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2017-03-17 14:48冯玉强
新农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全膜垄沟土壤水分

冯玉强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和雨水富集的效果。其特点: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尤其是顶凌覆膜避免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减轻了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田间相间的大小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玉米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三是增加了积温,扩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区域;四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为害。

建平县位于朝阳北端,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南部海洋暖湿空气影响,但北部乡镇受蒙古高原冷空气侵袭频繁,形成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无霜期短,玉米品种选择受到很大限制。玉米生育期选择仅在125~127天,有效积温2650~2750℃。围绕抗旱保墒,提高有效积温,建平县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在大力推广抗旱品种的基础上,在20世纪90年代,建平县北部乡镇普遍推广了半膜覆盖种植玉米技术,通过地膜的保墒增温作用,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大大增强了作物种植的适应性。但半膜覆盖使雨水滞留在地膜表面,少量降雨根本无效。从2011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引进建平,并结合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玉米全膜覆盖技术在建平北部乡镇迅速推开,这项技术的引进推广,对旱作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用效果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成了雨水叠加入渗、土壤水分覆盖抑蒸和太阳辐射增温三大原理。这一技术应用在生产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效应。

1.1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全膜覆盖基本切断了土壤水分向大气中散失,无效水分散失降到最低,加快深层水分向上移动,聚集在土壤表层,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实践证明全膜沟播玉米全生育期0~20厘米耕层水分比半膜覆盖高出1.7~4.2个百分点,等于每亩多保蓄2.6~6.3立方米水,相当于多降水3.9~9.4毫米,保墒效应非常明显。因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具有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

1.2雨水渗入叠加利用

大小垄全膜覆盖后,人为增加集雨面积,可是有限的降水,以至于5毫米以下的降水,通过垄的分水作用,地膜良好的阻渗作用,汇集到种植沟,并沿播种孔渗到作物根部,变成有效降雨,大大提高耕层水分含量,很好的解决了普通半膜种植降水滞留膜面的缺陷,集雨效果元优于平铺半膜覆盖方式。提高了自然降雨的利用率。

1.3太阳辐射增温

近年来建平地区春季地温低,倒春寒严重,被迫推迟了春播时期。农膜的强透光性可使土壤迅速升温,同时全膜覆盖和大小垄种植方式,增加了地表面,增加了土壤的太阳辐射能,基本切断了水分向空间的汽化消耗,阻止了太阳辐射能随水气的散失。因此可显著的提高土壤温度。实践证明:玉米苗期,由于太阳光线的多角度反射,使中午近地15厘米空间的气温,比露地高出3.8℃,比普通半覆盖高出1.5℃,较好的解决了倒春寒对玉米苗期的危害。4~7月份玉米生长期,全膜双垄沟播种植,膜内土壤0~10厘米土层日平均土温比露地高出3.5~4.8℃,比普通半覆盖高出1.5~1.8℃。增温效应明显。同时,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其特殊的垄、沟相问的曲面型地表,改变了太阳光线的反射角度,从而改善了植株下部的光照条件,增加了基部叶片的光照强度,有效提高了群体的光合作用。玉米拔节前,全膜双垄沟播比普通半覆盖株高增加3.5~5.2厘米,叶片长度增加5~7厘米;大喇叭口期示范田测定,全覆盖比普通平铺半覆盖株高平均增加28厘米,茎粗平均增加0.5厘米,叶长平均增加10.5厘米,叶宽平均增加1.2厘米。田间生长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改变了农作物物候期。

1.4增严增收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随着地膜覆盖度的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呈现出增高的趋势,而且在相同覆膜条件下,覆膜越早玉米株高越高,而且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穗粒增90~120粒,穗粒重增加30~40克,亩增产19%~27%,亩增收280~320元,亩用地膜5.2~5.5公斤,每亩比半膜覆盖增加地膜1.5~1.7公斤,亩增加成本20~25元,机械播种亩增成本20元。示范田平均亩产920公斤,比普通半膜覆盖760公斤增产160公斤,增产率21.0%,按当年玉米价格2.0元/公斤,秸秆0.20元/公斤计算,每亩增加玉米产值320元,秸秆产值22.80元(粒稈比1:0.95),扣除成本45元,每亩净增产值297.8元。

