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雯雯,王 琦,汪 桥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
吕雯雯,王 琦,汪 桥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较早也较全面的高校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研究性院校,没有专门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前期研究成果,这也体现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发展的工作环境,组织定位,目标,人员设置,经费来源五个因素分别提出应对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步,社会各行业不断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应用型成了衡量一个人才能力的核心标准。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也带来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各地陆续出现,满足了对于高等教育的需要。近年来的本科院校办学都是定位应用技术类型培养院校,对于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国内外高校都已建立教师发展组织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以此来保障教学的质量。[1],本文即以这些教师发展组织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建设发展中可以采取的对策措施。
2006年以后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开始发展和建立一些组织,根据统计数据,到2012年,我国大概有三十所大学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机构来促进教师教学专业的发展,这些教学发展机构在机制建设以及对教师能力发展上都还处在进一步开发和探索中。[2]
西方国家对于这些方面的建设和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早在1962年,密歇根大学就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教学和研究中心,这一中心的成立也是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组织建立的一个标志。[3]
1993年,Hellyer和Boschmam总结回顾了高校教师在发展上的实践,他们发现大部分的教师组织都是最近一段时期才发展起来的,虽然如此,但教师们都很支持这一个组织。2005年,Sorinelli做了一份调查发现,美国的大学里面,教师发展组织是由中心组织、交换所、委员会、个人这四种形式共同构成的,在调查的300所大学里面,一半以上的学校都设立了这种工作组织。[4]
在组建教学中心组织模式方面,Wright在2001年根据这些组织所起到的作用,第一次把运作模式划分成四种模型,它们分别是多校区合作模式(Multi-campus Cooperation Program)、校园中心模式(A Single Campus-wide Center)、特殊目的中心模式(the University with Special Purpose Center)、院系教师发展项目模式(Development Components of other Academic Program), 直到今天,学者们还一直采用这四种模式来进行教学中心的组织发展。[5]
在组织的建设方面,Cook在2001年写作了《提升大学教学能力——教学中心的作用》这本书来探讨它的作用,这本书所依据的模板是密歇根大学的案例,所探讨的问题是怎样较为成功的组织和领导教学中心顺利发展,这本书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本被翻译相关书籍。[6]除此之外,有一些学者做了相关的差异性研究,例如Wesley和Daniel他们就写作了一些怎样在一个具有中等规模的州立大学里面建立起一所比较合适的教师教学中心。
2006年,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研究和探讨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机构里面的建设问题,这其中就包括林杰和李玲王春玲,他们分别写了《美国人学教师发展运动的历程、理论与组织》《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后示》《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兴起及组织化》这三篇文章,这些文章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解读了美国教师教学中心的发展过程和建设历史。[7]2010年,林杰还在《美国人学教师发展的组织化历程及机构》这篇文章之中介绍和探讨了美国大学里面教师教学研究中心的一些具体的情况。[8]
当然,在国内也有着类似的例子。范彦斌、沈贵鹏等人就以江南大学卓越教学中心为他们的研究模板,系统的阐述和介绍了我国相关的一些发展进程。梅国平他们更是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结合江西师大的一些经验,指出了教师发展中心应该具备的一些成功的特质。[9]段利华和褚远辉所依据的模板则是大连理工大学,他们探索了一些关于教学发展中心的具体事宜。[10]
2011年,国家下发了明确的政策,对大学的教师教学中心建设工作予以支持,因此这些理论层面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多,但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11]其次,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针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研究型大学无论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得出的一些具体结论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作所要求的还是有差距的。于是需要进一步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来探讨教学组织机构的建立措施。
学者刘军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管理研究”中提出:依据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以人为本、合理引进人才,尊重教学工作者,使教师队伍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增强,既要引导也要进行培育,大力改革人事分配制度,使行之有效的教师队伍的绩效管理机制得以建立,以此来保障教师队伍的素质和高效。[12]
束仁龙在“新型的应用性的本科高校的专业发展现状研究”中建议通过塑造教师发展文化、创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和注重青年教师的自主学习等措施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13]
当今高校教育热点话题之一就是大学教学发展组织的建设,在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机构还处在刚刚建立和发展的阶段,在具体操作细节上还有很多不完善以及需要大力改进的地方,探索发现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刻不容缓。[14]通过对教师发展中心的研究分析特别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一些探讨结果显示高校有着不同的定位就会给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人员以及资金上面带来很多的差异,因此在组织运行定位上面,要以遵循规律的前提因地制宜进行精确的定位。[15]本文为我国应用型高校教学发展组织的建设和成长提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在数量规模上不断上升,在区域布局上,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广泛并且相对发达的地级城市高校开始不断增加,本科高校不再集中于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历史重任:不断普及高等化教育,为地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推进社会快速发展。2013 年伊始,国家教育部筹划实施一项重大高等教育改革项目:转变600所地方本科院校为创新型应用本科院校。国务院颁布的《决定》要求本科院校不断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侧重培养本科技能型人才。
同时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处于初步阶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均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师资高职称教师比例低、中年教师数量少,师资结构失衡,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另外,此类院校在建立时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上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教师也应为偏向应用技术型,但目前大多教师是研究型教学环境培养出来的,其应用技术能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需要建立起针对起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组织来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主要的切入点就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考虑这类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如何建设。目前,应用型高等院校里面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
