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兵++周乐++罗威
摘 要:该文针对国防生“卓越计划”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和实战能力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专业课程设置、联教联训培养模式、模拟训练装备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推进“卓越计划”实战化教学。
关键词:实战化教学 “卓越计划” 联教联训 模拟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28-04
Reflection on Scenario-based Actual Combat Teaching of National Defense “Excellence Engineer Project” Cadets
Yang Huabing Zhou Le Luo Wei
(Air Force Early Warning Academy, Wuhan Hubei, 43001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im to reflect on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platform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occupational capacity and actual combat ability of national defense ‘excellence engineer project cadets.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e specialty courses setting and cultivation mode of joint college education and troop training are explored, meanwhile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simulation training equipment and inform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is summarized to promote the scenario-based actual combat teaching.
Key words: Actual combat teaching; Excellence engineer project; Joint college education and troop training; Simulation training
在軍队院校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背景下,2011年空军将“卓越计划”应用到国防生培养中[1],称为国防生“卓越计划”,简称为“3+1”,即前3年在地方大学接受国防生教育,最后1年在军事院校进行任职能力强化训练。普通国防生实行的是“4+1”培养模式,即在地方大学学习4年,再到军校接受1年的专业理论课程及装备课程培训,参与“卓越计划”的国防生则是先接受专业培训再分配工作单位,岗前学习培训时间减少1年,但在军政素质方面与军校学生同等要求,在专业技能和任职能力方面要求相比其他类型学生更为“卓越”。
为突出提升国防生的培养质量,强化国防生“卓越计划”学员的实战能力培养,有效提升学员毕业后的第一岗位任职能力,拉近“卓越计划”教学与实战的距离,有必要在“卓越计划”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1 确立满足第一岗位任职能力的教学内容
为使学员毕业后能快速走上工作岗位,满足第一岗位任职需求,通过座谈交流、部队调研等方式,对“卓越计划”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持续调整,更加突出课程设置的应用导向,强调任职能力培养,注重实战化教学。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专业理论课程更加注重服务装备教学。主要是让课程授课顺序更加合理,从总体来看,要按照军政强化训练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装备原理与技术课程、岗位业务与实践课程、装备生产厂家装备业务与实践课程、毕业设计与考核的顺序进行,其中专业基础理论课程部分涉及课程数量大,层级顺序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需要特别加以注意,应按照光电基本技术、光电对抗基础器件、光电对抗原理、电子对抗装备战术,光电对抗装备原理的顺序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
二是优化课程内容,增设战术指挥课程助力装备实战运用。根据电子对抗技术和电子对抗装备发展现状,对授课内容进行实时更新,确保紧跟军事科技潮流以及部队装备发展趋势,使学员掌握学科专业前沿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增设了30学时《军队基层管理》和30学时《作战基础知识》,由指挥专业教员讲授,提高学员综合能力素质,提高光电对抗技术实战运用效能。
三是优化授课课时,大幅增加了装备相关理论及实践教学学时。包括:调整课程体系总学时量,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保障学员自习自修时间的平衡;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比例,达到理论基础扎实和工程实践能力充分锻炼间的平衡;调整部分首开新课课时量,使之更符合教学实际。
作者所在单位已连续三年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目前的新课程体系基本解决了原课程体系存在的教学力量分散、课程体系结构松散、装备理论与实践教学不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现不足等突出问题,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体系完备。“3+1”卓越计划学员的培养目标与“4+1”国防生学员类似,主要是提高其第一任职能力,因此新的课程体系模块包含了军政强化训练、专业基础理论、岗位任职、岗位实践、毕业设计与考核等体系完备的教育训练内容环节,有针对性的培养空军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军政技兼备、以技术为主”的复合型军官,着力解决国防生学员军政素质偏弱以及“适应周期长、第一任职能力弱、对部队装备训练不熟”等问题。
