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探讨家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疗及防治措施,本文对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防治措施一一进行了阐述。目的是提高对家禽黄曲霉素毒中毒病的认识,并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关键词:家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病;防治措施
黄曲霉毒素(AF)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真菌产生,是一类结构和理化性质相似的二氢呋喃杂氧萘的衍生物。目前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毒素有10多种。常见的主要为: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2,其毒性大小的排列顺序为B1>M1>B2>M2。黄曲霉毒素是养禽业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毒素之一,家禽食入被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污染的含有毒素的发霉饲料,就会发生中毒。
1. 病因
在天然的污染物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而且毒性也最强,属剧毒毒物,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为砒霜的68倍,比眼镜蛇、金环蛇的毒汁还要毒;比剧毒的农药1605、1059的毒性还要强28~33倍,是真菌毒素中致癌力最强的一种,故在食品监测中常以黄曲霉素毒素B1作为污染指标。
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很容易在谷物(特别是玉米)和饼粕(如豆粕)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家禽如采食被这些霉菌污染的饲料,就可能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
2. 临床症状
根据该病因家禽的种类、品系、年龄和摄入量的不同,可表现急性、亚急性型、慢性和致癌性4个类型。雏鸡中毒一般为急性,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双腿无力,厌食,不停地鸣叫,体温升高,有的可见啄羽现象。随后出现闭目嗜睡,贫血,部分鸡张口呼吸或摇头。继而皮肤出现淤血、水肿,双爪出现淡蓝色浮肿,双翅下静脉怒张,全身皮下出现点状出血或斑状淤血,排血色稀便。发病3~4天后体温下降,出现跛行、运动失调等症状,死前呈角弓反张,死亡率可达100%。成年鸭的症状和雏鸭相似,常见口渴、下痢、排血色或绿色稀粪。慢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但可见拍黑、绿或白色稀粪,出现贫血和消瘦。母禽产蛋量下降。时间较长的可发生癌症。
3.病理变化
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特征性病变在肝脏。鸭急性中毒,肝脏呈淡黄色或绿色,萎缩,以左叶肝表现最为明显。鸡急性中毒时,可见肝脏肿大,呈苍白色,有出血斑点;亚急性型中毒时,肝脏呈淡黄褐色,有多灶性出血。病禽的其他眼观病变主要有:胆囊肿胀,肾脏苍白、稍肿,胰腺有出血点,胸部和腿部肌肉常见出血。慢性中毒时肝脏常硬化,肝表面有结节性纤维变性及弥漫性的白色小点状病灶、质硬,色泽变黄,有时出现脂肪肝。时间较长者可出现肝癌结节。心包和腹腔中常有积水,皮下常有胶冻样渗出物,有的中毒鸡的小腿、趾皮下出血。黄曲霉毒素具有高强度的免疫抑制作用,中毒的雏鸡胸腺和法氏囊萎缩,对多种细菌病、病毒病和寄生虫病等易感性增高。
4.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饲料出现霉变现象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毒素的检测。目前,检测毒素的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技术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法和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法)。此外,可将可疑的饲料直接在365nm波长的紫外灯下观察荧光反映,如果样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即可呈现带有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黄绿色的荧光。
5. 防治措施
防治饲料霉变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饲料要在通风、干燥、低温处保存。在温暖多雨季节,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法或0.4%过氧乙酸、5%石炭酸喷雾法,或者用防霉剂如霉敌等来抑制饲料中霉菌生长。饲料中加入叠氮化钾、硼酸等可阻止毒素的形成。水合硅铝酸钙钠用作饲料抗黏结剂时,可吸住黄曲霉毒素,从而减弱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影响。对污染的库房除可用以上消毒剂消毒外,还可用二溴乙烯、溴甲烷熏蒸消毒,也可用20%的石灰水或2%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黄曲霉毒素能耐高温(280℃~300℃才能损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被强碱和强氧化剂破坏,pH超过9.0的碱性溶液是解除毒素最有效的制剂。
如发现中毒时应立即停喂霉变饲料,更新饲料并给予易消化是青绿饲料,轻症病历不给药也可逐渐恢复;对重症病例可投服眼泪泻剂,如人工盐、硫酸钠等,以及时排除胃肠道内的有毒物质。为防止发生并发症,还可应用抗生素,但忌用磺胺药。日粮中多添加1~2倍的维生素和1%的奶粉有助于病禽的恢复。根据情况,也可用10%~20%的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混合進行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
同时也可采用中药进行治疗:防风15g,甘草30g,绿豆500g,水煎取汁,加入葡萄糖50g,混匀后饮水服用;茵陈20g、栀子20g、大黄20g,水煎取汁,待凉后加葡萄糖30~60g,维生素C0.1~0.5g,混合后饮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