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治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恩施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莲湘舞的价值研究
金 治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分析恩施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莲湘舞的发展历程,研究其对建设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作贡献。研究表明,“莲湘”舞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与娱乐价值,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对全民健身具有促进作用。
民族传统;莲湘舞;健身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总面积约为2.4万平方千米,恩施州现辖恩施、利川市和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县。在经过长时间的生产、生活和军事活动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人民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缔造了独具特色、内容多变、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土家族文化蕴含的意义与日俱增。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拥有较强的竞技表演性、娱乐观赏性和强身健体的作用,是少数民族节庆的重要内容,大大改善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内涵和业余生活,同时也是提升土家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进行生产的重要手段,且还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坚实深厚的群众基础。
“莲湘”又叫“莲厢”“连响”,其动作灵活多变、曲调明快轻松、唱词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如今,莲湘作为一种传统民间体育舞蹈,活跃在恩施州城的大小广场,丰富了恩施州居民的业余生活。制作莲湘需要一根长约三尺的竹竿,将两端凿出2个或2个以上的孔,各孔上串上数个金属制品,在其表面涂有红、黄、蓝等颜色,并系上若干彩色绸布细条作为装饰,摇动竹棍时,金属制品在孔壁里撞击发出声响。表演时,舞者挥动莲湘,通过对肩、腰、背、手臂、两膝等部位的敲打,使竹棍上的铜钱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响,形成复杂的节奏变化,加以配合歌曲,使之动作整齐划一、热情奔放。这是土家族苗族地区常见的一种民间体育舞蹈表演形式。
在中国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的象征,也极具有少数民族传统色彩的文化形态。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也是人类从古至今实践活动的结果,还具有民族自身独有的特征。许多地区都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推广,将其融入到大众休闲、健身、娱乐生活中,成为全人类拥有的体育文化财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又将莲湘分为“肉连响”“滚龙莲湘”和“多节莲湘”。
2.1 肉连响
肉连响是恩施州利川市根生土长的,独具一格的肢体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少数民族地区健身舞蹈,在该市的柏杨、都亭、汪营等地广为流传。肉连响是指用手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该舞蹈多为男子表演,场地不限,并配上“莲花落”的曲调,唱词简单明要,亦可即编即唱。“肉连响”的动作生动诙谐、明快,深受当地群众喜爱,逐渐成为土家族人民欢庆丰收和活跃市场的民族民间体育舞蹈。
2.2 滚龙莲湘
滚龙莲湘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李家河乡塘坊坪村人周树庭老人的绝学,他自己研究并创立了这个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当地人对莲湘情有独钟,百看不厌。每有舞者,观者云集,喝彩不断,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群众基础。
滚龙莲湘的动作灵巧多变、曲调欢快从容、唱词浅显易懂。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群众以各种文艺表演形式表达了能自主自立的愉悦心情,周树庭从“欢喜得打滚”这句俗语中产生灵感,将其绝艺命名为“滚龙莲湘”。1954年,湖北省歌舞团汤景秀等人到恩施州采风,曾多次向周树庭请教滚龙莲湘技法。在掌握其基本步伐之后,他们又反过来进行指点,加工提高,并取消唱词,以节省舞者体力。至此,滚龙莲湘基本定型,形成肩三棒、纱扒子、黄龙缠腰、雪花盖顶、仙女摘花、燕子含泥、跑马射箭、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基本动作,以及一步三点头、太公钓鱼、夫妻观灯、双龙抱柱、鹤鹰展翅、睡龙翻滚等6个高难度动作。表演时,分别用莲湘与快板两手相握,发出各自的声响,但并不觉得突兀,反而十分融洽,所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且伴随着各种姿态,而变化多样是它最大的特点。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翻滚着打,又模仿企鹅步打;又或单手倒立加上前手翻,犹如蛟龙戏珠,所以称之为滚龙莲湘。肢体动作速度跟随快板节奏千变万化,快板与莲湘同步,负荷强度大,技艺要求较高,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锻炼了人们的身体。滚龙莲湘已经成为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鄂西土家族地区中小学被广泛推广和传承。
2.3 多节莲湘
多节莲湘主要盛行于湖北利川,是将以前意义上的一截长莲湘拆分为两截或四截小莲湘,以抛接、对打、变换为主要特点,动作变换相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表演者不仅可以以传统打法手持长莲湘翩翩起舞,还可以将莲湘拆分对打,两手各持一节跳跃腾跃,时而分为更多节组成各式图案,在基本动作上加进难度较大负荷较高的动作,表演人数不限,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活动。
3.1 促进人体协调性发展,改善不良体态
人们用左右手协调地使用莲湘棒节奏地击打身体的肩、胸、腰、腹、臀、脚和四肢的各个穴位,左右大脑都发挥其各自的作用,配以双膝微微颤动和肩、腰部分的晃动,支配人四肢动作协调发展,有利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发展,帮助练习者纠正肩、胸、背、腿等不良姿势,克服形体和动作上的缺陷。同时对身体的各个穴位起到一定按摩功效。
3.2 具有通经活络养身的功效
莲湘敲击肩、胸、腰、腹、臀、脚和四肢的各个穴位,使气走全身、血脉通畅、阴阳平衡,具有舒筋活血之功效,从而使人精神抖擞、红光满面、身体健康。何以称为阴阳?道德经中四十二章里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都是由阴阳所组成,人亦有阴阳之分,人体构造中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人体经络有维持阴阳的稳定,调节全身机能的能力,所以说通过用莲湘敲打人身体的各个部位(穴位),让人体内经络畅通,达到阴阳平衡、舒筋活血。
3.3 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
打莲湘运动量适中,是一种典型的有氧运动。通过练习打莲湘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心肌、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减少肺呼吸系统的疾病。
4.1 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
打莲湘,是具有深厚的鄂西南土家民族传统文化根基的健身舞,可以通过敲打它来进行自我宣泄情感、进行灵魂与身体的交流,修养身心;也可以使一天疲劳而紧张的精神得以放松,同时通过塑造形体找回自信,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在情感上的联系更加密切。
4.2 减缓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节奏加快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工作上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伴随产生焦虑心理,自信心低下等问题随之出现,就连最基本的人际交往都逐渐产生障碍。而随着广场舞的风靡,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体育舞蹈也逐渐盛行,它成为了一个破冰行动,不仅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改善了人们的人际交往问题。而莲湘舞的出现正是现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人们人际交往的转折点,它独特的旋律与创新的舞姿不仅给当地人民以新的听觉、视觉享受,也变成了一种流行的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缓解心理压力、进体质健康的良好健身手段。
莲湘舞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流传性广、老少皆宜是它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是恩施州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也对建设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当代全民健身的推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在当前中国体育事业中,要推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加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间体育项目的相互沟通与融合,保持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地区安定,共建和谐大家庭。当代,在全国各地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的大流中,我们有义务和责任继承与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构建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结构添砖加瓦,以增强我国国民的民族凝聚力,为我国的民族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1]张有平,土家族体育舞蹈“莲湘”[J].体育文化导刊,2003.
[2]张油瓶,邹炜,李建平,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及发展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04.
G899
A
1674-151X(2017)02-15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3.079
投稿日期:2016-11-18
金治(1991—),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体育、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