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基洪(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畜牧兽医局)
动物疫病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文│邱基洪(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畜牧兽医局)
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是动物与病原体、环境、营养、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养殖技术水平与环境卫生、气候、管理等各个方面综合的反映。在此,笔者对其中的养殖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养殖环境等外部相关因素作一分析,与同仁探讨。
养殖场户养殖水平和防疫意识参差不齐、传统观念固化是我国养殖现状与实情。我国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为谋生存出现各种养殖模式并存的场(点)密集的养殖业格局,有的地方政府还将其作为解决农民就业的出路,号召全民发展养殖业,这些养殖专业村、养殖小区没有在起初将污染与疫病问题作为重点进行规范引导和限制,造成场所进一步密集、养殖污染进一步加重。各类养殖场户无序快速发展,继而造成大环境日趋恶化,一有新病原引入就很容易造成区域性疫情暴发,成为动物疫病难以有效控制的一个基础性原因。
目前,我国养殖业处于转型升级过渡期,各类养殖场户并存。散养户和小规模场的个数占总养殖场户比例很大,且位置与规模场交织一起。从疫病发生上看,再小的养殖户发生动物疫情也都有可能“以点带面”。畜产品质量安全上也同样如此,这部分低、小、散的养殖场户和屠宰场(点)、动物调运户、畜产品经营加工厂(户),是整治、监管、扶持、提升的重点。随时代发展与行业筛选,就业渠道扩展和养殖比较效益下降、养殖风险加大、动物产品要求提高,其中一部分(主要是散户)将会自然退养而分流从事其他行业,余下部分会随着他们资金、技术与经营管理的自身积累逐步发展成为以家庭牧场为主的养殖模式。
政府与职能部门要加强调查,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鼓励养殖密集区域养殖场户主动退养,转型升级养殖产业,其中关键是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的责任首先是培育从业人员素质,这样才能确保养殖场户对复杂动物疫病的应对水平,从而确保养殖成活率与经济效益,其效果远胜于奶牛、母猪的直补和其他一些低层次的项目补助。对那些继续饲养的养殖场户要强化有关业务培训专业学习,通过合伙、兼并、股份制、托养等多种形式减少养殖密集区域的养殖场户个数,从而优化养殖布局与从业人员素质。现代养殖场户从业人员,特别是家庭牧场业主,要成为懂养殖、懂防疫、懂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当前基层疫病防控实践中,我国科研院校和各级畜牧兽医机构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发挥作用有限。重大动物疫病常规任务式抗体监测较多,临床诊断性和预防性的探究式检测较少,多数没有充分利用现有检测设施开展正常化社会化检测工作。面对境外重大动物疫病的威胁更缺少预警、风险评估和疫情防控技术储备,对每次传入的新疫病往往因措手不及危害惨重。动物疫病复杂与养殖场户、兽医的素质普遍不高、参差不齐监测诊断技术薄弱的矛盾非常突出,迫切需要国家对兽医技术支撑体系的强力支持与建设提升。
近些年,受人员编制、资金的限制和检测人员事业心、激励机制及检测治疗成本核算等因素影响,县乡设置的实验室未能正常开展工作的较多,低级重复建设与设施闲置浪费比较普遍,由此影响检测人员、基层兽医和广大养殖场户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和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与验证。国家对社会兽医及其检测机构的培育扶持更加薄弱。政府与职能部门有必要集中资金和人员,建立与养殖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性疫病和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
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和人员是直接从事动物健康相关的防疫、检疫、诊疗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力量,但许多地方依然存在机构不全、人员不足、设施薄弱、管理松懈问题,特别是人员素质并没有显著提高。面对动物疫病的严峻形势,基层兽医战斗力不强依然还是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严峻现实。队伍的薄弱与弱势也影响队伍的凝聚力与工作激情。
