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标准体系构建与研究1)

2017-03-16 06:47张兴超魏永刚代健卫巍任伟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航天标准化

张兴超 魏永刚 代健 卫巍 任伟

(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

中国航天标准体系构建与研究1)

张兴超 魏永刚 代健 卫巍 任伟

(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

本文总结和分析中国航天标准体系建设的背景与需求,提出了标准体系构建原则,给出了构建中国航天标准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并对开展中国航天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中国航天 国际合作 标准体系

编者按:2016年,中国标准化协会以“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组织了第13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征集评选工作,最终在参评的430余篇论文中评出特等奖论文10篇、优秀奖论文30篇。本刊将选登其中部分获奖论文,旨在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观点、研讨理论方法、分享实践经验,供从事标准化科学技术研究、教学、管理和企业生产制作和经营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前言

2015 年 9 月 22 日,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许达哲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共同见证下,旨在促进我国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中国航天标准体系和首批中国航天标准英文版正式对外发布。体系的发布对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支撑中国航天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标准化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有益探索。笔者从标准体系的构建角度对中国航天标准体系作进一步解读和探讨。

1 背景

我国航天事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整体实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已进入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发展的新阶段,必须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适应国际国内两种规制。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与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签署了 80 多项航天合作协议,扩大了中国航天的影响,提高了中国航天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国家政治外交是中国航天的神圣使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中国航天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要求中国航天必须站在更高起点上,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抢占国际前沿技术制高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航天“走出去”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共建﹑共享﹑共用机制,打造“天基丝路”,必将开启中国航天产业供给侧改革和国际化发展的新局面。

标准是国际合作的桥梁纽带,是自主创新的制高点。目前,我国尚缺乏一套独立自主﹑公开发布﹑全面反映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标准体系,难以满足中国航天“走出去”的需要。当前,在国际合作中采用标准“一事一议”,甚至被动执行合作方提出的标准,使我国航天发展遭受美欧标准构建的技术封锁,严重制约了我国航天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中国航天形象。

在 2015 年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标准化改革工作方案》和 2016 年李克强总理审议通过的《装备制造业标准化与质量提升规划》中,都提出要推动航天等重点领域标准“走出去”,从而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因此,为打造中国航天国际品牌,扩大中国航天国际影响,支撑中国航天“走出去”战略,支撑航天强国建设,服务国家政治经济外交需要,迫切需要构建代表我国航天整体水平的“中国航天标准体系”。

2 体系构建原则

中国航天标准定位于我国国家层面航天领域的标准 , 以英文版形式对外发布,用以支撑我国民用航天国际交流合作,由政府主导制定和发布的标准。标准体系的构建坚持一致性﹑国际性﹑先进性和公开性原则。其中一致性是指标准项目全部选自航天领域现行各级标准及未来规划标准,国内外使用中保持协调一致;国际性是指体系设计借鉴国际惯例和通行作法,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先进性是指纳入体系的标准要代表我国科学技术整体水平和民用航天自主创新成果,并协调规划了根据技术创新发展需制定的新标准,确保体系技术领先;公开性是指体系中仅纳入可公开发布的标准,符合保密和知识产权管理要求。

3 体系框架设计

参考欧洲 ECSS 的航天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借鉴美国NASA的专业划分方式,“中国航天标准体系”按照国际惯例划分为航天管理(M),产品保证(Q),工程技术(E),运行服务﹑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S)等四部分(见图 1)。

图1 中国航天标准体系框架

航天管理(M):包括项目管理﹑空间可持续性﹑政策指令和程序要求等方面标准。

产品保证(Q):包括质量保证﹑可靠性 / 维修性 / 测试性 / 安全性保证﹑EEE 元器件保证﹑零件保证﹑材料保证﹑软件保证等方面标准。

工程技术(E):包括系统技术﹑机械结构与力学﹑动力与推进﹑导航与控制﹑测控与通信﹑电气电子和光学﹑人机与环境﹑地面系统等方面标准。

运行服务﹑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S):包括空间应用﹑空间科学﹑运行服务和发射服务等方面标准。

4 标准项目情况

中国航天标准体系 1.0 版共包含标准项目 1470项,涉及航天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航天国际合作领域标准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蓝图,可以有效指导航天国际合作标准选用﹑制定和实施应用,以我为主引导技术路线,统一各方的行为准则,搭建中国航天与世界联通的桥梁,从而有力支撑航天领域的政府间合作﹑产品联合研制﹑对外发射服务﹑整星及设备出口﹑卫星地面设施建设及空间数据应用等工作。

