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故乡 昭苏冬韵

2017-03-15 18:01张婧
新疆人文地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金雕哈萨克族猎鹰

张婧

昭蘇县地处新疆伊犁河谷的最西段,平均海拔2 018米,是新疆唯一一个没有荒漠的县。边境线长约231公里,紧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哈萨克族是草原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习俗带有明显的牧区特点,衣食住行、文化娱乐都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哈萨克人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而且大都是骑马高手,叼羊、马上角力、猎鹰是他们的“终身伴侣”。

猎鹰世家

哈萨克族驯鹰人的故事,是我此行记忆中最深的一笔。

新疆地域辽阔,猎鹰种类繁多,驯养猎鹰捕猎在新疆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区的猎鹰爱好者根据当地猎物的不同,所驯养的猎鹰也不同。为捕捉野兔而驯养的一般是苍鹰;为捕捉鸟类而驯养的多为凶悍机敏的猎隼;猎捕狐狸等体型较大的猎物,则需要驯养金雕等大型猛禽。

新疆各地民间驯养猎鹰活动中所体现的,更多的是对民族传统的恪守和对猎鹰的一种特殊情感。如果说骏马是哈萨克族的翅膀,而猎鹰就是哈萨克族的眼睛。

寻找,是哈萨克族与金雕的一种关系。

哈萨克族是草原民族,一年四季的游牧生活,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欣赏雄鹰翱翔于天际及鹰雕狩猎的精彩瞬间。所有哈萨克族男子在幼年时代几乎都渴望像鹰一样自由飞翔于天地之间;成年后,知道了人虽然不能像鹰那样飞翔,却可以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鹰,借助鹰来实现自己飞翔的梦想。于是,草原上就有了养鹰者。

从昭苏县城驱车大约一小时,我们就来到了萨尔阔布乡。

萨尔阔布乡是一个以哈萨克民族为主的乡镇,占全乡总人口的97%。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乡里一条小道右手边的有个大院,院里几间砖房,住着76岁的哈山老人,看起来精神矍铄,慈爱亲切。

哈山家是世代驯鹰的“猎鹰世家”。老人说,驯鹰不需要刻意学习,因为大部分驯鹰人都是家族传承的。从小他看自己的爷爷驯鹰,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习得了技巧,积累了经验。现在哈山老人的儿子阿依丁·哈山也在驯鹰。

哈萨克人都说鹰是可以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是英雄的象征。而被这双眼睛盯上的猎物,能够帮助放牧的哈萨克族抵御冬牧场的寒冷。哈山老人自30岁起开始驯鹰,说起驯鹰,哈山老人可有不少“独家绝招”。

在哈萨克语中,不同年龄的金雕有不同的名字,“塔斯吐勒叶克”是哈山老人的金雕,8~10年后,将之放归自然,繁衍后代。

哈山老人一般是在峭壁上寻到雕巢,取得幼雕并将之训练成捕猎高手。雕成年后,从千米高空向下俯视,可从数十位猎人中寻得主人的面容与声音。这种相互寻找的关系,已经延续了千余年。

哈山老人说道:“哈萨克族的驯鹰方法十分严格,有捉鹰、熬鹰、喂食、拉膘、洗胃、捕猎等驯鹰的方法步骤,都有它的科学道理。”所以,至今在草原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鹰。

说起自己与雕的故事,哈山老人的兴致来了。

寻找一只幼雕需要足够的耐心。金雕总是将巢筑在悬崖上,孵化雏鸟多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此时撒网,网里放上新鲜的牛羊肉,驯鹰人便开始耐心地等待,直到一只被美味吸引而来的金雕飞进网内。当金雕大快朵颐时,驯鹰人立刻捉住雕,套上脚链和皮质眼罩。

接下来,是整整几个月的驯服期。

先是不让雕睡觉,蒙着眼,拴住脚站在粗绳子上。一旦发现雕打起瞌睡,就拉动绳子。一天一夜之后,雕实在撑不住,过几日再让金雕熟睡。

然后,连着饿上四五天,饿到雕几乎站不住,才喂牛羊肉。连续几轮下来,金雕逐渐熟悉人并让雕对人产生亲近感。

“猎鹰每年5月-9月更换羽毛,这时候是给金雕喂食物最好的时候,喂新鲜的瘦肉,必须将肉里的血水冲洗干净,要不然会产生脂肪。这段黄金期喂好后金雕羽翼丰满,双爪有力,正是最适合捕猎的体态。”哈山老人说。

