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2017-03-17 08:02陈阳赵禹锡王光义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期
关键词:途径问题建设

陈阳 赵禹锡 王光义

摘 要:对我国金融机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金融机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建设有特色的我国金融机构企业文化进行研究,内容包括提炼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加强对企业员工素质的培养和实施人性化企业管理。根据我国金融机构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对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业文化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加强我国金融机构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金融机构企业文化 ;建设; 问题;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处于改革关键的今天,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和研究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企业文化的建立与企业形象息息相关中国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进入中国金融企业的时间还很短,确切地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大凡成功的大企业,在其创建初期或进行重大变革之后,都把确立何。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中深层次、最具特色的反映,是企业生存和立足的信念力量,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员工经过长期实践培育而总结出来的行为规范、战略目标、奋斗方向等。它集中了员工的理想信念追求,既可使企业产生凝聚力、号召力,又能满足员工个人的精神和文化需要,使员工从企业文化中获得精神愉悦、自信心、安全感等,对外可满足消费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增加企业的信任度。

一、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认知度不高

一是认识片面。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工商企业的专利,金融企业只要拉来存款、搞活贷款就行了,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搞花架子,没有必要。二是核心理念不突出。有的单位没有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提炼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认为金融文化建设就是搞几项文体活动、做些思想政治工作,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两张皮。

(二)创建不深入

一是创建活动表面化,没有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角度去深挖、搞活。有的单位只是提几句口号,写几条标语,举行几次文体活动,就说搞了企业文化建设。二是创建活动没有联系实际,缺乏个性。有的单位盲目效仿其他行业的企业文化,忽略了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创新性不高,推进工作的作用不强。三是创建规划和创建活动缺乏系统性。有的金融机构没有制定创建规划,搞活动零敲碎打,企业文化建设不系统,中心不突出,效果不明显。

(三)发展不平衡

一是金融机构之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平衡,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之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城乡信用社文化建设明显次之;有无外资入股的金融机构之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二是金融企业与普通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步伐早于金融业改革的步伐,已经上市的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建设体系;中小型企业改制较晚,但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也已经历了优胜劣汰的历练,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其文化建设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中国金融业改革则显得有些滞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还没有进一步完善,传统观念还滞留于某些金融机构中。目前,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中国银行业有较大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而要缩短这个差距,就要增强中国银行业的实力。在现有经济条件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二、构建中国金融企业文化的途径

(一)吸收中外文化之精华

西方金融业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尖端的科技性和完善的服务功能领先于世界,金融企业要加以吸收和改进。中国金融应深入学习借鉴国外金融同业的先进企业文化理念,洋为中用,尽快用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铸造民族金融产业。创造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理念。同时,儒家管理学说的智慧能为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管理者素质的提高提供智慧的源泉。取二者之精华,作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材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固然有许多可汲取的营养,但也包含着消极的一面,优点和缺点不是绝然分开的,它既给我们国家和民族增添了光辉,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同时也设置了障碍,成为我们的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全盘肯定或否定传统文化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之,企业应具有“筛选机制”,对传统文化进行自觉地“筛选”,使之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使传统文化的“财富”能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的“营养源”。对一些利弊兼有的思想,要辩证对待,兴利除弊。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儒家文化在被剔出其封建糟粕后,它的超越时代的精华和智慧必将能在现代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获得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一具有永恒价值的原则,让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西方的管理服务理念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建设服务。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话说:海尔文化=日本文化(团队意识+吃苦精神)+美国文化(个人舒展+创新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一种合金文化。中国金融业同样需要建设一种金融合金文化,即西方银行文化(创新+先进+个性)+中国银行业文化(诚信+敬业+和谐),这一法则在金融机构同样适用。

(二)围绕企业理念,量体裁衣,策划出系统全面的金融企业文化创建规划

金融企业要结合实际,围绕上级部门的总体要求,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以经营理念为主线,分为物质环境、制度建设、业务创新、发展前景等几个部分,策划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规划及实施方案。在物质环境建设上,要突出人本理念,从标识式样、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等方面进行详细策划,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在制度建设上,从基本的员工守则到员工工作质量的要求,从信贷项目的审核到资产质量的管理,从部门各负其责到单位集中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修订和完善,进一步規范员工行为;在业务创新上,要突出个性化、优质化、时代化等特点,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及其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及时捕捉利润增长点;在发展前景方面,要站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分阶段、分步骤明细发展方案,真正为金融企业发展策划出一个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符合中国金融业发展实际的宏伟蓝图。

(三)多法并举,重点导入

第一、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推动金融业发展理念的导入。让每一位员工牢记企业理念,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金融业发展的安全防线。

第二、人性化管理。首先,要尊重客户。金融企业与客户是人与人的交往,而不是“算盘与钱包”的关系。为此,要营造尊重人的环境和氛围。如推行柜台标准化管理、优质高效对外营销服务等。其次,要尊重员工。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对前台工作人员要关心其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对后台工作人员要根据工作性质,实行弹性工作制,方便其开展工作。同时,积极推行扁平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制定公开、公平的考核制度;把人作为管理中的重要因素来考虑,设计阶梯型人才发展规划,对职工的冷暖病痛进行走访慰问,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根据职工不同的需求层次,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第三、开放式发展。首先,要摒弃封建式发展方式。如单纯追求存款规模的扩大;贷款中忽视风险管理,弃小户、垒大户等短视现象和不科学做法。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文化建设提升金融企业无形资产的含金量,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其次,要从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上下功夫,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要素是人,第二是产品。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开放式发展同样要围绕人和产品来进行。

(四)金融员工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金融员工不仅要学习金融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经济、法律、英语、科技等知识,强化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以适应现代金融业竞争的需要。二是要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接替。现代社会金融业更要在人才培养上立足眼前,着眼未来,建立一支能够不断满足金融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金融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展示社会形象的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使金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为其良性发展提供原动力。金融机构要想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将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与此同时还要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这既是金融机构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也是实现金融企业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

结语

金融机构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必须实施现代金融的企业文化战略,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时刻不忘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在传承中创新,打造团队精神,从而使员工之间保持和谐的氛围,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要牢固树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金融企业潜在的、宝贵的无形财富的发展理念,培育出适应金融企业发展需求的、与经营管理同步的企业文化,同时强化金融企业制度建设,确保金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建平.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M]北京:中国石油出版社,2002年.

[2]贾强.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年.

[3](美)埃德加.沙因著,陈千玉译,组织文化与领导[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

[4]美金?卡梅隆,罗伯特?奎因,诊断和改变企业文化:基于竞争价值理论模型[M],1998年

[5]唐宏,王劍屏.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6]孙棋然,刘雁韬.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文化的内涵[J].河南经济,2014年第8期

猜你喜欢
途径问题建设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