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茶叶外贸分析及发展策略

2017-03-15 11:12王俊青
中国市场 2017年5期
关键词:安顺外贸茶叶

[摘要]对安顺市茶叶外贸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实施外贸面临的五个方面问题,即产业规模小成本高、产品缺乏标准化、缺乏精制加工厂、原料茶安全问题以及市场空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观念改变、茶园安全性建设、茶叶加工标准化、建设精制厂打造出口基地、引入合作者拓展市场。

[关键词]安顺;茶叶;外贸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196

2016年贵州茶产业迈入了一个新台阶,以6822万亩的茶园位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增长23%达到224万吨位列第四。安顺市也在贵州省茶业大发展中紧跟步伐,产业规模达到38万亩茶园和087万吨干茶产量。总的来说,产量持续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传统的单一名优茶生产已经在新时期不太适应,如何开发适宜外贸茶产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解决内销市场过剩的难题,是安顺乃至贵州茶产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1安顺市茶叶外贸历史及现状

第一,安顺市是贵州省重要的产茶区,为最早的全国产茶百强县之一,位于黔中优质绿茶地带。安顺茶叶出口具有悠久的历史,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日、法、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已在贵州开辟了自己的商品销售和原料供应市场,茶叶亦成为出口物质。据《续修安顺府志·安顺志》载:“安顺县出口货,据民国二十六年九月调查:茶叶年产约十二万斤,输出约八万斤。”“开阳有茧茶公司,当地李鱼地等人斥资数千两银子、制成红砖茶数万斤,形状有方、圆两种,圆者最佳、方者次之,曾运销上海、汉口等地,甚得好评”。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华东、中南主要茶区相继沦陷,茶叶供应和出口货源不足,国民党政府在西南增加生产和供货渠道,安顺作为其中之一的门市部,运销外地茶,组织贵州茶出口和销售。

第二,计划经济时期,因美国对华封锁禁运,国家组织经济恢复和建设急需外汇,茶叶为优先保证出口的外汇商品。安顺茶叶作为贵州扩大外销的主要生产基地,保证了供应出口换汇计划的完成。当时省人民政府批准划定羊艾、湄潭、广顺、平坝等茶场为出口商品基地,所生产的茶叶全部调供出口。同时,把“黔绿”茶的生产扩展到大西桥、都匀、中八、枫香、新桥、芦坝、安顺地区、羊艾及忠庄等茶场。1970年由外贸部在大西桥建立一万担(一担100斤)茶叶精制厂,生产绿茶主要销往苏联,也销往北非。由于安顺茶内质优良,安顺生产的“黔绿”茶亦成为上海口岸拼配“中国绿茶”出口的原料,内质可与“屯绿”比美。1963年,安顺地区开阳双流茶场生产的红碎茶品质优良,“黔红”茶也成为广东口岸拼配“中国红茶”不可少的原料,有的原箱出口。

第三,市场化时期安顺市和贵州省其他地市一样,国营茶场经营不善,私营小茶场只做名优茶,导致茶叶出口贸易大幅度下滑,到2005—2006年几乎为零。截至2015年,安顺市虽然有3家企业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但直接出口贸易量为零,仅仅通过福建、浙江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购买原料茶间接出口约10万美元。根据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数据,2015年1~8月贵州茶叶出口额1567万美元,同比增长502%,预计年底将达到6000万美元。比较而言,安顺出口外贸市场基本还是空白,急需开拓自有出口市场。

2安顺市茶叶实施外贸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规模化程度不够导致成本偏高。安顺茶产业的特征就是小、散、乱,现行大量个体茶农、大户管理的茶园规模不大,加上部分老茶园立地条件较差,无法引入先进的管理措施、实施机械化替代人工进行采茶,仅有的几个龙头企业自身管理的茶园规模所占比例不大;在茶叶加工厂上规模也小,大部分采用微、小型茶机生产,缺乏大型机械和流水线,加工的茶叶初制成本较高,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竞争。

