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绍南,唐仕鹏
(南昌陆军学院a.政工教研室b.三大队十一队,江西 南昌330103)
宏阔的党史军史:战斗文化建设的生动教材
辛绍南a,唐仕鹏b
(南昌陆军学院a.政工教研室b.三大队十一队,江西 南昌330103)
以战斗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党史军史教育为切入点,指出宏阔的党史军史是战斗文化建设的生动教材,并从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党史军史与我军战斗文化建设的关系,认为党史军史教育,有助于夯实战斗文化的思想根基,有助于催生战斗文化的战斗精神,有助于推进战斗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助于增强战斗文化的建设活力。新形势下的战斗文化建设,加强党史军史教育,才有坚实深厚的根基。
党史军史;战斗文化;精神基因;举旗铸魂
文化是民族国家的血脉,蕴含着民族国家生存竞争的最深层的精神基因。军队战斗文化是在人类军事活动实践和养成中逐步孕育和凝结出来的特色文化,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支军队的胜败,一个民族国家的存亡,一种文明的兴衰,甚至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和最终命运。战争年代我军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不是靠武器和技术优势取胜的,靠的是用战斗文化培育的战斗精神。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自诞生之初,就始终将战斗文化作为唤起强大民族精神、催生强大战斗力的给养,哺育了无数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无畏勇士,蕴育了大量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注重从党和军队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推进战斗文化建设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尊史治史、学史用史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是习近平所倡导的思想和作风,对于新时期贯彻强军目标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战斗文化的根本问题是价值观问题。只有内涵鲜明的价值指向,蕴含明确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战斗文化才能真正成为战斗力不竭的动力源泉。克劳塞维茨说:“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刀刃”[1]。因此,战斗文化建设,要突出军队的政治属性,鲜明地指出其听谁指挥、为谁打仗的政治指向,以及其所信守的价值观念。我军战斗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引导官兵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
党史军史,是我们革命先辈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和创造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厚的具有鲜明价值指向的精神给养。它能直接为夯实战斗文化思想根基提供最生动的范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学说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而创立的建军根本原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军事制度。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上,越是处在国家和民族的重大关头、越是处在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充分发挥了思想理论的引领作用,就越是能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克服艰苦卓绝的困难,不断取得伟大胜利。回望波澜壮阔的军史,可以说,正是因为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使秋收起义后思想混乱、军心不稳的部队始终浴血奋战而不溃散,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军的成长壮大。因此,党史军史就是一部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史和胜利史、就是我军听党指挥的奋斗史和和创造史。可见党史军史中的精神内核,与战斗文化建设所需要夯实的思想根基有着天然的融通性。
通过党史军史教育,展现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可使官兵更生动直观、更直接触摸、更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深化对党的固有先进性、执政必然性的认识,从而不断加深对党的感情,坚定思想根基。一是在理论教育中熔铸深化。在摸清影响战斗文化建设的问题底数的前提下,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大力开展党史军史的理论知识宣传教育,以厚实战斗文化的思想底蕴。二是在环境氛围中熏陶内化。大力打造营区环境,使其充盈党史军史中“听党指挥”的各类文化载体,以充实战斗文化的精神内涵。三是在特色活动中拓展转化。特色活动是实现精神转化的最佳桥梁和重要抓手。坚持在丰富内容、灵活形式上作好文章,让党史军史中的“听党指挥”内涵的丰富载体转换成一个个特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力求做到知识性、思想性、娱乐性并重,以实现寓教于乐、春风化雨。
战斗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强烈的战斗性,是为赢得战争胜利服务的,其根本任务就是能打胜仗。正如宋代陆游所说:“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2];亦如金一南所言的“军人除去胜利一无所有,为了胜利一无所惜”[3]。这种为了国家民族、为了胜利而不顾一切的使命品质,正是战斗文化应有的战斗精神的鲜明体现。
党史军史,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创造的一部为了使命而不惜一切的战斗史和牺牲奉献史。翻开党史军史,无论是承担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使命,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也无论是解放战争时期承担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还是新中国成立后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件件波谲云诡的历史大事,一个个感天动地的伟岸英雄,鲜活生动地展示了先辈们为了完成历史使命,喷薄而出的英雄情感,铸造的与日月同辉的英勇善战品格。可以说,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我军成长壮大的全部实践和全部历史。可见,党史军史中所拥有和蕴含的血性、胆气等一系列和战斗相关的内涵,与战斗文化建设必需加强培育的战斗精神,有着天然的一致性!
