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造境时,内美静空明
——读赵紫藤的“荷塘”之梦

2017-03-16 06:59鲁勋洲
滁州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残荷紫藤工笔画

鲁勋洲

因心造境时,内美静空明
——读赵紫藤的“荷塘”之梦

鲁勋洲

中国工笔画源远流长,赵紫藤表现出当代工笔画的一种意境美。他在传统中挖掘其现代性,在现代中又留恋其传统性,其画清淡寂静之美,别开生面,从不同侧面形象化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意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赵紫藤;工笔画;荷塘;生机;艺术语言

画家赵紫藤(1980—)从小生活在皖北的田园乡村,乡村的自然旖旎风光陶冶着赵紫藤的性情,美丽的莲蓬、荷花、水鸟、荒坡留下了他无数次嬉闹的身影,这里有梦幻、有欢乐、有憧憬,乡村留给他记忆是难以忘怀的,为他的艺术思想的生发和形成埋下了种子。在后来工笔画的探索中,“荷塘”系列不知不觉的成为他绘画的母题,成了他留恋往返的精神家园。赵紫藤常年坚持荷塘写生,体察荷塘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风晴雨雪的氤氲变化。“荷塘”系列工笔画作品令人过目难忘,其画蕴含着清淡寂静之美,别开生面,从不同侧面形象化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意蕴,表现出当代的一种意境美。

随着中国画的日益商业化,绘画创作受市场导向的制约不可避免。 在中国工笔画领域,人们的“花样”制作已经翻新殆尽了,在种种时尚的表现中,能不能守住精神的底线走自己的自我创新之路,这也是摆在许多画家面前的一个问题。赵紫藤坚持苦练内外功,定能生慧的艺术主张。他的工笔画创作思想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遍临古代名家作品,特别是对宋画用力最多,他从传统中国画中概括抽取出来的“形式因素——符号化的造型:每一幅经典作品里几乎都有一种主导性的符号语言因素,在整体感中需要极单纯而又富于变化地‘结构’在一起”。[1]168对宋代的郭溪《早春图》的用“林泉之心”寻僻得一园地,画面仿佛弥漫着一层雾气,为观赏者得到的是一份心的安宁与沉静。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笔法劲利、洗练、刚劲,线形前肥后锐,充满速度和力感,其作品具有一种深沉刚猛的画风。黄筌的珍禽瑞鸟,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不露墨痕。徐熙用笔自然而不作谨细的描摹,却可以传达出自然世界中之风神情状,并从中流露出高旷的志趣。宋画不仅造就赵紫藤绘画功力扎实,而且养成艺术感觉细腻丰富。

其次,赵紫藤接受过正规的学院派教育,对中西绘画兼收并蓄有着极强的包容性理念。分析他的画,我们能深深感受到其融合中西,以西补中的艺术取向。线条的质感与造型有着各自的文化内涵,线条魅力是工笔画独立其它画种的根本特性,中国画对线的独立性有文化的审美积淀。但在用线表现对象的结构体量方面,选择以线的穿插、重叠、轻重、快慢来表达,中西方是一致的。《寒潭渡影》造化自然,因心造境,同时用情造境,至主观化至客观化。《一日之计在于晨》有色彩冷暖的前进后退的微妙关系,有冬日阳光的斑驳光影,又有阴阳相生动静相间。赵紫藤常年写生,观察荷塘里绰约多姿的生态变化,对荷塘生态环境做全景式的表现,又在全景式的荷叶关系中设计出审美的看点,引导观众的视线随景转移,流连忘返。从古至今表现“荷塘”的题材很多,赵紫藤与这些相同的题材拉开了距离,甘为寂寞的体验洞幽发微的艺术感受是创作的重要心境,他受益于师法自然,中得心源,师造化和夺造化的艺术理念,所以其作品意境显示出新颖性,赵紫藤的工笔画“荷塘”系列作品的特色正在这里,这也正是他如此年轻,却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家会员的原因所在。

赵紫藤的作品中流溢着一种浓郁还乡的温柔的气息。他来北京发展已经多年了,他无与伦比重视亲情、友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之情无以言说,加之漂泊在外的经历所产生的的人生况味,当这百般滋味一起涌上心头之时,唯有来自家乡皖南、皖北的自然风情最是他魂牵梦绕的所在。他深情地雕琢内心挥之不去的“荷塘”,创作他的田园牧歌,构筑那日月星辰交织的梦。赵紫藤钟情于家乡的 “姑孰画派” 领军人物萧云从独特的家乡情怀。萧云从以家乡山水花鸟为栖所,大量平凡的自然景物的描绘充满了生活气息,绘画语言上平淡冷峻的风格蕴藉一股独特的生命之流,在逆境困苦中他的内心对生活始终充满着阳光。萧云从强烈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经历,自觉不自觉的激励着赵紫藤的人生艺术,即使已融入了北京艺术圈,他亦始终未敢忘却自己是安徽人,是安徽的水土养育了他,他以高质量的作品传播着“姑孰画派”,传播着安徽的人文艺术。

