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兼用大棚配套生产技术与经济效益

2017-03-16 20:20刘宗勇张金萍关法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寒地区生产技术经济效益

刘宗勇++张金萍++关法春

摘要 针对西藏以及川西北地区的生产需要,在常规大棚改造、生产前准备、动植物生产与管理等环节,从冬季畜禽养殖、春夏秋3季作物种植方面,介绍了“兼用大棚”的生产技术方法,并介绍了以往的生产效果。“兼用大棚”能够兼顾畜禽养殖和作物生产,且生产效益好,适合在高寒地区应用。

关键词 兼用大棚;生产技术;经济效益;高寒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51-02

目前,西藏以及川西北地区的温室大棚主要引进自内地,且种类单一,应用范围有限[1],一般仅用于种植园艺作物或生产菌类,但对于高海拔高寒地区的普通农牧民来说,除期望大棚能够用于生产园艺作物或菌类外,还能作为冬季的畜禽养殖舍。若能设计出一种春、夏、秋季用于种植业生产,冬季用于牲畜饲养的新型大棚生产技术,则更符合高寒地区农牧民的生产需要,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将具有重要意义[2]。“兼用大棚”正是针对这点而设计的,其采用当前广泛应用的钢拱式蔬菜大棚基本骨架,經改装后,冬季进行畜禽养殖,春、夏、秋季可用于种植作物。本文针对“兼用大棚”的设计特点和功能,以藏东南林芝地区为例,对其配套生产技术方法和生产效果进行说明。

1 冬季畜禽养殖

1.1 准备工作

对于牛、羊等大型牲畜来说,需要提供养殖圈舍以抵御夜间低温,“兼用大棚”三面为1.2 m高以上的墙体,一侧的大棚内弦侧贴附“1.5 m网围栏+二道刺丝”的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牲畜对“兼用大棚”的破坏。对于养殖鸡、鸭等当地常见养殖动物来说,冬季需要在“兼用大棚”没有墙体的一侧填充保温物(作物秸秆即可)。依赖动物自身的散热和少量夜间加温措施(如每40~50 m2安装100 W浴灯1个,安装高度为1.0~1.2 m),即可满足脱温后的鸡、鸭对温度的要求。

1.2 饲养管理

根据牛、羊体型大小及粪便排泄量对翌年作物生长的影响,“兼用大棚”养牛最大密度为1头牛占地5~6 m2,养羊最大密度为1只羊占地3~4 m2。牲畜粪尿等排泄物无需清理,白天的棚内温度和饲养密度足以保证棚内地面的干燥程度。如若养禽,则脱温后的鸡饲养密度为12只,鸭为5~6只。此外,由于“兼用大棚”采光较好,在白天温度较高时,应在“兼用大棚”的两侧打开棚口加强通风,从而调节温度并改善棚内空气质量;牲畜和家禽的粪尿等排泄物无需清理,白天的棚内温度和饲养密度足以保证棚内地面的干燥程度。

1.3 注意事项

一是在养畜过程中,坚决杜绝使用玉米秸秆等长度较长且不易腐烂的饲料,以免饲喂后又残留棚内,从而对翌年的土壤翻耕产生影响;坚决杜绝炉灰、草灰等轻质杂物进入棚内,以防灰尘对牲畜呼吸道产生不利影响。二是若鸡、鸭饲养密度过大,容易引起拥挤、采食饮水不均、空气污浊,不利于鸡、鸭生长和羽毛着生,并且易出现应激反应,此种情况最容易引起疫病的发生。此外,养殖家畜的密度也不应过大,因为若家畜个体之间缺少足够的距离,会引起家畜相互之间的殴斗,从而影响家畜夜间休息,并对家畜造成伤害。三是对于爱斗的家畜,应用绳子拴在“兼用大棚”骨架上,防止对其他家畜产生伤害。

2 春、夏、秋季作物生产

2.1 准备工作与粪肥无害化处理

进入3月中旬后,气温明显回升,外部气温转暖,“兼用大棚”亦开始由动物饲养转向作物生产。对于养牛或养鸭的场地,在清除地表杂物和水槽、料槽等后,使用微型耕作机进行旋耕作业,旋耕深度约20 cm,将地表的粪肥充分打碎后,仍然采用微型耕作机作为动力源,使用开沟器开沟成垄,单垄宽70~80 cm;在开沟过程中,注意要保持机器直行,确保把粪肥留在垄台上,而开沟的位置要露出原来的底土3~5 cm。

