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雪山?朱永梅?韦杰平
[摘要] 目的 研究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六区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划分普通组28例与心理组28例,普通组接受一般护理流程,对后组在前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观察生存质量评分及抑郁评分。 结果 心理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较高(P<0.05);普通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低(P<0.05)。 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对其进行全面基础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做好心理护理措施,大部分患者心理抑郁狀况改善良好且生存质量较高。
[关键词] 心理护理;糖尿病;精神分裂症;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6)20-115-03
Influence of mental nursing to diabetes mellitus
LU Xueshan ZHU Yongmei WEI Jieping
Treatment Area Six, Ment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vil Administration Bureau, Guangzhou 5104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arly mental nursing to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 56 case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ured in treatment area six of Ment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vil Administration Bureau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mmon group and mental group with 28 cases in each. Patiens in comm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eneral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nt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mmon group.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depression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depression score of 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mon group (P<0.05).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comm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ment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For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t is benefit to give them comprehensive bas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nstruct the patient to use the medicine correctly, and to complete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asure. Mental depression and good quality of life of most of the patients are good,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s higher.
[Key words] Mental nursing; Diabetes; Schizophrenia; Influence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精神疾病,获得此病的患者大多数会出现思维障碍、对于事物认知能力较差、且社会及家庭功能较弱,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的主要特点为血糖超出正常范围,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食量增大、多尿、体脂减少。目前,临床针对糖尿病治疗较为有效的手段为药物与饮食及运动结合治疗,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属于特殊精神疾患人群,其对于临床护理措施与指导工作配合度较低、患者自知力较低、且认知功能缺陷,因此可能出现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时遵医行为较差、不能很好的控制饮食,会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为护理人员工作实施及家庭造成一定负担,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十分必要,提高患者遵医意识。本文研究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六区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划分普通组28例与心理组28例,普通组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5.1±4.1)岁,病程在2~7年之间,平均为(4.0±0.9)年。心理组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7.0±3.1)岁,病程1~8年,平均(4.6±1.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相关诊断[3];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需排除有意识障碍及并发症可能性较大的患者,本次研究均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需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包括抑郁评分表及生存质量评分表,共发放112份调查问卷,均由患者本人填写,回收率100%。两组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基础治疗措施,包括使用药物控制血糖及抗抑郁治疗,普通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向家属及患者本人介绍疾病知识,
帮助其分析抑郁现状及对疾病治疗不良影响,积极指导其用药,告知家属及时陪伴并监督患者表现,给予其家庭温暖。心理组在前组基础上为其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包括:(1)对入院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让家属及患者本人对疾病有基础认知能力,告知糖尿病病情控制与饮食、运动及情绪等相关性。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室环境,了解相关规定,熟悉医务人员,缓解患者消极心理,护理人員应积极热情接待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提高其接受治疗积极性[4]。对于不能很好配合临床护理操作的患者,将患者零食及其他不利于疾病控制的食物收起,并嘱咐家属及其他亲属不要为患者携带此类食物入院。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嘱咐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多餐、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患者用餐时,应由护理人员全程监督,防止患者暴饮暴食。饮食控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在患者主诉空腹感时为其提供低糖水果充饥。(2)护患之间应积极沟通,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倾诉,耐心聆听,并给予一定建议,提高患者信任度,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专科知识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3)护理人员应及时指导患者保持健康饮食及坚持运动,为其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告诫患者戒烟限酒。