应用型本科院校从师生比看,在大众化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学生增长速度过快,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受到地域等方面的影响,教师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大多院校每年都在招聘教师,但也只是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所以一些青年老师的教学压力会比较大,他们的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教师专业化的水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专业化的教师数量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国内“211”“985”等研究型院校或与一些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水平有待提高,资师结构失衡,包括该类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大多是传统行政人员担任,没有经过系统的组织培训,对中心目标定位也不够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条件、地理位置、福利待遇上阻碍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时常已经引进的人才往往也成为“过路客”很难留住,那么就要求该类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从工作目标上进行转型,明确合理的工作职责,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营发展模式。
(二)教师发展制度上仍以科研成果为主
当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科研至上”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一种制度化的现象,还是一种全球性现象。教师在职称评聘、晋升、奖励等方面多数以论文发表、项目申报、荣誉获奖等作为衡量标准,在这种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但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和老牌研究型本科院校不同的特殊性,首先学校的定位是“应用型”,如果不改变学校教师评价、晋升、聘任的制度方法,一味的追求科研成果,就无法实现它建立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教育厅在2016[1]号人教字职称评定文件中已经将部分教研成果、教学效果纳入职称评定体系,这不得不说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师发展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这也对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教学发展中心管理综合水平偏低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由专科院校升格来的,其管理队伍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有效提高,高层次有经验的管理人才也很难引进,也就是说教学发展管理仍然遗留着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很重要,提出重要决策需要有现代化战略思想的管理人员。在我国教学管理队伍一成不变,而国外 60%的教师都参与教学管理事宜,有利于学校全方位、快速的发展。除了这些,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目的是通过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生产力。除了学科专业和职业专业发展,高校的学院、学科制度和大学组织特性,都需要通过确立和分析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中的要素、结构、目标、机制等层面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集合理念、系统、方法等,去获得对教师专业化问题更深入的认识。在推动高校教师发展的逻辑框架中,如果仍是局限于教师管理和师资建设的思路,则难以发挥教师在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一)工作环境
我国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建有教学发展中心,但是在具体的职能和人事以及教务等方面的划分和确立不够清楚,有一些机构虽然是独立设置的,也因为各方面原因影响力尚弱,并不能担负起相关的职能作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能够正常的建设就必须要有“完整、科学、合理及专业的”组织上的体系。因此,要整合学校学院各部门的资源,合力推进教师发展的综合协调机构模式。建立教学发展中心并非完全引用国外其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模式,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建立适合我们应用型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这一研究所设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心运行组织机构图如下:
图1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心运行组织机构图
学术委员会、教师发展小组和教师研发小组是高校教师教学管理中心组织建设的三股中流砥柱,其工作主要是负责统筹全局,对一些中心建设的问题进行制度性的顶层设计,各个方面要相互协作团结互补,这样就有助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能有一个规范化和常态化的发展。[16]
(二)组织目标与定位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目标是使得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师的教学发展得到促进。其主要作用和责任是能够给老师们提供教学服务,通过专家、课程、项目以及资源等四个方面为途径给教师教学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这就意味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非一个行政性机构,而是一个服务性机构。[17]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加快应用型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对应用型高校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就是教师不仅要业务精湛,还要是充满活力,能适应应用技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应用型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首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任务就要求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对自身合理定位并开展若干有效活动。例如,组织校企合作是建设“双能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合乎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补充学校双师结构,落实师资培养的目标。其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还可以开展各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活动,将学校教育和产业生产相互衔接,这样既能提高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以及其影响的深度,同时因为教师接触到了生产的第一线,也就能熟悉行业的现状,了解最新行业标准,使教师本人实践能力也得以提高,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发展中心可利用产学研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培养平台。
(三)信息系统与培训活动
1.加强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教学信息化硬件环境是实现教学现代化的基础,同样也是现代化能够开展的先决条件。一,建设功能比较完备的网络多媒体教室、完善微机室及教师备课室、录课室,为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及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等等提供服务。二,科技水平能够发展到哪一种程度是以计算机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为标志的,因此,高校里面的网络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就尤为重要,建立全方位的校园宽带网。让知识交流更加便捷。三,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避免病毒、黑客的侵犯。
