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升+桂志刚+刘慧鑫
军工企业在自身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鲜明特点的军工企业文化,如何让军工企业文化落地,是每个军工企业都应重视的问题。军工故事恰恰是军工企业文化成长的沃土。通过挖掘军工企业发展中的军工故事,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而生动地、真实地展现军工企业文化内涵,提升军工企业文化的内外传播和文化认同,促进军工企业文化落地。
军工故事军工史上不朽的丰碑
军工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军工故事不断演绎的过程,军工故事既是军工企业文化的重要主体构成因素,又是军工企业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军工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批军工人经过艰苦闯关实现浴火重生,推动着军工事业的创新发展,其中一些人为了加速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但他们无怨无悔,创造了军工企业的传奇。有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钱学森、邓稼先、吴大观等著名科学家,他们每个人的生平都是军工故事可供挖掘的宝藏,是中国军工史上不朽的丰碑;还有很多奋斗在科研生产一线默默奉献的广大军工干部职工,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为了军工事业兢兢业业,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
作为一家具有64年历史的国有大型航空研发制造企业,中航工业哈飞始建于1952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其军工企业的属性、军工产品的背影、近乎传奇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丰富的军工故事素材。充分利用好这些独有的宝贵资源,开展大胆的创新实践,必将使中航工业哈飞的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呈现新亮点,并为其他类似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吸收军工故事精髓传承军工文化精神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优秀的军工文化塑造出中航工业哈飞的魂与魄。走进中航工业哈飞,所到之处,所见之人,都能强烈感受到军工文化散发出来的魅力。
在中航工业哈飞成长、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优秀的军工文化底蘊,形成了一种富有拼搏、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支撑着企业生生不息。一代代哈飞人承载着国家使命、书写着蓝天责任,北疆创业,风雨无悔。中航工业哈飞已经收集整理出了哈飞优秀军工故事25篇,内容包括企业发展经营重大事件、科研生产典型故事、爱岗敬业模范人物、工作生活凡人小事等,军工文化特征明显且独特。
一是故事里既有企业发展的光辉业绩,也有探索和挫折的艰难历程。在《昨天的海豚,今天的直九》故事中,中航工业哈飞时任领导班子面对上一代产品停产,万人企业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为了解决职工的生存问题,更为了中国直升机产业的发展,果断决策,全额贷款,引进法国“海豚”专利技术生产直-9直升机,由此使中国直升机制造技术一步跨越30年,成为哈飞人30多年来生存的最大后盾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创造纪录的“双一百”》故事中,讲述了哈飞人在1971年奋力拼搏、发挥极限,破纪录地完成了102架直-5、100架轰-5的批产交付。但同时,由于受当时“文革”不良思潮冲击,大量工序走了“捷径”,造成了很多技术和质量隐患,由此带来的修理工作给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体现了哈飞人痛定思痛、理性而冷静的反思精神。
二是故事里体现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军工企业就是要与国家的命运密切联系,这一点在中航工业哈飞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圆梦直九进港时》故事中,为壮我国威、扬我军威,哈飞入夜以继日,在生产攻坚期间,总装车间班长李树棠不顾自己身患肺癌的严重情況,主动请缨“让我回车间吧,多干一点是一点,算我尽最后一点力吧”。12架直-9B按时交付,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打来电话:“工人们的表现实在感人”。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哈飞人。直到今天,也是新生入厂文化培训必讲的故事。在《伟大的援建》故事中,为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及行业内新厂建设,中航工业哈飞支援到兄弟厂所的干部职工计3300余人。1968年,在国防工业系统召开的“815”会议上,决定哈飞再抽调1960年以前入厂的480名等级工人支援贵州新厂。这意味着有480名工作至少8年以上的成熟工人要被调走,这480名工人对中航工业哈飞同样重要,中航工业哈飞以大局为重,组成了“支内办公室”,开展选调审批、人员调往和家属搬迁工作,不久,400余名生产骨干和大批设备就到达贵州。无论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还是人们难离故土的当年,这都堪称是一项伟大的援建。用这个故事来阐述“航空报国”的企业核心理念,获得了无数职工的理解和赞同。