对于养羊或养鸡的场地,除了要清除地表杂物和水槽、料槽等,还要在地表充分浇水润透,并把塑料薄膜铺在地表8~10 d,使得粪肥在高温高湿下腐熟,揭膜后即可按照养牛或养鸭场地的处理方法,进行旋耕和开沟打垄作业。

2.2 作物种类选择与播种

由于田间存在大量未腐熟的粪肥,因而在作物种类选择上,应选择一些耐肥能力强的作物种类,同时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单产等角度出发,“兼用大棚”选择了菜用玉米与爬蔓菜豆,采用两者进行套作的方式开展生产。菜用玉米品种选择鲜穗采收期为80~90 d的甜糯玉米或糯玉米品种,菜豆选择四季王、架豆王等蔓生型品种。

在土地旋耕、开沟成垄后,采用手持播种器在垄沟内播种玉米,由于田间土壤后续供肥能力较高,加之玉米、菜豆种子质量较大,苗期营养较为充分,因而在播种过程中无需施肥;玉米播种株距为25 cm左右,并同样在播种玉米的垄沟内,于2株玉米播种穴之间使用播种器播种菜豆。播种完毕后,沿着垄沟充分灌水即可。垄台上的粪肥继续保留原状[3]。

2.3 田间管理

由于垄台为较为干燥的粪肥,大大减少了杂草滋生的机会,因而田间杂草危害小,只需要在苗期清除少量滋生在作物根系周围的杂草即可。同时,由于田间粪肥在垄台累积,地表较为干燥,加之林芝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因而“兼用大棚”的作物病虫害较少,即使菜豆少量发生炭疽病,也不会大面积发病,因而该生产模式基本无需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伏旱期或土壤干旱时,注意浇水抗旱。菜豆开始抽蔓时,对于个别无法爬上玉米植株的豆秧要及时向玉米植株上引蔓,以促进开花结荚。进入7月,夜间最低气温稳定高于10 ℃后可以揭膜。此时正值雨季,亦是玉米、菜豆需水量较大的季节,塑料膜揭膜后无需再浇水;8月末天气转凉,需将塑料膜重新覆盖[4]。

2.4 收获

进入6月初,菜豆即可以先行收获,在林芝市巴宜区所在地,采收期可以一直延至9月中下旬。进入7月初,鲜食玉米也开始收获,而且鲜食玉米可以连续采收、多穗采收,因而采收期可延至8月中旬。

玉米和菜豆采收后,即可及时收割,并在晾晒完毕后收集起来,可在相当程度上解决单个农户冬季饲料短缺的问题。收获后的“兼用大棚”,对地表的玉米残茬稍加清理后即可用于家禽的饲养,而对于牲畜饲养,则无需任何地面清理。

3 经济效益

3.1 鲜食玉米和菜豆的经济产量

根据2014—2015年的统计结果,“兼用大棚”可产鲜食玉米约3.9万穗/hm2(第一穗),产品于7月初至7月下旬上市,小计经济收入约4.2万元/hm2;收获第二穗玉米约3万穗/hm2,产品于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上市,小计经济收入约3万元/hm2;菜豆产量约11.25 t/hm2,产品于6月初至9月中下旬上市,平均售价约3.2元/kg,小计经济收入约3.6万元/hm2。综上所述,“兼用大棚”春、夏、秋3季鲜食玉米和菜豆收入,合计约10.8万元/hm2,而且该生产模式技术简单,管理亦简单,耗费人力少,更适合在西藏庭院内发展。

3.2 秸秆

鲜食玉米和菜豆收获后,田间残留大量的秸秆,据2014—2015年的测定结果,2014年和2015年地表残留风干秸秆(玉米秸秆和菜豆秸秆)的量分别为70 935、80 436 kg/hm2,这些秸秆完全可以解决林芝市一个饲养5头牛的普通农户的冬季饲料短缺问题。

4 参考文献

[1] 周长吉,冯广和.引进温室带给中国设施园艺现代化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1):23-25.

[2] 匡伟,郗正林,黄忠阳,等.钟楼式养鸡钢架卷膜大棚的设计[J].中国家禽,2012,34(5):48.

[3] 喻景权,周杰.“十二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J].中国蔬菜,2016(9):18-30.

[4] 李俊,李建明,曹凯,赵志华,等.西北地区设施农业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蔬菜,2013(6):24-29.

猜你喜欢
高寒地区生产技术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苍茫宏旷华润瑰丽
苍茫宏旷华润瑰丽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高寒地区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病害预防处置措施分析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