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园林与规划

2017-03-15 17:08常盈盈祁素萍
青春岁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场所园林原则

常盈盈+祁素萍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指城市中室外的、面向所有市民的、全天免费开放的、经过人工开发并且提供活动设施的场所。它是城市或城市群中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公共交往和城市举行的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作用是为了广大人民服务。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是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居民进行交往和交流的开敞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在形成过程中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发展过程与历史。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公共空间特征

首先他具有空间体的形态特征。它还是一个公共的场所,公共性决定了城市公共空间园林和市民及市民生活是相联系的,他要为城市各个阶层的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和社会交往的公共场所。城市公共空间受城市多种因素的限制,要承载城市活动,执行城市功能,体现城市形象,反映城市问题等。公共空间具有多种目标和功能,同时又是空间资源和其他资源保护运动的重要对象。城市公共空间在历史的发展中,随着城市功能的发展以及市民生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二、城市公共空间作用

首先是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许多有魅力的城市,不仅因为他们拥有许多优美的建筑,还因为他们拥有许多吸引人的公共空间。一方面,富有历史内涵的公共空间能够唤起人们的记忆,强化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与认同,在产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传承了地狱文化,另一方面,富有美学意义的城市现代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创造了宜人空间环境的同时,往往形成地域景观鲜明的场所,成为体现城市风貌的窗户。

另一个是展现城市社会生活的真实舞台,一个好的城市往往拥有清晰的文脉,这个文脉就是隐身在城市的社会生活中,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的户外活动,休闲,交流的场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生活舞台,古今往来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都很关注人的需求,并以提供多样的城市生活为主要功能。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则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城市形态可识别性的重要元素,是有效分割城市边界、区域、视觉中心的手法。公共空间是以绿环、绿带、绿色走廊和开阔的缓冲地带,成为城市发展的路径与边界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其实质是参与活动的人为主体的。一人是活动的主体,是空间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空间景观的组成要素,包括了不同年龄职业、爱好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都可以在这里自由的选择机会进行交流,正是由于有了人的参与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了公共性和开放性。二是主要指社会活动,由于使用者的行为构成,人在户外公共空间的社会活动可以规划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人类因为生存而必须的活动,它基本不受环境品质的影响。选择性活动就像饭后散步等根据心情,环境等做出决定的休憩活动,与环境品质有很大的关系,社交性活动,例如,在公园里的聚会等。在社会生活中,必要性,选择性,社交性活动交往发生,尤其是后两种活动对公共空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对人性的关注。三是活动场所,是进行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空间活动主体、活动事件、活动场所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主体创造了活动,场所又吸引了场所,同时活动又强化了场所,场所又吸引了主体。一个城市的空间具有了公共的含义。

城市公共空间园林规划设计与原则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指城市公共空间中园林景观部分的内容,包括道路环境景观,城市广场、街旁绿地、城市滨水空间、城市公园、专类园、主题公园。城市公共空间园林规划设计主要以下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分布于城市的入口处、城市的核心区、街道空间序列中或者城市轴线的交点处、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处、城市不同区域的过度地带。城市公共空间园林都应该根据周围环境特征,和城市的现状和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其主要性质和规模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多个城市公共空间园林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城市公共空间园林必须在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进行系统分配的整体把握,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

人本原则:今天对人文主义的思想的追求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具体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创作上,要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主旨具体体现于空间环境的创作中。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是人民进行交往、观赏、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使人们更方便的舒适的进行多样性的活动。所以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要特别注重对人在空间中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步行化原则:步行化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特征,也是城市公共空间园林得共享性和良好的环境形成的必要前提。城市公共空间园林得共享性和良好的环境形成的必要前提。城市公共空间和各因素的组织应该保证人的自由活动行为,保证公共活动与周边建筑及城市设施使用连续性,在大型公共空间设计中。随着现代机动车占据城市交通的主要地位,城市公共规划设计的步行化原则显得更为重要。

传承与创新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作为人类文化的物质空间结构上的投影,其设计尊重历史、延续历史、继承文脉,又必须站在当前的历史地位,反映历史长河中目前特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延续与文脉传承。因此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文化原则在城市公共空间园林设计要充分的重视。

生态性原则:人不是单独的人,而是生活在自然和生活中人,必须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有健康持续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城市公共空间的植物配置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条件相协调,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和保持城市公共空间内部的生态环境和微气候。

个性特色原则: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窗口。每个公共空间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特色不仅仅是公共空间形式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公共空间园林设计必须适应现代城市的自然地理条纹,必须从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基地的历史背景中寻找出公共空间发展的脉络。

多样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虽然有一定的主导功能,但是却可以具有多样化空间的表现形式特点,由于公共空间是人们共享城市文明的舞台,它既反映作為群体人的需要,同时,服务于公共空间的设施和建筑功能也应该多样化。

三、结语

城市公共园林绿地景观空间设计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地形、植物、铺装、构筑物、小品等。这些构成要素的色彩、造型、质感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组合关系。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时代,经济的繁荣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园林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方面的载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所涉及的种类更加多样,设计形式、手法更加丰富,呈现多样的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

常盈盈(1991—),女,天津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祁素萍(1970—),山西人,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2004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场所园林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中国园林“缀玉集”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