金雕是一种凶猛而灵敏的动物,它所向无敌的猎杀能力使其成为哈萨克人崇拜的图腾,但要让桀骜不驯的金雕成为人类的挚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驯鹰重要的一步是在室外完成的。首先第一步是呼叫猎鹰,哈山老人口中不断发出“看……看”的指令,猎鹰被置于距离自己约200米的距离,然后呼唤猎鹰重新回到老人用牛皮裹臂的手臂上;第二步是驯鹰人站在山顶上,让鹰观察山下的动静,驯鹰人的助手则用白色的长绳子拖着假狐狸或者食物在山下雪地上来回走动,直到猎鹰发现并扑向假狐狸。这样的动作一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直到人累了、鹰乏了……

说起第一次成功狩猎,哈山老人陷入回忆之中。哈山老人将金雕从一座高山上放飞,在天空盘旋片刻后如果发现猎物,金雕会从高空直下,猛然向地面冲刺,准确地射向一只狐狸,狐狸被金雕锁住头部,哈山老人再驱马赶到,从猎鹰的爪子下取回猎物。

就在前几天的昭苏冰雪节上,哈山老人的金雕就敏捷地捕获了当天的猎物,这可都归功于哈山老人平日驯鹰的功劳。哈山老人自己亲手将毛绒玩具做成假狐狸的样子,在玩偶上放上食物来训练金雕,平时带金雕在空阔的地方训练,再逐渐带到人多的地方(如朋友的婚礼上),最后再带它来到比赛场上人较为多的地方,渐渐地人与金雕的亲切感倍增,这也算是驯鹰的秘诀吧。

馴鹰和狩猎是门学问,这种独具特色的古老民俗包含了哈萨克族世世代代积累的经验,是哈萨克族为民族文化宝库留下的宝贵遗产。

激烈叼羊

叼羊是哈萨克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娱乐活动。叼羊活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又是一种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叼羊是新疆各族群众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牧民更是擅长这种独特的马上运动。

在昭苏听当地人说,参加叼羊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比赛分两队。宣布比赛开始后,参赛者蜂拥而上,马快者抢先一步将羊俯身拾起,夹在蹬下或驮着羊奔跑。其他骑手不甘示弱,紧追不舍,飞马上前争夺,夺得难解难分。有时会有数百骑围作一团,左拥右挤。

最后,得胜者在鸣金声中怀抱战利品,在坐骑的长嘶声和观众的热烈欢呼声中冲出赛场。之后,得胜者当场将羊烤熟,邀众骑手共享,此肉被称为幸福肉。

如果恰逢盛夏时节,牧场上绿草如茵,马壮羊肥,牧民们在劳动之余,会成群结队自发地组织叼羊活动。牧民们还将现代篮球比赛规则引进传统的叼羊活动中,叼羊活动开始时,骑手分红、蓝两队,每队五乘,在马背上把羊传来传去,潇洒自如。

赛马盛宴

昭苏是天马的故乡,有神骏精良的汗血宝马和历经千年的天马文化,有进行各种传统和现代马术运动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赛马,是哈萨克族群众一项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尤其是游牧的群众,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马,所以他们懂马,并把马视为人生财富。有这样一句谚语:“英雄靠骏马,雄鹰凭翅膀”。赛马,也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比赛开始了,随着裁判一声令下,赛场上马儿如离弦之箭勇往直前,群马奔腾如潮,蹄声如雷,蔚为壮观。匹匹骏马奋蹄奔驰在广阔无垠的雪地上,引来欢声阵阵,高潮迭起。

骑手精湛的骑术、完美的人马配合,不断赢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骑手们催马扬鞭,你追我赶,一路跃马驰骋在赛道上。场边观众为选手们呐喊助威,骑手们个个奋起争先,展现自己矫健的身姿,骁勇的风范。三圈过后,局势逐渐明朗,中间的赛手们跃马扬鞭自奋蹄,领先的选手们稳扎稳打维持着优势,落在末位的赛手们也毫不气馁,奋起直追!

进入冲刺!威武的骏马在嘶吼,英武的骑手在驰骋,在欢呼喝彩声中飞驰而过,赢得比赛胜利。

鹰飞、叼羊、赛马……这一切,构成了威武雄壮、浓墨重彩的哈萨克族风情画卷。

猜你喜欢
金雕哈萨克族猎鹰
我想去看海
小猎鹰学习记
金雕失手的启示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适彼乐土
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与饮食结构分析
全新达索猎鹰服务中心正式落成启用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猎鹰与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