美旋律,我们应该在以后的舞蹈创编表演中正视这种分离或和谐,让我们的作品更具审美性和欣赏性。

参考文献:

[1]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作品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國畫的意境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