赵紫藤善于锤炼艺术语言。工笔画讲究惜墨如金,他在渲染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多一点点过之,少一点点欠之。他的染法清而淡、薄而厚,画面黑白灰对比柔和,视觉上没有突兀跳跃,画面场景变化微妙。我详细观察过赵紫藤的作画过程,他对每一个线条的位置,线条的长短,线条的粗细反复斟酌,一个晚上画面上至多留下几根有质量的线条。其实这个过程是慢慢地培育和激发在创作中调遣最内心深处的自我审美的意象,体悟忘怀自我倾心领略自然宇宙的奥秘,关于生命的“对话”与自然交流沟通。看起来杂乱无章的莲蓬和荷叶实际上每个物像位置每根线条安排均经过了惨淡经营,既有自然的真实又经过画家反复提炼和归纳的艺术真实。虽然是一汪秋水荷塘,叶枯根残,余晖残蓬,却能清风秀骨,在泥潭深处孕育着生命。仿佛哀伤与己无关,它残而美、残而优、残而雅,它把头高高昂起,它把脊梁挺得直直的,让你平添一种温暖,一种感怀,一种敬畏。

寒塘晓雾

赵紫藤的工笔画在传统中挖掘“现代”,在现代中又留恋其“传统”,这种二元性格,大概也不失为一种新绘画精神。[1]467这是赵紫藤的艺术所追求的自我之路。钟爱残荷是他平常心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残荷有自己的物质生命和生存方式,在生命尽头处呈现另一种美和精致。赵紫藤画残荷其实就是画自己的人生理想,虽然他有继承宋画的传统,可是他有自己的形象语言,从生活中观察生活,到秋天观察荷叶的慢慢的变化。画残荷并不是画败,从精神生命不是败得,残而不败,抒发情感应表现出其充满强劲的生命力,表现生命的另一种生机——老辣、成熟、厚重。《寒塘晓雾》具有一种烟波浩渺似薄雾从天外徐徐而来,含羞半敛、欲往欲还、悠悠流动,冬在余威未尽,寒冬料峭冰雪冷,霏烟袅绕清姿秀。或许是初晴的冬日,残荷和莲蓬在雾霭中交相呼应,无疑是一种精神灵魂的时空超越。

梦回故园

《梦归故园》相对来说大实大虚,实的地方清新明媚,虚的地方幽邃深沉,朦胧美扑面而来,画面虽然空灵的寒冬,阳光照耀的残荷与白雪俨然是一片生机盎然,姿态不同的残荷与莲蓬个个精神抖擞显得格外雅致,不远处有几只水鸟漫不经心的休闲在白雪与残荷之间。暗灰色的色调层次显得清晰又浑沌,荷塘深处的枯荷似有似无,渐渐的消失在水天一色,远处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不见人迹,那凄清的美,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呈现出一种生命轮回的哲理。其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和为一。[2]品读赵紫藤“荷塘”系列作品给我们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秩序,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众生互惠而成,万物相形而生。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和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紫藤在艺术上是不满足的那类人,他的工笔画创作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难题。这需要通过时间的雕琢,艺术修养的积淀,不断提升其作品审美意趣的新鲜感、鲜活度,才能坚持自然与自然化的艺术理想。

[1] 梅墨生.精神的逍遥——梅墨生美术论评集[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8.

[2] 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27.

责任编辑:李应青

On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 Zhao Ziten's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Lu Xunzhou

Chinese traditional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is long-standing and well-established. The painting composed by Zhao Ziten shows a kind of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He created a unique beauty of lightness and silence to display the Chinese cultural value by way of integrating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skills, which embo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s a vital basis for human being'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Zhao Ziten;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lily pond; vitality; artistic language

J209.2

A

1673-1794(2017)01-0048-03

鲁勋洲,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美术学(安徽 马鞍山 243000)。

2016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姑孰画派”的传播路径与价值提升研究(SK2016A0153)

2016-10-04

猜你喜欢
残荷紫藤工笔画
残荷听雨
紫 藤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留得残荷听雨声
听雨的残荷(节选)
残荷新爱
中国工笔画概述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一路落花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