4.1 航天管理标准

随着我国整星出口﹑对外发射服务等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如何做好项目研制﹑生产﹑试验和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使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是新形势下航天国际合作项目中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应积极承担防止空间污染的社会责任,进一步规范航天行业的政策指令和程序要求,促进空间可持续发展。为此,标准体系重点纳入顶层管理要求类标准(如项目管理九大要素顶层管理标准),命名﹑型谱等基础标准,空间碎片的碰撞预警与减缓等空间可持续性标准,航天科研生产许可﹑节能环保﹑安全健康等政策指令和程序要求类标准。

4.2 产品保证标准

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产品保证标准体系,从而加强基础产品的质量控制,保证航天产品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型号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促进航天国际合作项目的科学系统推进,促进外方对我国航天科研生产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认同。为此,标准体系重点纳入航天重大工程项目研制生产质量控制等质量保证﹑可靠性保证标准,跨行业研制﹑应用的元器件﹑原材料﹑零部件等基础产品标准。

4.3 工程技术标准

随着我国航天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联合科研生产需要工程技术标准作为研制基线。航天产品是大系统集成的产物,跨企业﹑跨国航天产品的联合研制将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求参与各国﹑各组织之间都按照统一的基准﹑统一的原则﹑统一的要求进行研制,最终保证产品的顺利集成。为此,标准体系重点纳入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系统﹑分系统﹑单机等的术语﹑接口要求﹑通用的技术要求和通用的试验方法类标准以及产品规范。

4.4 运行服务、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标准

随着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迅速发展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产业链也逐步向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迈进,我国在空间科学探索领域的国际参与度也越来越高,急需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市场准入﹑强化国际合作,促进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标准体系重点纳入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卫星应用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接口要求﹑应用数据的预处理和质量评价等标准,空间科学的实验方法标准﹑空间环境标准,发射服务与运行服务的技术﹑接口﹑数据等方面标准。

5 体系建设思路

面对建设中国航天标准体系的迫切需求,应本着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着眼未来的宗旨,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协同实施的模式,启动并加速实施中国航天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5.1 总体思路

系统策划﹑工程推进:立足航天国际合作,着眼长远发展,系统策划和统筹推进中国航天标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按系统工程管理思路,以“工程化”模式整体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急用先行﹑成块开发:以航天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需求为牵引,优先开展急需标准的研制;按专业﹑按技术成块开展标准研制,系统研究﹑集中论证﹑协调编制,快速﹑配套形成标准。

内外一致﹑权威发布:中国航天标准一标两用﹑内外一致,对内指导科研生产,对外用于国际交流合作;标准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妥善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由政府权威发布,实现对外全面公开。

以我为主﹑国际接轨:立足我国航天特点和优势技术,以我为主构建具备先进技术实力的标准体系;同时标准符合国际规则和惯例,有助于实现与国际标准以及欧美等航天标准的对接。

5.2 措施建议

(1)统筹协调推进体系建设。建立中国航天标准体系建设的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实施滚动计划,严格节点控制,达到质量﹑进度﹑经费三要素整体最优,确保体系建设的系统﹑协调。其中组织管理和技术支撑架构应体现政府的主导和企业集团的协同力量,并充分发挥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技术指导和把关﹑标准化专业机构的技术抓总作用。

(2)提升国际影响。构建中国航天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对外推介中国航天标准;推动中国航天标准的国际互认;在国际合作项目洽谈及协议制定中,优先选用中国航天标准;依托国际合作项目,组建标准战略联盟,共同推动中国航天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

(3)保持体系先进性。建立中国航天标准体系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和动态更新的工作机制,确保航天技术发展最新成果,在中国航天标准中得以体现。

结语

通过借鉴国际规则﹑瞄准国内需求,系统策划了适用于航天国际合作的中国航天标准体系。中国航天标准体系由航天管理,产品保证,工程技术,运行服务﹑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四个方面的标准组成,系统完整﹑结构合理﹑科学先进﹑协调开放,涵盖了中国航天活动全过程﹑各领域,吸收了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将有力支撑航天领域的政府间合作﹑产品联合研制﹑对外发射服务﹑整星及设备出口﹑卫星地面设施建设及空间数据应用等工作。体系的发布对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支撑中国航天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航天标准体系建设应本着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着眼未来的宗旨,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协同实施的模式,启动并加速实施中国航天标准体系建设工程,真正实现以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航天“走出去”,为建设航天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第13届中国标准化论坛特等奖论文。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航天标准化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标准化简述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逐梦航天日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