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农场致富联合体助推“共同富裕行动”提档升级

2017-03-15 22:30兰健
青春岁月 2017年2期

兰健

【摘要】近年来,新华农场把发展自营经济和实施“职工共同富裕行动”紧密结合,创新路径,活化载体,积极引领职工创建致富联合体。有利地助推了“共同富裕行动”提档升级。

【关键词】新华农场;致富联合体;共同富裕行动

近年来,新华农场把发展自营经济和实施“职工共同富裕行动”紧密结合,创新路径,活化载体,积极引领职工创建致富联合体。有利地助推了“共同富裕行动”提档升级。

一、工会搭桥,致富联合体迅速壮大

自实施“共同富裕行动”以来,农场党委就做出大力发展自营经济,实施产业扶贫的战略部署,确定了“一区一特、一站一品”的自营经济发展规划。先后出台9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自营经济发展长效机制。自营经济在我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年产值4.5亿元,利润1.7亿元。但是,由于自营经济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文化不高,市场信息不灵,习惯于随大流。在发展自营经济中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出现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却时有下滑的现象,个别人甚至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农场党委、工会认真调研,查找症结。一致认识到:职工单家独户进入市场没有竞争力,只有握成拳、抱成团,形成规模闯市场才能变资源優势为经济优势,才能从根本上使自营经济成为小产业大经济的富民强场工程。

场工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穿针引线,根据全场自营经济的发展特色,行业走势,积极引导致富能手、各类人才利用资金、技术、信息优势,与职工捆绑经营,创建了党员示范、合作援助、合作经营、龙头拉动等多种类型的致富联合体,并整合资源、优化组合,将具有相同行业、项目和种养习惯的职工联合起来,建立行业协会。截止目前,已培养养殖业经济人20余名,种植业经济人30余名,组建了咖啡貂、肉蛋鸡、生态鸭、生猪、滑子菇、木耳、红小豆、粘玉米、葡萄等特种种养致富联合体13个、农机致富联合体1个。会员发展到380人,其中党员62人。建立棚室果蔬基地、咖啡貂养殖基地、肉禽蛋禽基地、林下经济基地、食用菌基地、葡萄种植基地等六大“共富”示范基地,推动了自营经济的专业化发展和产业化升级。

二、完善机制,致富联合体健康发展

为保证致富联合健康有序的发展,场工会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讲解致富联合体的组建原则、运营模式、宗旨任务等方面的内容,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会员活跃思维,开拓视野。职工群众很快意识到成立致富联合体的必要性、重要性,纷纷自愿加入。场工会借鉴先进地区的创建经验,召开各行业会员大会,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民主选举致富联合体会长、秘书长、委员等。发挥联合体中农业技术员、农产品经纪人、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这些“能人”信息灵、路子广、人缘好的优势,让“能人”挑大梁、唱主角,领跑联合体,带动更多的职工群众共同致富。

场工会根据各个联合体的实际情况,引导建立行业章程、工作制度,促进其规范运行。我们确立了联合体的宗旨是:富民创业。工作思路是:夯实基地,活化流通,实现共富。经营模式是:致富联合体+共富示范基地+职工。主要任务是:为会员确定自营经济发展方向,及时提供种养信息、技术服务,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帮助会员跑市场、找销路,衔接市场。同时,场工会与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等相关部门联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与工会干部成立联合巡回服务队,进入示范基地、田间地头面对面传经,组织开办实用技术培训,跟踪问效,现场指导解决难题,促使致富联合体健康、良性发展。

三、基地带动,致富联合体成效突显

为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采取技术示范、合作经营、龙头带动等形式积极引导鼓励职工群众构建致富联合体,有效解决了职工群众致富无门、增收难的问题。

1、创建“党员致富联合体”,发展特色农业

2009年,农场在莲花管理区兴建了160栋钢骨架大棚,占地面积13。5公顷,总投资600余万元的集中育秧基地。育秧大棚在5月底秧苗移出至10月底,近6个月的时间,或是荒芜,或是种植大豆等普通作物。但是,由于种植面积较小,投入人工多,收益少,职工大都不愿种植。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展职工群众的致富增收渠道,场工会指导管理区利用育秧大棚建立棚室果蔬基地,成立了2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党员致富联合体”。联合体建立党员示范棚12栋,采用立体吊蔓、接茬种植、生物防治的管理模式,从东北农大引进“黄元帅”西瓜、“极限糖度”香瓜、景椒、叶菜二十几个反季果品、有机蔬菜、观赏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进行科学对比实验种植,通过直观展示,吸引更多的职工群众发展棚室果蔬经济。同时,联合体启动“区乡共建”项目,与汤原县永发乡蔬菜种植基地开展合作共建。绿色有机果蔬在鹤佳两地实现“农超对接”,提升了经济效益。党员示范棚由党员个人出资经营,收益全部用于管理区公益建设。党员致富联合体的建立,不仅带动42户种植户发展果蔬种植,年增收60余万元,而且有效地促进了管理区“三个文明”建设。

2、创建农机致富联合体,共享发展利益

青山管理区职工董克强今年30岁,却与农机打了8年交道。拥有约翰迪尔、福田、佳联等品牌的收获整地机车10套,是农场名副其实的农机大户。随着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不断推进,职工群众对农机标准化作业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场工会借助场县共建的强劲东风,积极鼓励董克强成立农机致富联合体。2011年,农场与鹤岗市新华镇开展合作共建,经介绍,董克强与鹤岗市农机局、哈尔滨市呼兰区等地农机部门取得联系,多次洽谈,最终与鹤岗市红卫农场、哈尔滨市呼兰区的农机合作社达成农机作业合作协议。双方对合作模式进行约定,农机合作社提供大马力机车,董克强领导的农机致富联合体提供配套农具、油料,为周边农村实施“三代”作业,作业收入按双方投资比例进行分配。合作开展后,农机联合体的20名会员分别引进新型大马力拖拉机7台,GPS卫星导航系统1套,联合整地机3台,进口9行播种机2台,进口翻转犁3套有液压耙、起垄机等配套农具。2011年,农机致富联合体共播种500公顷、翻地2500公顷、联合整地600公顷、起垄1800公顷、耙地700公顷。纯收入可达50余万元。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解决了职工个人购买进口新型机车的资金瓶颈,拓展了致富增收的路径,而且提升了农场标准化作业水平。

3、创建咖啡貂致富联合体,鼓励群众增收

2008年4月,我场开始发展丹麦咖啡貂养殖项目。从发展初期,场工会就将其作为重点扶持项目,建立“绿色通道”,为养殖户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相关服务。积极引导其扩大生产规模,发展集群养殖。在场工会的帮扶下,2011年,以挚友貂场为龙头的丹麦咖啡貂养殖联合体成立。迅速吸纳了3名企业家和5名职工加入发展貂养殖。会员覆盖种植户、下岗职工、复转军人、私营企业家等各个群体。实现了统一提供种源,统一供给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价格销售。目前,咖啡貂致富联合体已成为垦区最大的咖啡种貂养殖繁育基地,种貂及貂皮远销内蒙古、河北、长春、哈尔滨等地,产品供不应求。仅仅四年时间,在龙头企业挚友貂场的带动下,我场种貂存栏就由原来的1000只发展到3.7万只,年产商品貂7万余只,年产值达5000万元。

近两年来,我场深入探讨,积极实践,致富联合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所发挥的作用逐步在职工群众中形成共识,越来越多的人积极要求参加联合体,自营经济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联合体功能,带动更多的职工群众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