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预防控制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17-03-16 05:52:20赵馨王甦民罗萍李波高志东贺晓新李亚敏
中国防痨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笔试汇报结核病

赵馨 王甦民 罗萍 李波 高志东 贺晓新 李亚敏

·论著·

结核病预防控制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赵馨 王甦民 罗萍 李波 高志东 贺晓新 李亚敏

目的 探讨预防专业结核病预防控制学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1级首都医科大学预防专业38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授课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后,按学号顺序和小组教学的题目,将学生分为7组。前4个组每组5名,后3个组每组6名;安排各小组围绕不同的小组教学题目收集整理材料,并进行专题汇报,其中第7组汇报内容理论授课未涉及,需要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最后进行开卷考试。通过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比较不同题目的笔试成绩及汇报小组间笔试成绩的差异,探讨学习效果较好的教学模式。 结果 笔试的平均成绩为(69.6±6.6)分,52.6%的同学成绩集中在61~70分之间。在5个笔试题中(每题20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第5题“结核病的监测分析与评价指标及意义”平均得分最高,为(17.5±2.0)分,显著高于第1题[(13.5±2.9)分]、第2题[(11.3±2.8)分]、第3题[(13.5±2.5)分]、第4题[(13.9±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4,P<0.01)。第7组的汇报题目及内容是教师授课没有直接涉及的,需要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自主学习、思考。第7组笔试平均成绩为(14.6±3.0)分,有高于其他组[(13.0±2.6、13.9±2.6、13.5±3.4、14.4±2.6、14.1±3.7、13.8±3.7)分]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42,P>0.05);第7组汇报内容与试题第1题的相关度较高,第7组第1题平均秩次(28.8)明显高于其他小组(15.1、21.2、26.3、22.0、12.0、12.1)(H=12.77,P<0.05)。结论 在本次结核病预防控制学教学活动中,采用自主学习方式的小组成绩好于非自主学习方式小组。建议结核病预防控制学教学时,先安排若干次案例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动力,夯实基础理论知识;最后组织一次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以扩展思路。

结核; 预防医学; 感染控制; 模型, 教育; 基于问题的学习

2015年WHO[1]报告估算,2014年我国结核病的发病数为93万例,占全球的10%,发病例数居22个高负担国家的第3位,估算的发病率为68/10万。导致全球结核病负担增加的原因,除了贫困、资源缺乏、缺少政府承诺、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的冲击、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出现和流行、社会不平等、社会歧视等因素外,医生的诊治失误和对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忽视也是导致全球疫情上升的原因之一[2]。医务人员掌握结核病知识的程度、实践能力和对结核病防控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结核病患者的求医行为和治疗效果[3-4]。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掌握并准确宣传结核病核心知识,对有效预防结核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培养专业诊疗、防治人才,有效地传播结核病防控相关知识尤为重要。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承担着北京市结核病防控人员的培训,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以下简称“首医预医”)本科生“结核病预防控制学课程”的授课任务。笔者通过对首医预医专业本科生结核病预防控制学课程授课效果的研究,探讨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结核病知识点设置、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是否合理,为进一步培养结核病专业医务人员及防治人员提供理论基础。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1年9月入学的首医预医专业38名本科生。

二、研究方法

(一)理论授课

首先,按传统讲座式教学教授结核病流行现状、现代结核病防控策略、结核病诊断与方法、结核病感染与发病机制、结核病化学疗法、结核病预防、流行病学及监测方法等核心内容;按教学计划安排结核病预防控制学课程于每年11月初开课,共安排7次课,每次授课3 h,共计21学时(大学一般每1 h为1学时,一个下午按3学时计算)。38名同学均接受相同的理论授课内容及形式。详细情况见表1。

(二)分组及安排汇报题目

理论授课结束后,按学生学号先后顺序分为7个汇报小组,1~4组每组5名,5~7组每组6名。按照小组次序与汇报题目序号对应的原则,安排第1~4、6组汇报内容与授课教师上课教授内容接近,可以利用教师准备的PPT;第5组汇报内容上课时教师讲过一部分,可以少量借鉴授课教师的PPT;第7组安排的汇报内容为上课时教师未教授,需要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材料。通过比较学生汇报和教师授课的PPT内容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笔试考核