1.5生态效果

这种技术,由于膜边重叠平压在宽垄上,因此,要比常规平铺半膜覆盖更容易清理残膜,从而减少土壤污染,有利于保持土壤环境。同时,全地面覆盖防止了土壤表面的风蚀和水蚀,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2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要点

2.1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中等肥力以上,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地块,都坡地、瘠薄地不能全膜覆盖。秋天前茬作物收割后,及时旋耕灭茬靶压,要求垄平整、紧实无坷拉,提高工效和质量。秋季整地好的地块,春季尽量不耕翻,直接起垄覆膜。铺膜时,严格按照规程划行起垄。做到大垄高10厘米、宽70厘米,小垄高15厘米、宽40厘米。

2.2选种

选择优质高产耐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要求品种抗逆、抗倒伏、不早衰、优质高产,熟期适宜的耐密品种。建平北部乡镇以辽单565、北玉288、先锋508等为主,保苗4000~4200株。

2.5施肥

根据地力和目标产量科学施肥。耐密品种种植需要相应增施肥料和科学的平衡配方施肥,以充分发挥耐密品种的增产潜力。增施农家肥,旋耕前将腐熟优质农家肥3000~500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再旋耕,不施农家肥的,亩施优质有机肥50公斤。玉米高氮型缓释长效肥40~50公斤,锌肥1~2公斤,口肥磷酸二铵10公斤。随机械一次性深施。

2.4种子精选

机械单粒播种要求播种前种子精选,并进行二次包衣。由于早春地温低,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严重,用先正达锐胜+满适金拌种。实验证明能较好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不粉种,发根快,出苗后2个月无虫害,而且玉米穗不秃尖。

2.5机械调试

播种前要对进行机械进行细致的调试,这是机械化单粒播种的重要环节。首先要看下种的准确率,根据种子的大小不同,随时调整;其次是看覆膜效果。建平北部春季风力较大,覆膜一定盖严地膜接缝,防治大风掀膜。

2.6播种

建平北部一般4月中旬播种玉米,全膜覆盖种植应适当早播2~3天,但不能太早,以防玉米苗受倒春寒冻害。合理掌握播种深度,适当浅播,一般播种深度为3~4厘米。把物资准备好后,机械一次性完成单粒播种、施肥、喷除草剂、覆膜。全膜覆盖要求大小垄种植,小垄宽40厘米、垄高15厘米,大垄宽70厘米、垄高10厘米,用120厘米宽的地膜全地面覆盖,两幅膜相接处在大垄中间并覆土,隔2~3米横压土腰带,起垄时要求垄面土块细碎,垄面均匀一致。播种时必须随时检查下种准确率,下肥量大小。以保证播种质量。覆膜一周后,在垄沟内每隔50厘米打一直径4毫米的渗水孔,以便雨水渗入。有滴灌条件的可同时铺上滴灌管。

2.7田间管理

①苗期管理。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及时补种(少量缺苗不需补种),补种后浇少量水,用少量细土封住孔眼。②中期管理(拔节抽雄)。中期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叶面积增大,特别是中上部叶片(棒三叶),促进茎秆粗壮墩实。此期要注意防治玉米顶腐病、瘤黑粉病、玉米螟等虫害。③后期管理。如孕穗期发现玉米黄脚,出现脱肥现象,采用追肥枪从两株中间打孔追施10~15公斤尿素。④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在易发生病虫害的地块,要做到勤查看,及时有效的予以控制。

2.8适时收获

根据籽粒灌浆进程及籽粒乳线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晚收,以保证籽粒的充分灌浆和成熟。改变过去“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为“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时收获”。果穗收后,秸秆应及时收割或青贮。将地膜保留在地里,保蓄秋、冬季土壤水分,在第2年土壤消冻后顶凌覆膜时,撤膜、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注意残旧地膜的回收。

3结论

全膜雙垄沟播种技术,集合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和雨水富集的效果。如果是一膜两年用,可将秸秆保留至第2年或砍倒后放在地膜上保护地膜,第2年在两根茬中间播种玉米。

猜你喜欢
全膜垄沟土壤水分
种植方式对陇中干旱区扁蓿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研究
西藏高原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覆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膜试验研究
2014年武山县全膜玉米测产报告
不同覆盖措施对枣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反演研究——以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