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冠元++宦震++高军++潘恒忠++詹国兵
摘要 通过不同养殖模式研究草鸡在沿江林间“草鸡—林—草—昆虫”动态平衡、“低耗料—高品质禽蛋”等关键养殖技术。结果表明,植被面积与昆虫密度成正相关;散养模式产蛋率显著低于笼养模式;散养模式鸡蛋的蛋白、蛋黄重及蛋壳重显著低于笼养模式,鸡蛋的哈氏单位、蛋白高度等物理性质优于笼养模式。本研究为沿江地区散养草鸡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和可行生产模式。
关键词 林间养鸡;养殖模式;草鸡;蛋品质;长江江滩
中图分类号 S8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39-01
利用林、草、地的丰富廉价资源[1],研究沿江林间“草鸡—林—草—昆虫”动态平衡、“低耗料—高品质禽蛋”等关键养殖技术。实践证明,不同的饲养模式对家禽生产性能和肉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2-3]。通过该研究为该地区草鸡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和可行性生产模式,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鸡肉和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场地为扬中农业园区。林地南北长1 500 m,东西宽150 m,面积22.47 hm2,土壤为pH值为7.8的沙性土。林业资源丰富,林木间距适宜;周边环境以种植业为主,无污染,具有优良的养殖环境。
1.2 试验材料
试验林为杨树林,试验动物为扬中地方草鸡10 000羽。鸡棚:鸡棚为长30 m、宽6 m、高2.5 m的钢架拱形棚;外层为黑白膜(白色一面向上)、中间层为保温棉、内层为无滴膜;内部结构为砖墩、C型钢、镀锌方管、镀锌鸡笼网;两侧棚膜由摇膜器控制升降。
1.3 试验方法
将扬中地方草鸡10 000羽统一饲养管理至100日龄,剔除公鸡及死淘鸡,选择合格母鸡7 200只。散养模式以不同饲养密度300、600、900羽分群;笼养模式以600羽分群;每个实验区设3次重复。共随机分群成12个试验区。
昆虫密度:鸡棚呈放射性30、50、80 m2间距,检查地表的昆虫数量。每个查虫点面积为1 m2,时间间隔为15 d。
产蛋率:鸡群开产(产蛋率5%)至400日龄,记录每个试验区每天产蛋数。鸡蛋品质:鸡群300日龄,每个实验区随机抽取30枚鸡蛋,检测鸡蛋品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饲养密度及间距下昆虫密度
从表1可看出,由于间距不同,植被面积(林间的树木、杂草的占地面积)与昆虫密度成正相关。散养模式饲养草鸡,鸡群活动空间的植被面积小,采食昆虫多[4],造成相同植被面积饲养不同密度鸡群,昆虫密度存在差异。
2.2 不同饲养模式下产蛋情况
由表2可见,散养模式产蛋率、料蛋比、蛋重都低于笼养模式。散养模式的草鸡活动空间充足,鸡体耗能多,造成产蛋率低于笼养模式;散养模式草鸡可在林间觅食,笼养模式草鸡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提供全价料,造成料蛋比、蛋重低于笼养模式。
2.3 不同饲养模式下鸡蛋品质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养殖模式下蛋品质感官物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在蛋重、蛋黄重及蛋壳重方面,散养模式显著低于笼养模式(P<0.05);在蛋白高度及哈氏单位方面,散养模式显著高于笼养模式(P<0.05)。在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及蛋黄颜色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5-6]。
3 結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植被面积与昆虫密度成正相关;散养模式产蛋率显著低于笼养模式;散养模式鸡蛋的蛋重、重黄重及蛋壳重显著低于笼养模式,鸡蛋的哈氏单位、蛋白高度等物理性质优于笼养模式。
4 参考文献
[1] 沈忠明.林下养殖模式及实践形式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339-341.
[2] 郑云峰,高玉鹏,闵育娜.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胴体品质、脂肪代谢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11):30-31.
[3] 肖小珺,陈国宏,王克华,等.不同饲养方式对鸡肉品质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4(8):44-45.
[4] 苏伟,杨夫光,郭保玮,等.林下和虫子养鸡的鸡蛋品质对比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30(5):404-409.
[5] 时凯,金崇富,陈应江,等.沿海林间生态草鸡养殖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0-81.
[6] 夏建农,崔巍.提高农村草鸡养殖效益的途径[J].科学种养,200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