本次笔试为开卷考试,共5个题目,每题20分,共100分。主要考核①结核病控制的本质、核心环节;②结核病化学治疗的五原则及原理;③结核病主要的预防措施;④肺结核诊断方法;⑤结核病的监测指标及分析与评价。考核知识点详见表2。

(四)材料收集

收集教师授课PPT及38名学生分组情况、小组汇报成绩和笔试成绩等资料。笔试考题答案、采分点及评分标准经授课教师确定,2名阅卷教师学习并讨论评分方法,统一标准进行阅卷。阅卷教师交叉互换已阅试卷,核查对方评阅的试卷,对于有异议的地方进行讨论,做到评阅标准一致,试卷分数每人核查一次并签字。

(五)课程相关材料

1.教师讲授课程题目及主要内容:见表1。

2.各汇报小组题目:按照上述将学生分成7个组,各组汇报的题目如下。第1组:结核病控制策略及其演变过程;第2组:现代结核病实验室检验技术;第3组:肺结核诊断;第4组:结核病化学预防性治疗;第5组:卡介苗在结核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第6组:结核病疾病负担评价指标及方法;第7组:流动人口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挑战。

表1 结核病预防控制学授课教师讲授课程题目及其主要内容

3. 2015年度首医本科预防专业笔试考核模块及知识点:见表2。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题目成绩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尤其是分组汇报,1至4组每组5名同学,5至7组每组6名同学,所以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笔试考核结果

(一)笔试成绩总体情况

38名学生笔试成绩总分平均为(69.6±6.6)分。按笔试成绩高低进行分组、制作频数分布表(见表3),采用秩和检验,检验不同分值范围的频数分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笔试总分的不同分值范围总体分布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H=37.0,P<0.01);学生的笔试总分多集中于61~70分之间,占参加考核总体的52.6%(表3)。

(二)5个题目平均成绩比较结果

通过方差分析得知5个题目平均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32.14,P<0.01,第5题平均成绩最高,为(17.5±2.0)分;第二题平均成绩最低,为(11.3±2.8)分(表4)。

表2 2015年度首都医科大学本科预防专业考核模块与目的、知识点

表3 结核病预防控制学笔试成绩不同分值范围的频数分布

表4 结核病控制学笔试考核结果

表5 各汇报小组结核病控制学笔试考核结果

注 平均秩次=小组秩次总和/学生人数(名)

(三)7个汇报小组笔试成绩比较结果

采用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检验各汇报小组的笔试总成绩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H=7.42,P>0.05。见表5。

(四)7个汇报小组不同题目成绩比较结果

每道题目按照汇报小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同一题目得分总体分布位置差异情况。采用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结果显示,第1题、第4题7个小组成绩总体分布位置有差异,H值分别为12.77、19.96,P值分别为<0.05、<0.01。其中,第1题“结核病控制的本质、核心环节”第7汇报小组平均秩次明显高于其他6组,第4题“肺结核的诊断”第5汇报小组平均秩次明显高于其他小组,第4组低于其他小组(表6)。

(五)汇报内容与授课内容比较

第5组、第7组汇报题目及内容与授课教师教学内容重合度低,其他5个组汇报题目与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有交叉,学生可以利用教师PPT答题。其中,笔试第3个题目与第1小组汇报的题目相近,但第1小组的第3题笔试成绩并不是最高的;笔试第4个题目与第3小组汇报题目相同,但第3小组的第4题笔试成绩并不是最高的;笔试第5个题目与第6小组汇报题目相似,第6小组的第5题笔试成绩有高于其他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一、38名学生笔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从38名学生的笔试成绩来看,平均得分为(69.6±6.6)分,52.6%的学生笔试成绩集中在61~70分,与常规优秀(80分及以上)标准比较,学生的笔试总成绩并不理想。主要原因:(1)为了研究需要本次考核评分标准划分很细,采分点明确,阅卷严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们的总成绩;(2)同学们掌握的结核病预防控制知识还有待增强;(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专注力不够,进而影响了学习质量,如理论授课时,教师台上授课,大部分学生在看考研的书籍,听课效果可想而知。

