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钢视角看捆带原料新标准

2017-03-14 06:17:04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武钢原料标准

黄 菲

(武钢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80)

从武钢视角看捆带原料新标准

黄 菲

(武钢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80)

本文对即将颁布实施的捆带原料行业标准进行简要评价。该标准首次为捆带原料建立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从武钢的视角来看,预计该标准在正式颁布实施后,将给武钢现有捆带产品的销售带来较大冲击。为摆脱这一不利局面,武钢今后必须重点关注高附加值功能捆带的研发及新型产线设备的改造,积极参与新标准的修制定工作,以增强在业内的话语权。

武钢视角;捆带原料;新标准

钢质捆带(简称捆带),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冷轧深加工产品,广泛用于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玻璃、建材等传统工业产品的打捆包装[1]。基于该类产品在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有关部门在参考美国标准ASTM D3953-02和欧洲标准EN 13246的基础上,于2010年颁布了产品国家标准GB/T 25820-2010《包装用钢带》[2]。该国标的实施,有利于规范产品质量,整合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发展[3-4]。

制造捆带有多种工艺可供选择,生产设备也千差万别,因而不同厂家对原料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尽管产品标准在业内已开始执行,但这并不意味供需双方不会就原料问题产生质量异议[5]。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日趋下行,国内钢铁行业陷入整体衰退的严峻局面下,制定标准意味着企业的话语权和生存。因此,在充分参照最新的产品国家标准,并结合我国捆带产业现状的前提下,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主导起草了国内首部捆带原料行业标准《钢捆带用冷轧钢带》,送审稿(项目编号2014-0159T-YB)于当年年底通过钢标委组织的专家评审,预计最快将于2017年颁布实施。(注:该标准草案已于2015年11月通过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正式颁布施行时间待钢标委发布确定)

武钢作为国内历史悠久、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捆带制造商,在市场规则的影响下,原料行业标准的实施对其所造成的冲击不容忽视。有鉴于此,本文从武钢视角对这项标准进行简要评价,探讨武钢在新形势下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1 标准简评

该标准与先前的产品国标一脉相承,主要内容篇幅不大,基本上可用“先进性、指标性、层次性、实用性”来概括其特点。

先进性:该标准在业内首次提出,填补领域空白,创新意识不言自明。鞍钢是业界知名的钢材和捆带生产企业,产品种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研发经验丰富,市场份额较大。由它制定的行业标准,紧贴当前市场需求,技术水准当属国内一流,其引领指导作用无需多言。

指标性:该标准最大的亮点是首次明确了不同级别捆带冷轧原料所对应的钢种成分、力学性能及表面粗糙度,关键指标量化,有利于减少供需双方不必要的分歧。该标准对上游原料供应商明确了相对精确的质量放行条件,对下游产品制造商则提供了较为明晰的采购依据。

层次性:该标准根据产品强度划分原料级别,主要分为CS1~CS5等五个层级,分别对应于国标中普通强度(CS1,650~780 MPa)、中高强度捆带(CS2,830~880 MPa)、高强度捆带(CS3,930 MPa)、超高强度捆带(CS4,980 MPa)、特高强度捆带(CS5,1150~1250 MPa)。由于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为钢材包装,采用上述原料生产的捆带:CS1一般用于捆扎线材或棒材;CS2一般用于捆扎涂镀线上的冷轧钢卷;CS3一般用于捆扎轧制线、精整线和平整线上的热轧或冷轧钢卷;CS4一般用于捆扎CSP线或热处理线上的热轧钢卷;CS5一般用于捆扎大卷重、大截面的型钢、槽钢、角钢、管线钢等。可以看到,上述划分基本覆盖了当前主要钢铁产品及重要生产工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实用性:该标准考虑到企业可能会受生产成本、设备能力、仓储条件等实际因素的制约,某些技术条款如原料的冶炼方法、轧制压缩比、交货状态等不宜强行量化,建议由供需双方自行或协商解决,体现了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总的来说,该标准首次为捆带原料建立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尽管如此,其也存在不足之处,最主要的就是“局限性”,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该标准虽然提供了冷轧原料性能的量化指标,但并未涉及热轧原料。就钢材生产的一般流程来说,热轧是冷轧的前道工序,如果客户只想购买热轧原料,那么该标准将无法起到判据的作用。