(2)衔接自然。“卓越计划”培训对象需要面对培训前后专业变化、军地教育理念差别大等现实问题,新课程体系经多次完善,确保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能够前后连贯、难度适中,使其与学员地方大学课程体系自然衔接。如开设的《军用光电技术》课程即可衔接学员在地方大学已学习过的《激光原理》课程,又为学员学习后面的《光电对抗原理》和光电对抗装备相关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突出专业性。“卓越计划”培训专业是部队所紧缺急需专业,而且是先培训后分配,即培训目标是能直接上岗的专业人才而非通用型人才。新课程体系设置充分突出光电对抗专业的特点,削减与光电对抗专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并形成完备专业核心课程小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这四门课程与学员在地方大学所学相关前期课程前后呼应,四门课程本身构成了一个包含光电基本技术、光电对抗基础器件、光电对抗原理和光电对抗装备的要素齐全的有机整体,又能与紧密联系学员在部队的装备操作、维修、训练等实习实践课程,并为学员较好完成光电对抗专业相关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4)注重实践性。“卓越计划”重点是提升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本专业国防生学员而言,就是实质性提升其光电对抗装备综合作战运用和维修保障能力。新课程体系提升了专业基础理论模块中实验课程比例,并形成装备原理与装备实践紧密联系、前后呼应的装备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实验实践教学锻炼学员分析解决光电对抗装备原理、技术与器件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探索符合实战规律的教學方法
实战的基本特征是敌我双方在信息化战场上进行的火力对抗,这就要求实战化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培训对象和教学内容,研究实战背景规律,深化探索面向实战的教学方法[2-4],有效提升“卓越计划”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任职能力。
2.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虚拟仿真与实装一致
实战化教学离不开实装教学,为解决“卓越计划”教学中配发装备少、环境制约大、组织协调难等实装教学的现实矛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以模拟手段拓展装备实战化教学。
一是研制半实物模拟训练设备,延伸实装化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实装教学重工作原理、技术连接和操作使用,轻指标检测、故障维修和技术保障的状况,通过研制光电对抗装备半实物模拟器材和虚拟样机,解决装备维修训练实装易损坏难修复和缺乏必要的维修仪器仪表、元器件及板块模件等难题。
二是进行系统化的体系训练,提升实装化教学层次。转变传统实装教学重单机、单站的单一功能训练,轻系统融合训练的现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5],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相互独立的模拟训练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耦合的系统化训练体系,从而满足多手段、多系统的综合指挥训练需求。
三是设置复杂的电磁环境,突出实装化战场氛围。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6],设置复杂的电磁环境,最大限度地营造逼真的战场氛围,模拟战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不断提高“卓越计划”学员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临机处置能力。
2.2 推进联教联训常态运行,实现院校教学与部队对接
“卓越计划”学员最后1年的任职能力强化培训又可以细分为1个月的军政强化训练(在院校),4个月的光电对抗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及光电对抗装备课程教学(在院校),3个月的部队岗位见习(在部队),1周的装备厂家见习(在装备生成厂家),4个月的毕业设计(在院校)。
这种院校与部队交叉进行的联教联训是“卓越计划”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对院校教学向部队靠拢、提高实战化教学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7-8]。推进联教联训常态运行,应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要突出联合教学与联合演练这一主要形式。联教联训包括参观见学、联合教学、联合演练、装备运用研究等多种形式,其中联合教学与联合演练是主要形式,充分利用院校、部队、基地和科研机构资源,开展院校与部队之间的联合教学与联合演练,在演练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对接,探索“联教、联演、联导、联评、联研、联保”的新路径。
二是要突出装备运用研究这一重点内容。在装备运用上,主要包括作战指挥、装备部署、装备操作、装备保障等。通过院校教学与部队实装操作相结合,在装备实际运用过程中,最大化发挥装备的作战性能和效能。
三是要突出完善机制这一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确定联教联训主体单位,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任务下达规范,形成自上而下的训练任务下达机制;建立常态化组织领导体系,形成简约高效、职责清晰的协作领导机制;建立装备保障模式与标准,形成上级保障与自我保障相结合的联合保障机制等。推进联教联训常态化、规范化运行,提高实战化、开放式教学水平。
3 搭建类似实战环境的教学平台
建设实战化教学平台的目的在于为实战化教学服务,为培养“卓越”的实战化人才服务。实战化教学要体现实战的对抗性和严酷性,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性,以主动设计和模拟预演的方式搭建多种形式的实战化教学平台。
3.1 围绕开展实战化情境式教学推动模拟化训练装备和教学环境建设