基层兽医对推动动物健康、确保畜产品安全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是疫情发现与报告、诊断、控制的重要人员。乡镇畜牧兽医站兽医人员经改制转变成乡镇动物防疫员和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官方兽医,其理论知识、业务技术与快速发展的畜牧业普遍不适应,可塑性不大。乡镇防疫员在业务上主要负责发放疫苗、统计报表等常规防疫工作,对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力不从心,对养殖场户所反映的新问题和上级布置的新任务往往不能以一个乡镇行业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的身份积极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指导并解决问题,没有真正在行业上起到领头羊作用。动物检疫员和监督管理人员以动物检疫与监管、执法为主,对动物疫病防控相关业务逐渐疏远。其实,这些乡镇动物防疫员与动物检疫员(官方兽医)从事单一的畜禽诊疗、防疫注射与检疫操作技能娴熟,但基础理论、文字处理与学习钻研能力普遍不足,尤其从线条直管变成分段分级管理后,负责具体防疫注射工作的转为临时组织的村级防疫员,他们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受专业教育普遍较少,缺乏业务能力,面对目前错综复杂的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问题难以应对。
目前基层兽医出现青黄不接,尤其是高素质兽医严重缺乏,好多事只能面上应付。但是,高学历兽医进入行政事业编制困难,对担任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从事基层动物诊疗、防疫注射工作又不乐意,权衡利弊后多流向宠物诊所、兽药饲料厂家或改行。另外,从每年兽医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招收上来看,一本大学本科兽医报考的少,多为职业技术学院的畜牧兽医大专生,理论与经验均需提升积累。
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问题,能否体现劳动价值、社会地位,也是能否有效激发在职兽医工作与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更是吸引社会有实力兽医进入队伍和学生报考兽医专业及确定职业去向的重要因素。其他如职业培训、人格尊重、干群关系等也是基层兽医业务水平提高和工作热情不可或缺的因素。
另外,目前对动物免疫标识(耳标)、台账等追溯体系建设更为重视,而相对减弱动物养殖场户和基层兽医的饲养管理、防疫与疫病诊治、畜产品安全认识等实际迫切需要技术的培训力度、监测监管力度。防疫员忙于这些技术含量低又烦琐费时费力的工作,反过来又影响防疫与检疫工作有力推进,体现不了高素质兽医的技术与业务能力。
兽医管理及防疫机构、队伍建设、职责追究和培训引导等亟须进一步完善与强化。为提高医生工作积极性,建议出台允许医生流动行医政策,改进职称评定办法等。
依赖疫苗控制疫病而淡漠日常隔离消毒、饲养环境、饲料营养等综合防疫措施,是普遍存在的误区,不少人认为打了防疫针就能保证疫病控制,发病了就责怪疫苗质量有问题。其现状是,一边是政府推行免费发放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每年下计划领购任务并考核,有的质量又不被养殖场户、村级防疫员认可,为此,不领或领而不用现象突出;一边是国家同意厂家生产更高质量同类疫苗推向市场,生产厂家、经销店家众多,还有无批文与经营许可证的直销队伍和兽药饲料店违规兼营疫苗,鱼龙混杂,免疫效果心中无数。
国家应该重点优先扶持与把控疫苗研发与质量,统一规划。对免疫动物出现的疫病,养殖场户、防疫员和厂家自身要及时对饲养管理、饲料、免疫程序及疫苗型号、病原体变异、免疫抑制性疫病等综合分析与考虑,设法找出病因解决问题;从政府层面更要有合理有效的规划、扶持、监测、监管和培训、引导、分析、推广及社会化的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和评价鉴定体系、纠纷处理体系的建设,加大力度确保疫苗兽药质量,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确保免疫效果。查找免疫失败的真正原因,缓解纠纷并指导防疫。
国家对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应该重点考虑与监管。再者,省级畜牧兽医局对疫苗品种厂家时常调整更换,也容易因疫苗毒株、佐剂等不同产生一些新问题,如病毒变异。应加强疫苗与兽药经营的监管与培训,遏制无序竞争与混乱经营,防止误导与乱用。疫苗与兽药是养殖场户控制动物疫病的救命稻草,保证它们的质量和如实标注说明书是防疫治疗的基础,允许选择,不能误导,更不能强制。近些年疫苗兽药生产GMP与经营GSP认证管理虽有提升,但还存在实际从业人员素质低、资格证书租借、门店杂乱、管理粗放等问题。政府要强化宣传指导与监管防范,确保正确使用疫苗和兽药,不能错位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