第二,该标准明显只提供了按照常规“去应力退火”工艺进行生产的原料性能指标,并未涉及“铅浴等温淬火”或“两相区淬火+回火”工艺。一般来说,如果采用“去应力退火”工艺,产品的力学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冷轧原料性能,两者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如果采用后两种工艺,由于产品的强韧性主要取决于后期热处理,并不过于依赖原料性能,那么该标准就有些无所适从。

第三,该标准未涉及冷轧原料的板形,比如同板差、镰刀弯、平直度等重要指标。特别是在高速运行的自动打包机内,板形不佳的捆带极易导致断带、卡带、跑偏等生产事故,影响工作效率。采用普通的“去应力退火”工艺,冷轧原料与产品的板形基本保持一致。与之相比,原料如进行其它形式的热处理,其板形往往会发生较大变化。比如水冷淬火后,钢带就容易出现开裂,板形变差。

第四,该标准并未涉及常规功能捆带,比如有较大市场需求的点焊捆带和镀锌捆带。标准虽然提到了CS1应用于焊接用钢带时C和Si的含量要求(w(C)≤0.17%,w(Si)≤0.20%),但从产品实际性能要求来看,CS1级别原料强度太低,难以满足生产需求。而CS2~CS4的钢种成分大范围重合,不易区分,无法确认哪一个能成为合适的点焊捆带原料。同样,标准虽然说明原料表面结构分为:超平滑(Ra≤0.4 μm)、平滑(Ra≤0.9 μm)、无光泽(Ra>0.6~1.9 μm)、粗糙(Ra>1.6 μm)四个等级,但同样没有确认何种表面适合作为镀锌捆带的基底。

2 武钢的应对之策

作为国内重要捆带制造商的武钢,随着原料行业标准的颁布实施,预计其产销将受到较大影响。简言之,就是“两头被挤,中间受气”。

一方面,无锡方正、鞍山发蓝、宝钢等国内捆带龙头企业早已完成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大幅提高了产品准入门槛,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短期内这种状况不会有根本性改变。在当前钢铁行业处于冰冻期的情况下,武钢捆带产品的销售日益艰难,其利润增长不可避免将受到冲击。另一方面,由于武钢的冶炼和轧制系统与其它企业有所不同,其设备能力能否充分适应该标准还有待观察。随着鞍钢等单位完成了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武钢今后在原料的开发及生产方面势必受到一些制约,丧失一定的话语权。再一方面,考虑到上游工序的原料标准和下游工序的产品标准已被其它厂家掌控,武钢今后在做销售时,难免会花费大量额外的成本来说服客户接受自己的技术方案,以往自身“一言九鼎”的态势必然不复存在,降价处理挽留客户或许会成为常态。

从目前来看,武钢要想早日摆脱这种两面夹击的不利局面,从夹缝中求生存,除了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生产成本等常规手段外,仅从标准的角度来说,武钢还是可以积极应对,大有可为的。

图1 武钢产高温用捆带捆扎热轧钢卷

图2 武钢产发蓝捆带捆扎冷轧钢卷

其一,亡羊补牢,强化时不我待的创新意识。一方面,如前所述,目前只制定了冷轧原料标准,而没有热轧原料标准。武钢恰好在热轧材的研发及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品具有广泛的社会声誉。自2007年大范围涉足捆带行业以来,武钢通过优化原料钢种、轧制、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已先后成功开发出880 MPa(8%)、900 MPa(9%)、930 MPa(10%)、950 MPa(11%)、980 MPa(12%)等多个级别捆带的原料钢种,由此批量生产的发蓝捆带、涂漆捆带、点焊捆带、高温用捆带已在多个客户那里获得广泛应用(图1和图2),使用评价较高,其“琴台牌”捆带还曾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武钢独立开发的捆带热轧原料钢种如KDG、WKD930、WKD980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完全具备申报行业标准的条件[6-7]。另一方面,按照一般规律,新标准在实施后几年之内就需要重新进行修订,而修订标准水平更高、难度更大。武钢在今后几年内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捆带产业做稳、做强、做大,积蓄实力,以便参与日后的标准修订工作。

