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美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7-03-18 12:35林培亮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关键美术创新能力

林培亮

近年来,中国高等创新教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制约高等创新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明确,培养模式的探索,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等等。为此学术界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尤其是在借鉴外国职业教育经验的问题上,逐步认同国外关于关键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的理念。但是在关键能力的内涵、特征、培养方式等问题上仍存在比较大的分歧,没有形成共识,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美术类高职院校,采用先典型后整体,先实证后理论建构的研究方法,以期对关键能力的内涵、特征和培养方式进行解构,寻找对美术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和途径。

一、职业能力的定义

职业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创新生涯规划能力、创新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应注重以学生为本。

二、美术类高职学生的特点

关于美术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解答的是美术类高职学生的特点,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就关键能力内涵、特征和培养方式的确定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美术类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个性特征比较鲜明

一般来说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特长,悟性较强,个性明显,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接受新事物快。这些特点直接体现在外表形象、服饰打扮和言谈举止上,甚至有时一看就知道这人是搞美术的。例如:在运动会入场式上,美术设计标新立异,男生穿着牛仔裤,剔着青一色光头,成了运动场上最抢眼的一簇。这说明美术类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富有创意性和自我表现特征。

2.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主要体现在招生录取时标准的差异,因美术院校招生的急剧增加,在专业合格的情况下对文化课的要求很低,甚至低了又低。高职院校美术类专业学生整体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源素质较差。生源素质问题也和社会对美术设计的认识有关,从根本上来说家长和学生还是一直把美术设计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把学美术作为走投无路的选择。这与当前我国的美术类专业招生政策有关,美术类招生文化课过线专业课排名的规定,为后进生学美术提供了契机,同时也说明在专业课评价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弹性”。

3.不少学生存在着认识误区

有的学生以为搞美术就应该天性自由、散漫,认为限制多了会抑制个性思维发展,影响创作灵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教室、寝室废纸杂物乱堆乱放,不修边幅,不愿接受纪律约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思想行为往往过于浮澡,做事之前,并未考虑该不该做,有什么后果,而是盲目从众,错了不知为何错,甚至觉得无所谓。人才培养方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遵循美术教学的规律,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求发展,坚持学生为本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素质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注重融合、激励创新、提高素质、体现特色,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要,同时为更高层次研究生教育输送优质生源。

4.政治思想意识相对薄弱

在美术院校中存在不同程度地重专业轻文化,忽视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有的老师和学生认为只要专业成绩好,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因而学生政治思想意识薄弱。这与教育革新提倡的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目标也是相违背的。

三、国外(地区)高职美术教育课程模式经验分析

分析比较国内外较为成功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吸收其先进的经验,对于科学地设置高职美术教育课程模式,从而进行美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有借鉴作用的。

1.强调能力本位的“CBE”模式

“CBE”模式源于美国,Competericy-Based Edu-cation的英文縮写,直译为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即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以能力为课程核心内容,以能力为评价标准。“CBE”模式的特点:一是对创新岗位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社会发展分析、社会所需人才分析、创新分析、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教学分析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找出创新岗位的能力要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与开发;二是对创新岗位能力分层、分解,把岗位能力分为两层,即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专项能力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包括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综合能力是由多个专项能力构成的整体。每一项能力都有对应的知识模块,因而又称模块型教学法。“CBE”模式突破了传统学科型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掌握创新岗位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选择的要求。

2.模糊需求的“创新群”模式

“创新群”模式,是我国台湾学者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的一种课程模式。体现了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又符合教育内在规律并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创新群”模式的特点是运用模糊理论,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形式。所谓“宽基础”是对一群相关创新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所谓“活模块”是对某一特定岗位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以技能为主,两者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在形式上采用先通过第一阶段的某一创新群通用知识的学习,然后进入第二阶段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某一岗位知识模块的学习,这样学生就具有劳动力市场的应变能力,还为今后转岗奠定了基础。

上述的高职美术教育课程模式都有共同的特点,在能力本位的思想指导下,从创新岗位分析入手,以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建立教学模块,确立教学内容,协调模块间的关系。但也同时存在着借鉴的适合性问题,如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生间的合作关系,经济支撑等。尽管如此,“突出技能训练、强调实践训练、加强基础建设”的思想,被认为是办出创新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

四、美术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途径

1.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建设观设置关键能力培养课程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是以创新目标为基础的“就业导向”课程。具体而言美术类高职以关键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建设包括:

(1)美术类高职作为职业院校应该强调创新行为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创新行为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规划课程、语言应用课程等。

(2)美术类高职应强调交流与合作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开设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课程,包含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课程,世界史、中国史、哲学史、文化史、文学史等课程。

(3)美术类高职应强调学生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相关心理方面的课程。

2.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院校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特别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社会实践是培养锻炼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社会实践与素质教育实践相结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通过社會实践的“四个结合”培养美术类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

五、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应以对学生进行创新生涯规划指导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身价值进行准确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盲目就业的现象。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缩短创新适应期,创新能力培养应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创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机制,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创新适应期。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效能,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应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与求职就业信息的提供者,又是学生创新生涯的引路人,因此,需要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队伍,同时,应健全专业的创新能力测评工具。一年级可进行就业形势、创新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使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初步建立目标;二年级可进行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加强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增强能力与素质;三年级可进行就业政策指导,加强就业信息交流,为学生的成功就业与创业打下基础。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除了重视知识和能力外,更应突出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广泛关注,即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应该不受所学专业的限制,应能尽快适应所处环境、位置对知识的需求。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培养关键能力:世界创新教育的新热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1).

[2]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育,2007(5).

[3]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创新技术,2008(1).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关键美术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篇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鹏鹏猪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画与话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