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清 杨加琼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620010
现代学徒制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探索与实践—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黄文清 杨加琼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620010
学徒制在东西方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为推进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全世界职业教育的重要模式和人才培养形式之一。我院畜牧兽医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在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本文分析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阐述了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基本做法、面临的困难和思考。
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探索;实践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是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探索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传统“学徒制”即师傅带徒弟,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但是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到来,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培训效率以及教育的规范性上受到挑战,现代学徒制便应用而生。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1)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招生、课程开发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学生就业等全方位的合作,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
(2)是实施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教学,实现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在学校教学期间,以教师为主、师傅为辅,企业教学期间以师傅为主教师为辅,实现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
(3)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学徒具有企业员工和院校学生双重身份。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联合招生,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4)校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逐步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共同推进实训设施、数字化资源与信息化平台等资源建设,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职业院校文化互通互融。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5)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生既参加学历教育取得毕业证书,又参加非学历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1)明确培养目标定位。面向畜牧兽医行业,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畜禽现代养殖技术、畜禽疾病防治技术及管理技术,具备畜牧兽医专业基础知识及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畜禽养殖、动物疾病防治、饲料生产与营销等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
(2)建立农业产教联盟,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依托眉山职教集团,组建行业、学校和20多家企业参与的农业产教联盟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就人才培养、技能训练、学生实习实训和课程建设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制管理运行机制,按照双向选择原则,校、企、学徒签订三方协议,明确三方责任,实现人才共育。
(3)改革培养模式,构建“学训交替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广泛深入开展企业调研,充分了解眉山市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现代养殖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定期组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引入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研究教育教学,加强校企、校业、校地三方合作,共享资源,互惠双赢,实现校企、校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校企共建教学生产实训养殖场和动物疾病诊断中心为载体,采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学训交替”形式,实现教产结合、学产结合、教学做合一,构建完善“学训交替的教学产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训交替的教学产研一体”人才培养,采用“双元主体、学训交替”,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第1~2学期在学校学习职业岗位所需基本技能;第3~4学期在企业实施“师带徒”班组化管理,掌握职业岗位所需专业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考证;第5~6学期实现准员工向员工转化。
(4)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与合作企业充分沟通和协商,针对不同企业和不同职业岗位,由校企专业带头人、学校骨干教师及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参与,行、校、企共同设计符合企业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按照标准实施项目化教学。
(5)开发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由学校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以及企业不同层级的业务骨干组成课程体系开发团队,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推行工学结合、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合一,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材与技能、教学与生产、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不断优化重组课程体系,形成基础素质、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四个板块体系,其中基础素质和基础能力板块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专业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术能力,拓展能力板块着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转岗工作能力。
(6)建立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实施双导师制,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施学校和企业人员双向挂职锻炼,互聘共用,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人员的教学水平;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
(7)改革考评模式。以能力为标准,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校、企和社会机构对学生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和分类、分级考核。由企业和学院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共同开展技术技能考核工作,共同开展技术技能鉴定。
(8)完善内部管理模式。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技术系主任和企业总经理为组长,专业教研室主任和企业技术主管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共同组织实施本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建立现代学徒制管理机构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全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学徒保险与报酬制度、学徒安全管理制度、教师与师傅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确保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地开展。
(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倒逼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行学训交替、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实行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针对工作岗位对人才具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考核评价,充分体现了“五个对接”,体现了现代学徒制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2)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质量。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在与企业的师傅一道参与学生(学徒)的指导、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了解并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现代学徒制,采用真实情景教学,实施项目化教学,真正做到理实并举,重在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产一线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严要求。同时采用多元评价机制,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指导、交流和学习,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智慧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参与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注意和参与学习过程,学习疑问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4)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就业率明显提高。通过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体验到了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责任意识、团队精神、职业素养和自我判断能力明显增强。通过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为未来自己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几年畜牧兽医专业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
(1)缺乏制度保障,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现象。虽然 《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5年制定了 《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但是相关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相关的制度还不健全,还没有真正形成政、行、企、校多方联动和协调运行机制,对企业、行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没有奖励促进制度,对学校参与现代学徒制增加的教学投入也没有补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
一方面没有政府和行业的参与,没有制度层面的合作机制,企业没有完全成为办学主体,企业的利益未得到保障,开展现代学徒制依靠校企之间的领导和私人关系,有些企业不愿意合作。另一方面企业要追求效益,刚开始当学徒的学生的技能和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学徒参与企业生产,其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与企业员工有差距,势必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效益。同时在企业待一两个月就离开,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从而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
(2)缺乏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学校和企业各自按照自己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完成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校企之间缺乏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制定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取向、就业岗位、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等系列人才培养的科学系统的制度和措施,校企之间没有建立教学运行、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校企分段培养过程中出现在教学、管理、运行上出现脱节的情况,导致“五个对接”无法实施,影响了培养质量。
(3)学生职业取向不确定,学习动力不足,实训效果不佳。一是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均为普通高考生,没有来自企业的员工。二是由于招生录取的原因,调剂录取了一部分其他志愿的学生。三是由于接收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企业,大多地处比较偏僻,环境不是很好,学习生活有些不便。四是畜牧兽医工作比较艰苦。以上原因导致了部分学生职业取向不确定,“身在曹营心在汉”,在企业学习时,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不认真,没有责任心,怕脏、怕苦、怕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企业实训效果不佳。
(4)老师的执教能力不足。一方面学校的老师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企业的生产技术不熟悉,对企业人才质量的要求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和企业实训脱节的现象,有些老师能说不能做或能做不能精。另一方面企业的师傅对学生构成、学生思想和学生情况不太了解,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出现重操作、轻理论,有些师傅能做不能说,影响了教学效果。
(1)多措并举,实现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制定和完善现代学徒制有关制度,对参与学徒制试点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或税收减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政、行、企、校协同联动机制;建立稳定、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职业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作情境实践的有效融合与互动;建立行业协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顺利推进。
(2)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现代学徒制特点,结合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和合作企业实际,共同制定学徒制管理办法,既要保证企业的基本权益,又要保护学徒的基本权益,不能把学徒当廉价劳动力。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探索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试点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3)改革招生录取办法,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一是改革现行的招生政策,不断扩大中职对口招生人数,同时推行在企业在职人员或招工人员中招生,即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二是改革录取办法,尽量满足学生的专业志愿,将喜欢和热爱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录取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4)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专兼结合的“三高”教师队伍。双导师制是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徒制的质量,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的导师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校企双方选派德高、师高和技高的教师担任学徒导师。校企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合作企业明确并落实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学校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1]杨黎明.关于现代学徒制(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3(6):1.
[2]叶东,吴晓.中国式“现代学徒制”[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3-11-21(02).
[3]刘冉昕.国外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辽宁经济,2012(12):82-83.
[4]刘群,元梅竹.现代学徒制的几种基本模式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4.
[5]李玉静.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1.
[6]卢超.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新发展[J].湖南农机,2013(11):276-277.
[7]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4):216-217.
[8]赵志群,陈俊兰.我国职业教育学徒制: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9-13.
[9]毕结礼,王琳.我国学徒制的历史沿革与创新[J].中国培训,2012(4):8-11.
[10]朱克炜,夏娟.现代学徒制在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电子测试,2013(7):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