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种植大豆因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影响,播种后不能适期出苗、出壮苗和全苗,苗期生长还能受病虫草危害,造成苗稀、苗弱,产量低,品质和效益差,笔者针对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总结了大豆优质种植技术的主要措施。
一、选地与整地。
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高粱、玉米等。整地前要保证底墒,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
二、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1、品种选择:选择具有良好播种品质、高产、稳产的种子。在播种前进行人工粒选,将病粒、虫蛀粒、小粒、秕粒和破瓣粒拣出。同时还要根据本品种固有的典型特征,如粒型、粒色、种子大小、种脐大小和颜色深浅,剔除混杂的异品种种子,以提高种子纯度和发芽率。力争一播全苗,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2、种子处理:在保证选用品种保持原品种种性的增产潜力条件下,可采用富尔“千斤顶”(大豆专用型)拌种,最好少对水或不对水。该药剂每瓶250克,2瓶可拌1公顷地用种。要做到拌种均匀,阴干后种子不膨胀,种皮不开裂,然后采用含防虫、杀菌、含有微量元素或膜性好的种衣剂进行包衣。
三、深层施肥。深层施肥是指把肥料施于播种部位的种子以下,使肥料与种子分开,以防止烧种、烧苗,充分发挥肥效,促进根系生长,利于根瘤固氮,满足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
1、机械深施肥:在一般平川岗地,肥种分开,施于种侧下4-5厘米,化肥用量可以调节。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20公斤以上时,可分层施入:上层种肥深度5-7厘米,施肥量占1/3;底肥深度10-16厘米,施肥量占2/3。
2、破垄夹肥或老沟深施肥:在没有耕翻的原茬地,用犁破开原垄台,施入有机肥料或化肥后,再合回原垄。破茬深度在18厘米左右。要注意随破随施肥,随合垄,随镇压,以保住底墒。在原茬地除茬后,也可以原垄沟用砉趟1次,深度15厘米左右,把有机肥或化肥滤施于老(原)垄沟内,然后用大犁在原垄上破茬掏墒合成新垄,起原垄沟变成新垄台,镇压,防止跑墒。
3、翻前施底肥:在春翻或伏秋翻的地块,作物收后,把发酵好的有机肥均匀的撒施于地表,然后用耙将肥料耙入土中,粪、土充分混合后进行深翻,翻后耙瓶耢细起垄,也可平种大豆。
四、实施精细播种
1、播种方式:(1)垄上双行精量点播。(2)垄上等量穴播。(3)“三垄”栽培法。即应用2BJGL-6或2BJGL-12型联合播种机进行垄上双条播,深松、分层施肥等各项作业一次完成。此法适用于平原地区的低温地以及水分好的低洼地。(4)“两垄一沟”栽培法。在70厘米的垄作基础上,每隔1垄在垄沟增加1行苗带,大行距140厘米,小行距35厘米,垄台穴距离15-18厘米,每穴留苗3-4株;垄沟穴距20-22厘米,每穴留苗2-3株。(5)窄行密植栽培法。平播行距30-50厘米,利用谷物播种机或改良播种机播种,覆土、镇压连续作业。
2、精播条件:(1)合理轮作。最好选正茬,不重、迎茬种植。(2)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进行伏秋翻,深度22-25厘米,作业时不起大土块,不出明条、垡块,要扣严、不重、漏。耕堑直,百米内直线误差不超过20厘米,地表10米内高低差不超过15厘米。耙耢结合,达到平整细碎,10米宽幅内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平方米内直径3-5厘米土块不超过10个。耙深10-15厘米。要求地头齐,不出三角抹斜。起垄要直,50米长直线误差不超过5厘米,垄距误差不超过土1厘米,垄台误差不超过3厘米,垄幅误差在3厘米以内,起垄后镇压。(3)土壤水分适宜。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干土重%),播种时应为22%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4)适期播种。在土壤5-7厘米深处,地温稳定在8℃时,即为播种时期。东北的广大地区一般以5月1-10日播种为宜。
五、田间管理
(一)幼苗期
1、查苗补种:大豆出苗后,立即查苗补种,凡断垄30厘米以上的应补种或补栽,30厘米以下的可在断垄两端留双株。
2、及早间、定苗:在大豆2片子叶展开后到第一对生单叶出现时及时人工手间苗、五叶定苗,确保合理密度。
3、中耕灭茬:大豆出苗后,及时进行深中耕破除麦茬。
4、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地老虎、蚜虫、红蜘蛛、豆杆蝇和霜霉病等。
(二)分枝期
夏大豆从分枝出现到开花为分枝期,从播种到分枝期大约25天左右。
1、冲沟培土:结合中耕在宽行内培土防倒和方便浇水及排涝。
2、追花荚肥:从开花到鼓粒,是需肥高峰期,一般大豆开花前每亩追施二铵15~20公斤,可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3、防治虫害:加强对蚜虫、豆杆蝇、红蜘蛛、豆莢螟的防治。
(三)开花结荚期
开花株数达总数一半的日期为开花期,一般播种到开花约40天左右。
1、叶面喷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尿素1000克加水50公斤混合叶面喷洒,可减少花荚脱落。
2、化学控旺:如有旺长趋势,初花期每亩用15%多效唑50克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或用25%助壮素水剂15毫升兑水50公斤喷施。如盛花期仍有旺长,用药量可以增加20%进行第二次控旺。
3、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食心虫、豆天蛾、造桥虫、豆荚螟等。
4、抗旱防涝。花荚期遇旱要及时浇水,遇涝注意排水。
(四)鼓粒成熟期
8月中旬,当籽粒明显鼓起的植株达50%以上,即进入鼓粒期,直至成熟。大豆鼓粒期,在田间管理措施方面,必须满足后期生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及时防治病虫害,遇旱浇水,及时排涝。还应防止肥水过多,造成贪青晚熟。
六、适时收获
在荚熟末期收获,此时植株变干,叶及叶柄脱落,籽粒收圆变硬,即为成熟期,注意要在露水干后收获
(作者单位:151107 黑龙江省肇东市涝洲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