其二,剑走偏锋,重视高附加值功能捆带的研发。从现实情况来看,普通捆带的研制已走到尽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有重大技术突破。对武钢来说,如果换个角度思考,把今后的研发重点放在高附加值的功能捆带,未尝不是一条可行的出路。最近3年,武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根据对国家知识产权网、知网、维普网等中国核心数据库进行检索,截至2015年底,以武钢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授权)或发表的有关捆带的发明专利已达到30余项、科技论文累计30余篇,遥遥领先其它捆带企业。一大批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超高强度捆带、厚/薄规格捆带、点焊捆带、耐热捆带、耐磨捆带、耐蚀捆带、耐寒捆带、镜面捆带、涂镀捆带、复合镀层捆带、极端环境用捆带等相继进入研发阶段,同时创造性地开发出了新型二次轧制、二次淬火、淬火+回火、复合电镀、复合热镀、复合涂镀、热镀+电镀等生产工艺,研究工作成效显著[7-8]。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关于功能捆带的行业或国家标准,凭此有利条件,武钢完全可以紧密结合下游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品种结构,系统整理、充实相关材料,尽快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相关标准,捷足先登,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

其三,另辟蹊径,关注产线设备改造。目前,受技术和资金影响,国内绝大部分捆带企业对产线设备的重视程度不够。武钢自2008年新捆带线投产后,现场人员针对现有设备频繁出现的问题,合力攻关,改造产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先后开发出了能大幅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的新型水平重力活套装置、多条窄带材同轴复绕卷取装置、简易带钢去毛刺装置、窄带材高效卷取装置等(图3和图4)[9-12]。通常地讲,“设备决定工艺,工艺决定原料”,谁掌握了设备制造的话语权,谁就控制了整个捆带产业发展的命脉。换言之,有关捆带生产设备和打包机的标准才是标准中的标准,所有的产品和原料标准都必须向它靠拢。如今,我国虽然成功开发出了不同级别的捆带产品及其原料,但产线设备的研发始终是一个软肋,进展极其缓慢,特别是自动打包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产捆带和进口设备始终达不到完美匹配,缺乏有效的契合,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产能和功效。但换个角度看,困难也是一种机遇,武钢完全可以尝试和美国信诺等知名外资公司合作,开展新型捆带生产线和自动打包机的设计研制[13]。一面师夷长技、消化吸收,一面摸石过河、探索创新。假以时日,一旦自身具备独立设计和组装设备的能力,武钢完全可以申报相关行业或国家标准,从而一举掌控行业话语权,彻底扭转被动局面。

图3 同轴复绕卷取装置

图4 简易带钢去毛刺装置

3 结论

随着首部捆带原料行业标准的颁布实施,现有产业格局必将发生一定变化,整个行业将加速实现转型发展。作为国内重要捆带制造商的武钢,今后会面临较大的冲击。出于企业生存的需要,武钢必须不断创新,竭尽所能推进标准制定与修订工作,以增强在业内的话语权。

[1]陈聂超,张寅.我国钢质捆带行业的现状及发展[J].轧钢,2008,25(5):39-42.

[2]国家标准GB/T 25820-2010包装用钢带[S].

[3]陈聂超.重建国家标准有利于捆带市场的健康发展[J].上海标准化,2008(11):32-34.

[4]黄菲.捆带产品国家标准评议[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增刊1):27-29.

[5]黄菲,陶军晖,王靓.浅谈捆带产品的质量异议[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3):77-80.

[6]黄菲,陶军晖.捆带原料研发进展评析[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4-8.

[7]黄菲,陶军晖.捆带热处理工艺述评[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29(6):1-6.

[8]黄菲.武钢捆带产品专利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5(2):34-37.

[9]王勇,孙开裕.水平重力活套装置[P].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020505701.8.

[10]孙开裕,王勇,潘汉初.多条窄带材同轴复绕卷取装置[P].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920228053.3.

[11]王勇,孙开裕,张建国,吴远东,王丹.简易带钢去毛刺装置[P].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020514368.7.

[12]匡伟,刘勇,张建国.窄带材高效卷取装置[P].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320689313.3.

[13]黄菲,张建国.浅谈武钢捆带产业的发展战略[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增刊2):24-26.

[责任编辑:刘良瑞]

2017-02-08

黄 菲,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高强度捆带钢的研制。

TF702

A

1672-1047(2017)01-0117-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1.30

猜你喜欢
武钢原料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贫血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当代水产(2019年4期)2019-05-16 03:04:12
忠诚的标准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48
美还是丑?
武钢今昔
齐鲁周刊(2016年14期)2016-05-16 10:18:57
2个月已发布11次外部招聘信息武钢人员分流压力山大?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专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3-01 04:13:43
烘焙原料简易“识”
美食堂(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武钢第六代桥梁钢板投入工程应用
上海金属(2015年6期)2015-04-06 18: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