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民
摘 要:油田的生产开发对电的依赖性很强,电力线路供电可靠性和质量成为配电网的重点。由于油田滚动开发的原因,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低,运行维护困难,电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较高。该文通过分析某油田应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 方案 改进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033-02
1 配网自动化系统概述
1.1 配网自动化
配网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电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数据、状态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输给电力调度,为电力调度科学、合理调整运行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1.2 配网自动化实现的目标
配网自动化实现的目标可以归纳为: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切实提高电能质量,确保不间断优质供电;提高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管理自动化,对管理过程提供信息支持;改善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各种损耗,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
2 油田电网现状及问题
2.1 电网现状
某油田电力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截止目前,建成110 kV变电站3座,主变压器总容量239 MVA;35 kV变电站6座,变压器总容量148.6 MVA;35 kV开关站2座;建成输配电线路97条,线路总长约1 200 km,总计安装配电变压器2 137台,形成了以110 kV、35 kV、输变电和35 kV、6(10)kV配电网的全天候供配电电网。
2.2 存在问题
某油田配电网目前存在以下不足:(1)油井线路负荷分配不均衡,部分线路负荷轻重不均。由于产能建设的需要,每年均要投产约100多口新井,这些新投产的油井不是按油井线路均匀投入的,造成有的线路负荷轻,有的线路负荷重,负荷分配不均。(2)单一线路辐射过长,带油井变压器过多。油井线路从初建至今已将近40年,这些线路发展到今天,虽然经过一些调整,但是有的线路还是带油井变压器过多,这样造成线路故障率高,一条线路跳闸,造成多口油井停产,严重影响原油产量。
3 油田配电网自动化方案及设备功能
3.1 配网自动化方案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要有一个适合油田电网特点的方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因此,针对油田特点采用以下方案。
一是在油井线路主干线、大分支上安装柱上断路器(重合器);二是将相邻线路进行延伸,架设几档连在一起,形成环网供电,开环运行。通过分支、分段、联络柱上断路器的配合,实现多条线路分段、环网供电,减少故障停电次数和时间,自动实现故障隔离,减少停电范围。同时要满足便于检修和日常维护,实现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实时监测,改善电压质量,优化网络结构和无功配置,降低电能损耗,对配电设备进行优化管理,提高供电设备利用率,提高供电能力。如图1所示,以变电站为单位,构成6~35 kV配网自动化系统,其主要设备:6~10 kV线路柱上断路器(重合器)、35 kV线路柱上断路器、35 kV线路负荷开关、通讯网络及站内后台系统。
3.2 配网自动化系统设备功能
在6~35 kV配网,1条配电线路上实现分支线路故障自动隔离功能。故障时仅将故障段隔离,非故障段正常运行。即:分支下端出现故障只有分支柱上断路器(重合器)保护动作跳闸,不影响主干线路供电。
6(10)kV配网自动化系统能够满足100 ms内实现3级速断、过流保护的精确配合,永久性故障加速跳闸并闭锁。
35 kV配网自动化系统能够满足150 ms内实现3级速断、过流保护的精确配合,永久性故障加速跳闸并闭锁。
后台系统负责监控各断路器(重合器)及控制器的各种信息,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构成完整的配网自动化系统。
4 配网自动化应用效果
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在油田油井线路中的应用,从近两年的运行情况看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一是油井线路的故障跳閘次数大幅下降,由以前年故障跳闸次数一百五六十次减少到现在的每年四五十次;二是油井线路故障跳闸影响范围大幅减少,改变了以往一点故障影响整条线路供电的局面;三是油井线路故障影响时间大幅缩短,故障处理方便、快捷,职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四是电网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易于调控。总之,配网自动化技术在油井配电线路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油井线路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同时又能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保证了电网经济、安全运行,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5 不足及改进建议
配网自动化系统设备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其功能能否可靠实现。笔者通过某油田实施配网自动化技术近两年的运行情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隔离开关,此开关是三极联动机构,运行操作过程中其传动杆易发生变形,强度不够,造成分、合闸不到位现象。建议生产厂家进行改进,选用强度大的传动杆,确保分、合闸到位;二是断路器控制器,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关键设备,由于该控制器需在野外电杆上安装,运行环境恶劣,生产厂家考虑到为防止外力破坏,将微机保护装置和通信模块安装于一个封闭的箱体内,这样散热就成了控制器的薄弱环节。通过测试,夏天控制器内温度高达六七十度,电子产品在这样的运行环境下工作,会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并且会由于过热造成误动或不动。因此,建议生产厂家优化改进设计方案,既兼顾防外力破坏的同时,又能解决散热问题,选用质量上乘、可靠的电子元器件;三是通讯传输问题,目前该系统是通过控制器上安装的一套基于GPRS无线通讯模块,依靠无线网络作为数据传输途径,将各断路器数据、开关状态传输至变电站后台,由于受公用移动网络的影响,会发生数据或操作指令传输滞后现象。因此,建议采用架设光纤的方式实现专用数据传输途径,虽然建设成本高,但是可靠性、时效性将大大提高。当前油井信息化建设正在实施,光缆将敷设到每口油井,我们可以借助已敷设的光缆进行小的改造,形成资源共享,切实提高配网自动化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韩富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 张锋.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其发展方向[J].广东科技,2008(8):115-117.
[3] 郑静.浅谈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方法的探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2(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