从5道题的答题情况看,38名学生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理论高度相关的第5题——结核病监测与分析评价作答的最好,平均成绩为17.5(20分满分)。目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也是考研卫生综合必考科目之一。而与本专业相关性不够强的第2题——结核病化学治疗的五原则及依据,同学们大多只答了治疗五原则,全班38名同学只有13名同学的答案中阐述了结核病治疗五原则的原理及主要依据,占34.2%;第2题得分也是最低的,为(11.3±2.8)分。因此,学生对开设课程的重视程度,课程与所学专业相关程度及用途等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表6 在不同考核题目下各汇报小组笔试考核结果的比较

注 平均秩次=小组秩次总和/学生人数(名)

二、让学生真正的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

从笔试成绩比较结果来看,第7组的平均成绩高于其他组(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尤其是第1题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组。考虑是由于第7组汇报的题目《流动人口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挑战》,在准备汇报过程中收集整理了第1题考核模块结核病控制的本质、核心环节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动人口特点,提出防治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病面临的困难及挑战。从考核结果来看,可以参考教师PPT的汇报小组,学生成绩并不比其他小组高,这说明只有真正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学习方式,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目前,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CM)。有关文献[5-7]认为,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CM教学是将实践与理论结合,以案例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教学方法。二者均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将PBL、CM教学方法应用到结核病预防控制学的教学中,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与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结核病预防控制学课程,可采用先案例教学教授基础知识,后PBL教学进一步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如结核病诊断、结核病监测及分析、防控策略等基础理论授课可以尝试采用CM教学,每次一个案例讨论结束后,授课教师要做好知识点的总结,以免讨论结果过于分散,遗漏重要的知识点。基本理论授课结束后,组织课堂PBL教学。PBL教学时,一个专题讨论结束后,教师最好也要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及述评,确保知识点的全面; PBL教学点评时也要对学生的表现、获取知识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予以评价,以正确引导学生注意团队协作精神等。

四、新教学模式应用于结核病相关人员培训的探索

陈曦等[8]在论文中阐述对北京市区(县)社区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需要开展各种的培训;孟庆琳等[9]在论文中表示应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结核感染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乡村医生对于结核感染控制的认知水平;这说明针对结核病相关防治人员的培训是有必要的。有文献证明,在对结核病专科医生培训中,采用CM教学模式培训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模式[10]。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结核病预防控制学,教学内容涵盖了结核病的诊疗、防控、监测等,如果针对结核病防控、医疗人员尤其是新入职的结核病诊疗、防控人员进行培训时,培训内容与预防本科结核病预防控制学教学内容类似,可以借鉴预防专业本科生结核病预防控制学的教学模式,即采用CM与PBL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

高孟秋等[11]在《分层教学法在结核病培训工作中的应用》一文中,对于承担我国结核病诊断、治疗、预防、管理等职责的结核病防治人员中的不同人群需要培训的相关知识进行了阐述,文中指出借鉴普通教育中的分层教学法,针对结核病领域的治疗管理特点,将受训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及年资高低采用分层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所以,根据目前我国结核病防控模式,结合成功的结核病防控案例,梳理出不同职责、岗位、工作内容需要的核心知识及技能,并总结编制全面、系统、适用于各层次结核病工作人员的结核病培训教材尤为重要,将为培养合格的结核病诊疗、防控人员、及后备人员奠定基础,也为结核病防治人员培训、开展群众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建议首先系统梳理结核病相关核心知识并归纳、分类,整理成熟的结核病诊疗、防控等案例,编制案例教学教材,在本科授课或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培训中可应用案例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以提高听者的学习主动性,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5.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

[2] 白丽琼,肖水源,谢红卫,等.湖南省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生结核病知识、实践能力及相关因素调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8):458-462.

