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2017-03-17 00:33孙姗姗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消费者数字

孙姗姗

摘 要: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全球数字化出版产业在近几年来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在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数字化终端在不断得到新的突破,与传统出版的融合也在不断地深入,数字化出版内容平台建设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本研究就对我国数字化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出版产业;发展趋势

当下,中国数字化出版产业以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作为发展原则,传统出版产业也在加快向数字化出版产业的转型速度。为了形成数字化出版产业聚焦效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建成由多家国家数字出版企业构成的数字出版基地。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其产值不断创下新高。本文就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一、数字出版产业业务流程发展趋势

将生产管理与运营管理有效结合的一体化运营发展,是我国数字化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传统出版产业主要体现在对书刊的生产管理,而数字出版产业主要是对产业内容的运营管理。然而不管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其流程设计都需要涉及数字化,其运营流程则需要结合数字出版特性进行。

当今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所以数字化出版业务流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将会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新技术的支撑之下,数字化出版业务能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并给予更为贴切的服务。数字出版业务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数据分析,因为数据分析的结果在整个数字业务流程中起到决策性作用。另外,互联网能与数字出版业务流程平台相联结,这样一来就能满足消费者在数字化产品方面的个性化定制需求,通过与消费者合作和互动来得以创新实现。

企业组织结构也需要满足以消费者需求为向导的数字出版中业务流程。首先,数据部门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会因为数据驱动型决策的兴起,其数据的独立性有所升高,从而数据部门将会转变为创造利润的部门;其次,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展方式,将会以生产和经营一体化的形式呈现,因为数字出版企业自身会因为消费者支付提升,以及精准营销的推行而更加确定自己供应商的角色,从而企业的业务将会在数字內容提供上得以聚集;再次,时代商业价值会因为时空的变化而受到影响,所以数字出版产业需要对传统金字塔形式的层级组织结构进行改进,建立起网络形式的具有弹性化的组织结构,以此来适应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最后,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出版产业,其数据的搜集、储存、分析以及处理等都需要利用专业而强大的互联网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操作,所以数字出版产业处理需要提供数字内容,还需要与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互联网行业数据服务供应商相互合作。互联网在当今的时代以虚拟经营方式,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另外,数字出版产业将以众包的形式将一部分数字出版业务建立起写作方式网络化的数字内容生产体系。

二、数字出版产业多元化发展平台

(一)数字出版产业的内容数字化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中,其主要的内容呈现出数字图书、数字期刊、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数据出版物、数字音乐以及手机出版物等,有这些种类较多的数字出版企业创设的多元化特色内容服务体系平台,需要用更为多元的渠道去宣传和推广高品质内容。因为消费者一般都是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电视等众多终端设备对数字信息内容进行获取,所以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平台更应该多元化,将设备之间的界限打破,以此提高消费者的使用效率,并且改善消费者的使用方法。同时,数字出版企业需要以不同形式的传播为基础,设置一个结构模式对数字出版内容成本进行控制,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大力度发展移动终端平台

我国的移动终端用户,根据2016年最新的调查显示,其手机网名数量达到了7.8亿,而平板电脑的使用率也达到了31.5%,由此可以看出移动终端平台具有更为有利的用户资源优势。移动终端平台具有较好的付费习惯,而PC端长期免费使用的模式,能对消费者付费困难的模式进行解决,不仅推动平台上多种商业应用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对平台服务进行不断完善,以此形成良好的体系。站在消费者习惯角度来分析,消费者更习惯于碎片式的阅读,而移动终端平台就能为其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

网络游戏、动画、动漫、收集出版以及网路文学等均是数字出版产业中的重要业务,不同的业务其发展方向也是不同的。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需要对其重点发展方向进行明确,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还需要根据产业特色进行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在对移动终端平台的发展战略条件进行明确之后,还需要对移动终端内容进行优化,并对移动端的品牌意识进行改进。一方面,数字出版产业需要对其自身在市场上的定位有所明确,以此占得市场先机;另一方面,需要对优质的移动端产品进行深究细作,对更为精细化的移动端产品进行开发,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另外,还需要对数字出版产业进行创新,促进技术转化,将移动端企业打造为更具特色且技术更有优势的产业链供应商。

三、数字出版产业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产学研的

结合发展

(一)加强对数字出版产业人才的培养

数字出版产业的产值在近几年表现出迅猛增长之势,在整个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可以说数字化出版产业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发展阶段。而数字化出版产业人才则是数字出版企业的核心所在,所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将是数字出版产业的又一发展趋势。一方面,数字出版产业对产业资源在不断地进行融合,所以要求企业提高数字出版产业人才素质;另一方面,数字出版产业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技术水平、专业知识以及年龄结构等都是企业需要加以考虑的用人因素。数字出版产业因为其自身的特性,所以需要大量的数字出版实践操作型人才,也需要具有高水平数字出版专业能力的人才。另外,为了能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也需要具备对产业技术进行熟练掌握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同时,其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能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和较好的数字操作技术。

(二)数字出版产业产学研结合发展

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在当前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出现在市场上,但是能做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企业较少。比如,最早的国家数字出版建设基地上海,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数量非常庞大,但是一部分企业都不具备自身的优势,但是还是有很多数字出版产业能将大量的创新人才以及高校优势资源收为己用。很多企业实施一系列的宽松政策,吸引众多的企业以及专家学者,并与之达成长久的合作协定。比如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区,凭借着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实施技术结合市场的措施,在安徽、四川等地建设了合作的科技园区,实现了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服务;再比如复旦软件园与兆联天下合作,分别在动漫游戏、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产业建立了上海文化与科技融合特色产业联盟集体,创设出有效的互动平台,让自身的优势得以全面地发挥。

四、更新观念,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数字出版产业要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观念的更新是首要任务。首先,数字出版产业工作者必须以战略角度对信息经济时代进行高度的明确和认识,数字出版产业要在未来得到更好地发展,需要积极融入时代;其次,数字出版产业的战略资源将会转变为收集到的各类数据,在相关数据分析基础之上,对数字内容产品设计、市场效应测定以及广告投放判断等,也就是数字出版产业的数据驱动型决策比重会不断得到增强;最后,在对当前时代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消费者的需求将会成为数字出版产业中最为重要的焦點,不管是其企业组织结构还是业务流程,都会围绕着消费者需求进行积极、灵动的调整。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企业应该对市场环境进行实时的关注和分析,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判断。数字出版企业应该对出现的机遇进行了解并及时把握,对未来的发展重点积极出谋划策,实现数字出版产业在市场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2(04):467-474.

[2]汤雪梅.从第四届数字出版年会看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新趋势[J].出版发行研究,2015,(08):46-49.

[3]厉衍飞,刘培一.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发展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9(05):733-737.

[4]段淳林,闫济民.移动场景化:“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发展的新变革[J].中国出版,2016,(05):54-56.

[5]石磊,李弋,田大菊等.新媒体时代数字出版的机遇与发展策略——以四川数字出版产业为例[J].新闻界,2014,(24):47-52.

[6]徐会永,许玉清.中国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03):296-299.

[7]崔恒勇.亚马逊模式对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5,(07):91-93.

[8] Huang Liyi. Digital publishing and traditional publishing is the full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oup of [J]. publishing publishing research, 2013, (05): 5-8.

[9]GuoYihua.Geographical analysis Chinese Core Journals Digital Publish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2014 edition of North Chinese core as an example China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6,27 (05): 509-514.

作者单位:

无锡太湖学院

猜你喜欢
数字化消费者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知识付费消费者
数字化制胜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