三是故事始终能够与时俱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题,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同样一个故事,在不同年代具有不同意义,会有不同解读。在《二次创业》故事中,中航工业哈飞在上世纪80~90年代,面对军品订货不足的严重现实,积极贯彻“军民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经营方针,千方百计,大上民品。除了享誉神州的“松花江”面包车,机电产品,液化气钢瓶、儿童游艺飞机、铝合金标枪、次氯酸钠发生器等产品,也都为企业渡过那段艰难的岁月立下大功。而在建设汽车“一号线”和“二号线”时期,厂长带头,全体员工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参加义务劳动,节省了大量的基建成本,确保松花江面包车及早投入市场。这段近20年的岁月是哈飞物质产品最多元、精神产品最丰富的时期。选取不同的素材,截取不同剖面,即形成不同版本的《二次创业》,可以体现出“奉献精神”“竞争意识”“团队品质”“创新思想”等主题。对于今天乃至未来的哈飞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传承军工文化理念打造优秀军工故事
近年来,中航工业哈飞在生产经营上实现井喷式增长,员工的思想觉悟、精神面貌、工作状态也有了长足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中航工业哈飞传承历史,以弘扬军工文化、献身国防建设为使命,以提高素养、再造航空人魂魄為根本,以塑造品牌价值、提升文化软实力为重点,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突出个性的哈飞文化,确立了“铸魂、聚力、育人、塑形”的工作目标,以军工企业严谨细致为特色,注重讲好军工故事,打造创新的企业文化。讲好军工故事这一已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必将在后续的军工企业文化推进中起到更大作用。
我们也注意到,在讲军工故事方面,中航工业哈飞还远谈不上是军工企业的高手,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军工故事的主题和内容上说,有的军工故事讲得并不那么流畅、那么感人。比如把领导者的本职工作夸高夸大,把集体的成绩一般统计在某个劳模名下。有的军工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主流价值观,比如在讲科研故事时还喜欢强调“时间紧、任务重”,还总是渲染加班加点的重要意义,总喜欢选取家人生病也不回家的细节。在讲军工故事的范围方面,还不够广。对那些负有宣贯军工企业文化主体责任的各级企业管理者和各级企业文化管理者来说,往往是上层讲得少,或许是领导者不喜欢在众人或下级面前情感外露太多;底层讲得多,难免借题发挥发点牢骚;老职工讲得多,可能是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某种纪念并顺便“刷一下存在感”;年轻人讲得少,对过去了解得少也缺乏足够的认同。这些问题,在其他类似军工企业中也普遍存在,有时会造成企业文化管理者对讲军工故事这种传统文化传播形式的轻视和误读,而选择脱离企业实际的“声光电”等所谓现代传播方式。
对于如何传承军工文化理念,打造优秀的军工故事,一是要找准好军工故事的魂。对于军工企业文化来说,一个好故事的标准是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宗旨理念相符合。一个崇尚集体主义的企业最好不要过于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主旨;一个崇尚入木精神的企业应该抛弃以加班加点牺牲个人幸福的典型故事案例。按照目前中航工业哈飞以及其他类似军工企业的企业宗旨理念,好故事的魂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宗旨理念为基础,应突出报国、敬业、创新等时代主题。
二是要推开藏着军工故事的门,好故事藏在基层,大量的计划分解落实在基层,产品的流转在基层,基层职工的喜怒哀乐往往是企业最生动的表情,来自基层的故事往往最鲜活、最动人,而把来自基层的素材整理成故事讲给基层职工时,他们往往能够给予最大的理解和肯定。好故事藏在人心背后,領导者那里不是没有故事,而是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因为工作性质,他们往往会面对普通员工难以体会的孤独和茫然,也会体会到独特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但他们往往不愿意轻易表露,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管理者能够更多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以故事的形式塑造出相对真实和完整的新时代企业管理者形象,避免不同层级间因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误解和隔阂。
三是要争做有故事的人。每个人天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对于负有企业文化宣贯职能和作为践行主体的企业管理者以及企业文化工作者,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不断对军工企业文化进行思考,理解好军工企业的战略和愿景,提炼出丰富的军工文化故事,在军工故事的宣传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将新故事、好故事不断加入,使之常变常新,让员工及时感受到自己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足迹,从而产生强大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并激励员工自觉地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多、更新的故事,使军工企业文化不断得以创新和提升。
对企业而言,三年靠产品,五年靠品牌,十年靠管理,百年靠文化。军工故事是塑造军工企业文化最有效的形式。优秀的军工故事可以驱动产业,优秀的军工故事也能铸就品牌。內容为王,首先要“打造”故事;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还要“讲好”故事。通过各种方式向员工传达军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塑造军工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军工企业文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