2.加大信息技术软件环境建设。一、教学系统平台建设,教师可以以它为载体来对课程进行设计,同时也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一些教学工作。利用这个平台,学习比较便利,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二、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增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通过组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大赛、微课、慕课、公开课等方式,使教师有自我提高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察和学习,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切磋,进一步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工作的能力。三,学校加大数字资源、网络精品课、网络公开课的建设,优化课程设计、教学创新,运用网络平台,让教师个人变成名师,学校变成名校。
3.教师培训。无论是高校毕业的新聘教师,还是从企业特聘的实践教师,他们都缺乏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缺乏教学技巧。因此对于教师的专业化以及教学方法和师德建设等各方面都是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刚进入教学岗位新教师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手段等还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经过传帮带,经过一年的时间锻炼,随着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能够完成实践课程的讲授,形成一名合格的教师,当明确专业方向和教学重点,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具备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上升到更高层次的专家层面。以下是本文总结的教师发展中心培训主题。
表1 教师培训主题
(四)人员配置
怎样设置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人员,目前最好的办法是既要使用专职人员也要使用兼职教师人员。这样有利于两者之间的互补。日常的事务由专职人员专门处理,以保证中心能够照常的进行下去,兼职教师人员则负责处理一些具体的事物,以此来弥补人员的不足,各自明确分工,这样队伍设置才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
与此同时,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任务是培养一批精干而且专业的人才,员工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中心的名誉,所以,中心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员工的素质,他们不仅仅要自身专业好,而且要了解一些必要的管理知识,拥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首先,发展中心的主任应该是教学型、技术型和管理型兼备的“全能专家”。其次,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成员应该是教师队伍,他们负责教学研究和培训等工作。
(五)监督和评价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监督和评价,在一定方面,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当前,对中心开展的一些发展项目,要有专人按照明确的监督机制对其进行监督,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要进行实时的监督,以此来督促教师大力改革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心还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并提出教学改进方案。中心各个岗位的工作也要有具体的专人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对于监督的效率也要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善而严密的监督机制,在这个监督机制的促进下,教师和中心工作人员才能够有效投入到教学改革工作中来。
(六)经费的来源
应用型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要想能够顺畅的运作下去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资金支持,这是中心能够成立的一个前提。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加大对中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作为中心的后盾,鼓励大学发展和建设发展中心。大学自身也要积极地探索教师发展中心的资金来源,使得经费的来源更加多样化。国家和地方的拨款,以及社会企业和成功人士的捐赠都可以作为其资金来源,这样就可以使得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更加迅速。根据目前应用型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现状,要使得经费的投入更加丰富和多样,以此来保障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够有更加充裕的资金来源,学校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中,无论哪一种培养形式,都需要足额的经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已将加大对地方性高等院校的投入列入其中。在相对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建议设立通过副校长来做发展中心的一把手,以此来提高其在学校事务中的地位,根据学校具体的财政情况来拨付经费,保证其预算不被学校其他部门所挤占。
[1] 陈德良.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7-49.
[2] 陈明伟.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D].南城:江西师范大学,2011.
[3] 崔晓朔.美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0.
[4] 范彦彬,沈贵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探索——以江南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3(4),102-103.
[5] 关于批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30个”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通知(2012-10-31)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sjhj/201211/144591.html.
[6] 焦燕灵.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内涵、意义与路径指要[J].教育探索,2013(4),89-91.
[7] (美)康斯坦斯.库克等著.陈劲,郑尧丽译.提升大学教学能力:教学中心的作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25-150.
[8] 李红惠.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建设趋势研究——以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陈述稿为分析样本[J].复旦教育论坛,2013(1):29-33.
[9] 王立.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25-40.
[10] 刘子君,罗秋兰,赵戊生.关于广西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现状的思考[J].前沿,2012(23):172-174.
[11] 梅国平,宋友荔,谢翌.教师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线一“基于江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8):33-38.
[12] 庞海芍.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与与运行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12(8):60-65.
[13] 孙静美.高校教师发展:对教学促进机构的调查报告[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2):63-68.
[14] 沙丽曼.美国常青藤盟校教学促进中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15] 沈文淮,谢幼如,柯清超,尹睿.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机制与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66-70.
[16] 李若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17] 班丽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李应青
G642
A
1673-1794(2017)01-0081-05
吕雯雯,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王琦,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汪桥,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安徽 滁州 239000)。
滁州学院教研联盟项目(2015zxxm01);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2014jyxm366)
201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