毫无疑问,彰显使命的党史军史教育,以史明理,能大力促进官兵自觉锤炼英勇牺牲的精神。一是在史识学习中内化英雄信念。马克思鲜明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4],追求对象越坚决,蕴积的情感就越激烈,外化的战斗精神也就越英勇无畏。因此,通过组织官兵学习战史、战例、战将、战斗英雄,让官兵在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战史战例中、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战将和战斗英雄中,学习感悟我军将士舍身报国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战斗品格,以使其成为广大官兵追寻的对象、崇拜的偶像,从而内化为广大官兵的英雄信念。二是在文化活动中强化英雄情怀。高尚的作品可以鼓舞人。通过让广大官兵观看党史军中与英雄相关的系列影视艺术作品,使其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感受英雄的艰辛,更使其在英雄的伟岸壮举中,感悟英雄的巨大价值,从而激发官兵的英雄情怀。三是在模仿典型的实践中锤炼血性胆气。党史军史中的战斗英雄,无一不是有着特殊的本领、崇高的情怀、坚定的意志的。通过挖掘与部队广大官兵使命任务直接相关的战斗英雄,特别是邀请身边的英雄来到广大官兵中,对官兵进行传帮带,并以他们为典型,鼓励广大官兵在军事训练生活中学习模仿典型、争当典型、超越典型,以使官兵在军事训练中自觉追求艰苦磨练,从而激发敢打必胜的战斗血性,铸造沉稳坚韧的战斗心理。
文化的本体性存在是时间的和空间的,但更是时间的。只有在时间维度上,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是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传承发展的,具有长期的历史积累和沉淀,它既是人类创造精神的体现,又是人类创造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军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把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去。战斗文化同其他先进军事文化一样,都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传统弘扬创新发展的。战斗文化的历史厚度,决定着战斗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舍生取义、敢于战斗、勇于牺牲、无私奉献、严守纪律等优秀武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战斗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淀。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自诞生以来,始终高举振兴中华的伟大旗帜,牢记使命、英勇奋斗,创造了辉煌的英雄业绩,锻造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凝练了优秀的精神品质,积淀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战斗文化,孕育了狼牙山精神、白老虎精神、“两不怕”精神、“硬骨头”精神等,创造出许多战斗歌曲、战斗影视、战斗文学作品,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何祥美、罗浩等一大批战斗模范典型。这些战斗文化形态,不仅是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撑和重要力量源泉,成为提升我军战斗力水平的重要保证,而且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战斗文化,要从党史军史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我军优良传统精华,并力争多法并举,实现全过程地、整体系统地传承弘扬。一是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国际形势、时事政策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用优良传统和高尚精神陶冶塑造人,用新军事变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打动人、鼓舞人。二是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敢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善于赋予优良传统新的时代内涵,使革命传统教育常讲常新,实现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三是坚持教育引导和启发自觉相统一。使优良传统成为广大官兵自觉认同并传承的一种独特文化品质,固化为部队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活力是文化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集中体现于文化的开拓创新。可以说,文化正是人类在已有文化基础上不断创造和革新,才能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才能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我军信息建设快速发展,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正逐渐形成。通过党史军史教育抓住创新的时代诱因,就能够抓住战斗文化建设的脉搏,抓住信息条件下的战斗文化创新起点,从而使战斗文化始终顺应时代潮流,始终激发活力。
军事领域是对抗和竞争最激烈、最忌保守、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僵化守旧、固步自封必然落后挨打。建军之初,为解除官兵在“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为了什么而斗争”等问题上的困惑,红军开展“政治训练”,打造了一支“无条件的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铁的红军”。在随后的斗争岁月中,针对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我军创造性提出了“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三大原则”等一系列事关我军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军克敌制胜、以弱胜强奠定了坚实基础[5]。在和平建设时期,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我军坚持以党的军事理论为指导,创造性提出了“国防和军队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等一系列指导方针,科学回答和解决了如何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推进强军目标视阈下的战斗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仅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会遇到一些难以攻克的堡垒和难以冲破的瓶颈。尤其是军事理论的发展、军事技术的突破、军事组织的调整、军事管理的改革,以及军事训练方式的转变都离不开战斗文化牵引和支撑。这就要求战斗文化建设必须直面现实,创新发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仅用老经验、老办法不行,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也不行,迫切需要我们借鉴党史军史中蕴含的创新灵魂,发展创新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战斗文化,推动人民军队在转型建设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和创新。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一是强化问题中心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外化。我军战斗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凸显的,对此,习近平在古田全军政工会议中已经明确指出。这正要求我们加强战斗文化建设,必须找准问题,密切联系官兵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二是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前沿。战斗文化的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不能紧跟时代的战斗文化将成为失败的战斗文化。因此,我们必须瞄准世界新军事文化的前沿,学习新军事理论、新的军事技术等。三是创新形式方法手段。要在我军深改的当前加强战斗文化建设,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式,特别是在新媒体领域下足功夫。
历史是明镜,鉴往知来;历史是洪钟,警醒启思。恩格斯指出,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习近平更是鲜明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因此,可以说,党史军史就是我军战斗文化建设的基石。在全军上下奋力投身强军目标实践的当前,我军应该切实重视充分发挥党史军史在战斗文化建设中的强大功能,以打造新世纪我军特色的战斗文化,为完成我军历史使命作出贡献。
[1]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2] 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国军旅文化名言选录[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41.
[3] 金一南.军人生来为战胜[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Z].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46.
[5] 李弘,罗包庚.红色中华的追寻[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刘敏)
Broad History of the CCP and the PLA: Vivid Textbook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attle Culture
XIN Shao-nana,TANG Shi-pengb
(a. Political Work Department; b.The Eleventh Company of the Third Regiment,Nanchang Military Academy, Nanchang Jiangxi 330103,China)
Taking battle culture construction as the core and the history education of the CCP and the PLA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great history of the CCP and the PLA is the vivi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battle culture construction. It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story of the CCP and the PLA and the battl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our army from four aspects. It is stated that the history education of the CCP and the PLA helps reinforce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battle culture, foster the battle spirit for the inheritance of battle culture, an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vitality of battle culture. Only in this way can battl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our arm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be constructed.
history of the CCP and the PLA; battle culture; spirit genes; raising the flag and forging the spirit
2017-04-11;最后
2017-04-25
辛绍南(1972-),男,山东莱阳人,教授,主要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军队政治工作研究。
2096-1383(2017)04-0391-04
E2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