[3] Johansson E, Long NH, Diwan VK, et al. Gender and tuberculsis control: perspectives on health seeking behavaior among men and women in Veinam. Health Policy,2000,52(1):33-51.

[4] Khan A, Walley J, Newell J, et al. Tuberculosis in Pakistan:socio-cultural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in treatment. Soc Sci Med,2000,50(2):247-254.

[5] 王艳,张明辉.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发展.医药前沿,2012,2(12):112-113.

[6] 胡明冬,徐剑铖.医学教育实施PBL教学法的优缺点.重庆医学,2010,39(16):2145-2146.

[7] 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24-425.

[8] 陈曦,贺晓新,高志东,等.北京市区(县)社区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工作现状调查结果评价.中国防痨杂志,2015,37(2):183-188.

[9] 孟庆琳,宋渝丹,耿梦杰,等.巴彦淖尔市乡村医生结核感染控制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协会80周年纪念暨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桂林:中国防痨协会,2013:84-87.

[10] 张立群,黄艳伶.病例中心教学法在结核病专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中国医刊,2014,49(10):96-97.

[11] 高孟秋,黄艳伶.分层教学法在结核病培训工作中的应用.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0):1000-1001.

(本文编辑:薛爱华)

Study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ZHAOXin,WANGSu-min,LUOPing,LIBo,GAOZhi-dong,HEXiao-xin,LIYa-min.

BeijingResearchInstituteforTuberculosisControl,Beijing100035,China

HEXiao-xin,Email:hexiaoxinbj@126.com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est results of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the undergraduate of th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Methods After teachers taught contents of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Students were sorted by their ID and divided into 7 groups for the different topic, there were 4 groups each of 5 students, 3 groups each of 6 students. Students were arranged to collect materials about different topic and give a special report. The report contents of fifth group and the seventh group were not directly involved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those students needed to collect relevant materials. Then students took part in an open-book exam. Through one-factor ANOVA and wilcoxon rank sum test, compared differences of examina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subjects or different report group, explored the better teaching model for learning.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examination is 69.6±6.6, 52.6% of students scores between 61-70 fraction; The fifth exam topic was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ndex of tuberculosis and its significance, its average score was 17.5±2.0 points (20 points per exam topic, a total of 5), that was the highest among five exam topic,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scores first topics (13.5±2.9),second topics (11.3±2.8),third topics (13.5±2.5),fourth topics (13.9±1.8)(F=32.14,P<0.01). The report title and content of seventh group wa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eachers’ collective teaching content. So students of seventh group needed to collect the data and material, to learn and think autonomously. Average score (14.6±3.0) of seventh group has a trend that was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 (13.0±2.6,13.9±2.6,13.5±3.4,14.4±2.6,14.1±3.7,13.8±3.7), but there had no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H=7.42,P>0.05). The report content was related highly with first exam, the average rank (28.8) of first exam topic of seventh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 (15.1,21.2,26.3,22.0,12.0,12.1) (H=12.77,P<0.05). Conclusion In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B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xam scores of active learning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non-Active Learning Group. It was suggested for teaching of TB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irstly carry out case-based teaching several times, improv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motivation, so that strengthen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Finally, organize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eaching to extend teaching ideas.

Tuberculosis; Preventive medicine; Infection control; Models, education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10.3969/j.issn.1000-6621.2017.02.017

100035 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防控科(赵馨、贺晓新、高志东、李亚敏),实验室(王甦民),门诊(罗萍、李波)

贺晓新, Email: hexiaoxinbj@126.com

2016-06-24)

猜你喜欢
笔试汇报结核病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西部医学(2024年3期)2024-03-21 12:22:24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46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2
疫情下的笔试
环球时报(2020-04-07)2020-04-07 04:14:38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传媒评论(2017年4期)2017-07-10 09:22:56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科学生活(2017年1期)2017-03-20 04:01:04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
人事天地(2016年12期)2016-12-23 09:11:55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6:02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