实战化情境式教学,即将教学融入到创设的实战情境中,使学员在这种情境中形成对实战的直接感知。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实战化情境的构建,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模拟化教学平台做支撑。从实战化情境的构成要素来看,模拟化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模拟训练器材和模拟训练环境。首先,需研制装备操作训练模拟器材,通过模拟装备的使用性能、运行规律和战技术特征,满足学员进行装备技术原理、装备操作要领和专业协同训练的需要,以锻炼和提高学员在近似实战条件下使用装备的能力[9]。其次,要构建模拟战场电磁环境,利用各种辐射源信号模型,研制电磁环境模拟设备,动态重构电磁环境,为实战化教学创造接近真实的战场电磁环境。解决教学训练科目理想化、程式化、脱离实战的问题,使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3.2 围绕开展实战化对抗教学推动网络化教学训练平台建设
根据院校教育“高于部队”的要求,结合院校难以开展实地实兵实装对抗的实际,网络对抗方式将成为院校实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开展实战化的网络对抗教学,首先要加强网络化的对抗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作战指挥训练、装备虚拟操作训练、网络对抗等实战化教学应用系统,为学员实施网络对抗演练创造条件。
其次,要搞好网络对抗信息资源建设,应根据院校实战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和信息资源分布情况,明确信息工作规范和资源开发环境,分类组织信息资源上网,建设特色鲜明的各类专业数据库,服务于实战化教学和训练;开发电教教材、网络课程、“MOOC”等,实现平时训练、实战演练和重大教学活动等资源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共享。
3.3 围绕开展实战化推演式教学推动信息化教学训练资源建设
战例研究是实战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院校教学中的战例研究,过多拘泥于案例的选择和讲解、研讨和互动上,其表现形式缺乏实质性的突破,不利于学员实战思维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依托现有网络平台,将模拟仿真与战例教学结合,并嵌入到课程教學过程中,实现“战例+网络模拟”的有机融合,传统的战例教学将呈现出全新的表现形式,形成一种能够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自主学习、问题探究、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协作交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通过提供更加逼真的案例环境和时空,模拟出过去、当前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类案例事件的全过程,并支持对案例进行多变量、多结局的模拟推演[10],以达到对战争和军事理论研究学习的目的。作为这种教学模式的支撑,教学条件的建设不仅要具有推演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综合的教学信息资源和环境。从网络模拟推演的实现来讲,需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推演系统做支持,这就要求要有对应的、以权威资料为基础而构建的集成数据库。因此,要构建有与推演式教学相配套的教学环境,形成集网络平台、实践基地、专业研修室等教学条件于一体的综合化学习环境。从学员学习的角度来讲,推演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员为全面、彻底洞察战争规律,必须借助一切手段去查找、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以解决推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学习的场所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室,还应包括图书馆、网络、研修室等;学习的时间也不能仅限于传统的课堂,学员必须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熟悉、研究、讨论问题。这就要求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信息资源,使学员有处可查,为教学提供保障。
4 结语
军校主导、地方大学和作战部队共同参与的“卓越计划”联合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员的专业技能和岗位任职能力,在“卓越计划”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与实践,对于推进“卓越计划”实战化教学,突出“卓越计划”学员的实战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2] 肖学祥,郭梅初.基于信息技术的院校实战化教学条件建设[J].国防科技,2013,34(3):78-80.
[3] 甄志国,刘军.对军事基础课程构建实战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思考[J].军事体育学报,2014(3):123-125.
[4] 马志松,牛涛,余洪利.陆军作战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J].继续教育,2013(11):64-66.
[5] 沈宁,众静玥,王逢东.无线通信实战化教学体系构建[J].国防信息学院学报,2013(3):34-37.
[6] 高博,黄昉,候春牧.虚拟现实技术在美军实战化训练中的应用及启示[J].国防科技,2014,35(2):94-97.
[7] 吴东升,董同利.着眼打赢要求构建军事地形学实战化教学模式[J].军事体育学报,2014(3):117-119.
[8] 种明富.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格局的对策思考[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27(1):116-118.
[9] 赵冀鲁.新形势下提高集团军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的研究与思考[J].国防科技,2014,35(2):1-4.
[10] 高博,雍成纲,黄成军.西点桑赫斯特竞赛对学历教育院校实战化训练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 36(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