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其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协助其正确监测血糖水平,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告知家属应做好患者病情观察[5-6]。(4)注重加强心理护理措施,根据不同类型患者应分别使用合适的沟通方法,积极与患者保持交流,告知患者疾病治疗是可以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疾病发展,有效控制病情,为其讲解科室治疗情况较好的患者案例,提高其治疗信心。对于患者疑问应及时解答,护理人员应采用人性化服务措施,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7-8]。(5)为其提供良好治疗环境,应在房间内摆放温馨设施,如摆放绿色植物,每日为患者播放其喜欢的音乐,鼓励患者放松身体,缓解内心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对疾病正确认知,依据患者喜好为其选择适宜室外活动,让患者增加与他人沟通交流。告知家属应及时陪伴患者,给予其关爱,鼓励患者积极融入社会,帮助患者疏导内心不良情绪,给予患者信心及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对其身心需要尽量满足,注意观察患者表现,对不良情绪积极干预[9]。(6)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态不同与常人,对于药物服用意识较低,因此,护士应将每一位患者药物按时按量发放,并监督其服下。
1.3 观察指标
采用HADS抑郁评分表判断患者抑郁表现,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治疗积极性、情绪状态、睡眠及病情管理等,采用百分制,总分:90~100分,表示抑郁症状基本消失;总分:80~89分,有抑郁情绪;总分在低于80分表示有明显抑郁。采用QLQ-C30生存质量评分表进行评价,指标包括精神状态改善、配合治疗度、与人沟通及自我行为约束等,采用百分制评价,得分较高者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评价较高[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抑郁症状评分
普通组患者疾病治疗积极性、情绪状态、睡眠及病情管理等评分分别为(77.16±1.23)分、(79.16±1.05)分、(78.30±1.14)分、(79.02±1.71)分;心理组上述评分分别为(90.04±2.48)分、(91.04±2.10)分、(90.28±2.12)分、(91.03±2.10)分,心理组均较高(P<0.05)。见表1。
2.2 观察生存质量评分
普通组患者精神状态改善评分为(77.41±1.11)分、心理组为(90.20±2.13)分,普通组评分均较低(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容易引发各种器质性病变,且这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一般且病情治疗时间较长,治疗后期患者会出现心理抑郁情绪。当患者出现抑郁症时会出现长时间的情绪较低、同时伴有焦虑及精神障碍,此种情况不利于患者疾病治疗[1-2]。对于此类患者应在临床治疗期间关注其心理情绪状态变化,做好及时有效心理干预,且长期治疗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应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减轻患者不良内心情绪。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人群比重占老年患者的较大部分,由于此类疾病为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治疗与病情控制手段,部分患者会出现相应抑郁心理,一旦出现此种情况,会对其疾病治疗进展产生一定影响,造成生存质量低下且疾病控制较差的情况[11]。且心理长期抑郁,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不利于疾病治疗,因此临床应对此类患者做好疾病控制的基础治疗与护理措施后,重点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主要工作集中在入院时健康指导、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计划实施、心理情绪状态评估、积极沟通等。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其不良情绪[12-13]。
糖尿病与精神分裂症此两种疾病均属于慢性疾病,需要接受临床长期治疗,且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其所服用的抗精神药物会加重糖尿病病情,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更应注重饮食控制。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约束力较差,对于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均不能很好的理解与配合,因此,做好护理干预工作重点进行心理护理十分必要。有研究发现[14-16],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对其进行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措施,患者生存质量较好且抑郁状态缓解较好。本文发现普通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较低,后组较高(P<0.05);普通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低,后组较高(P<0.05)。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对其进行全面基础护理干预,包括做好血糖控制措施,为患者制定饮食、运动、及病情管理计划,嘱咐家属及时监督患者服药及临床表现,及时做好并发症预防措施。做好心理护理措施,与患者保持沟通,鼓励家属共同关爱患者,让其感受到亲情关爱,嘱咐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家属有效沟通,改善抑郁心理,大部分患者抑郁情绪得到良好改善且生存质量评分较高。
[参考文献]
[1] 陈依鸽,石晓萍,刘军,等.以焦点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抑郁病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11):1117-1118.
[2] 包苗英.心理综合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在老年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9):1080-1082.
[3] 陈银萍.陪伴式情感护理对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7):985-988.
[4] 常利侠,王阿静.需要层次理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6):177-180.
[5] 蒋菊芳,张紫娟,许玉芳,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4):493-496.
[6] 赵晶,娄培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181-185.
[7] 吴冰,陈璇,杨莉,等.治療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4):346-348.
[8] 陆少颜,王明珠.空巢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6-8.
[9] 龙飞艳,严谨,胡平安,等.团体咨询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8):879-885.
[10] 申娟茹,李俊玲.认知行为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血糖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6):864-866.
[11] 张荀芳,于恩彦,吴惠英,等.综合康复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3):1556-1559.
[12] 裴丽,王燕,王美凤,等.社会生态模型下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体力活动相关因素关系模型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5):325-328.
[13] 赵小燕,范琳琳,徐旭娟,等.认知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糖化血红蛋白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7):43-47.
[14] 龚意,何燕,陈云,等.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6):882-885,886.
[15] 陈依鸽,石晓萍,谢桂珍,等.焦点解决模式在2型糖尿病抑郁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353-354.
[16] 唐艳,韦春华,邹东华,等. 协同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4):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