第二,缺乏标准化生产导致产品质量难以管控。这是整个贵州茶生产的特征,强调名优茶生产使得大宗茶产品生产粗放。虽然安顺制定了地方标准《安顺茶》,也在企业推行了技术宣讲和推广,但是长期粗放生产的习惯还是导致了毛茶产品质量不统一,这样即使作为原料茶外销,也因为无法拼配没有数量支撑而带来销售困难。

第三,没有精制加工厂无法生产适合的商品茶。由于现在的企业主要是走内销市场,产品大部分定型为名优茶,计划经济时代的精制厂早已废弃,新建企业尚未有加工精制茶的概念。目前安顺没有一家设备齐备的大型精制厂,无法加工生产适合国际市场的商品茶。

第四,外贸茶要求的安全性是安顺茶叶要先解决的问题。现行出口茶面临欧盟标准、日本标准和北美标准,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更加严格,并且每年的标准变化检测项目趋多趋严。虽然近几年安顺茶农和茶企在全省绿色管理的倡导下,对田间管理不断提高了安全性要求,但相当部分茶园还是未能达到外贸基本标准。

第五,缺乏必要的销售渠道和技术人才。对外贸易需要稳定的销售市场,安顺茶企长期已经没有参与外贸市场,缺乏与国际市场打交道的经验。现行的外貿都是通过转口贸易或者间接贸易完成,没有适合的现成市场和参与对外贸易的专业人员,直接外贸销售量为零,影响了茶企对外贸产品定位认识和销售。

3促进安顺茶叶出口的策略

第一,树立以市场引导生产的观念。目前全国名优茶市场都达到饱和,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是去名茶礼品茶产量,去掉的这部分转化为优质茶、大宗茶,特别是出口外贸茶。这里面空间很大,30亿人口的国际饮茶市场保证了产品不是没有销路,而是没有找到出路。安顺茶叶企业应当主动顺应市场,加大和国际市场接轨,采用订单生产的方式,积极介入茶叶出口外销市场。

第二,强化茶园管理标准、质量监测体系和认证制度建设。首先保证茶园在施肥和农药使用上的科学性、安全性,尽量使用通过欧盟安全认证的企业产品,从源头上保障茶叶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不超标;其次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从田间采摘到产品加工出厂,都要有整套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程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启动农产品追溯系统,最大程度地保障质量安全;最后全面推行各类认证体系:如HACCP体系认证、ISO 9000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茶产品认证等,全方位、多渠道为出口茶提供保障。

第三,推行茶叶加工标准化,从推行机械采茶标准入手,到统一标准化初制毛茶加工技术(红绿茶),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选择和制定相应的安顺外贸茶标准样,强化标准的统一执行,指导茶企、大户和茶农加工出成本低廉、品质良好的有竞争优势的毛茶产品,重塑“黔绿”、“黔红”品牌的良好声誉。

第四,建立安顺市自己的大型茶叶精制加工厂,立足黔中茶产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市地区100万亩以上的大宗茶叶生产。积极和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外贸茶产品调研,研制开发适宜黔中区域生产的优质出口商品茶,对安顺(黔中茶区)茶产业进行一条龙的生产和出口,进而建立起黔中茶叶出口基地,引领贵州出口茶走产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五,积极引入浙江、湖北、湖南、福建等发达省份的外贸公司参与安顺茶叶的出口销售。利用他们的国际市场人脉和资金实力,共同合作开发适宜外贸茶产品,共同拓展海外市场。同时,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制约安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才的缺失,对于茶叶出口企业而言,既懂生产管理又懂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与发达省份外贸公司的交往,为安顺茶叶走出海外市场打下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安顺茶产业发展中出口外贸是一个软肋,在今天全省乃至全国名优茶市场饱和,内销市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急需升级转型,利用优质夏秋茶资源开发出口大宗茶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李裴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5

[2]管家骝贵州的茶叶出口贸易[J].贵州茶叶,2016,44(1):8-10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邵亦俊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王俊青(1972—),男,汉族,贵州开阳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茶学及经济学。

猜你喜欢
安顺外贸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两栖“大拿”跑外贸
寻味贵州——安顺
香喷喷的茶叶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