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11日,追授姜仕坤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荣誉称号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并举行姜仕坤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李春惠,晴隆县委副书记王琴,晴隆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贺伯果,姜仕坤同志女儿田姗灵从不同角度,全面生动讲述了姜仕坤同志的先进事迹,本刊对四人的讲述进行摘登。
姜书记曾四上兰蛇坡。大田乡兰蛇坡村位于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是黔西南州最后一个通电的村。
兰蛇坡全村800人全是苗族同胞,祖祖辈辈以种苞谷为生,贫困发生率超过80%。而全县的情况是,贫困发生率超过50%,意味着几乎每两个晴隆人就有一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改变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开开会,喊喊口号就可以解决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落到实处还是要靠行动。一次次到地里、猪圈、羊圈了解真情况,一次次苦口婆心动员村民改种,一次次掰着手指头给老百姓算账,这些都是姜书记去兰蛇坡的工作,同时也是教干部们在贫困村怎么工作。如今,兰蛇坡有近一半的土地种上了经济作物烤烟,许多农户靠养殖翻修了旧居,盖了新房。
身为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姜书记工作强度很大,白天频繁下乡、调研,晚上看材料、开会。扶贫联系点上的特困户,每家都要走到;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环节都要仔细斟酌。
采访中我听到一个细节,一次下乡回来,疲惫的姜书记抬起一条腿架在凳子上休息,周围的同事都笑出了声,原来,他的鞋底已经磨穿了,而他却浑然不知。一个磨穿鞋底的县委书记,没人知道他总共下了多少次乡,爬了多少座山。
提灯行一路,照亮身后人。我们相信,更多的“姜书记”将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他们将带领干群在脱贫攻坚中攻坚拔寨,他们将带领干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脱贫攻坚铸忠魂
王 琴(晴隆县委副书记)
作为书记的助手,我见证了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在异常贫瘠的土地上耕耘坚守。
2010年,姜仕坤任晴隆县代理县长。上任伊始,姜书记说:“越是接近年关,越要走访贫困户。”在大田乡董箐村,姜书记走了一家又一家,当目睹一位老乡家里只有一口半边锅时,姜书记含着眼泪从兜里摸出两百元钱递给老乡,他说:“买口锅回来,先把年过了,过完年我们一起想办法。”
第二天,姜书记带着相关工作人员,先后到上级发改、财政、扶贫等部门汇报工作,争取得到支持。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县所有的贫困村。
晴隆山高坡陡谷深,修路成本高。姜书记带领大家四处奔走筹集资金,跑遍了省内所有银行。终于,有两家银行被他执着的精神所打动,给了13亿基础设施建设贷款。6年来,姜书记带领大家改造、新建城乡道路2000公里,许多边远村寨都通了车。县城人口、面积都翻了一倍,城镇化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晴隆因地理、气候的优势,出产上乘茶叶,高端成品茶可卖到几千元一斤,而农民出售的茶青1斤仅能卖20多元,茶农收益不高,没有积极性,茶产业难以规模化发展。
姜书记深入调研后通过建茶青交易市场,引导市场调节,提高茶青收购价等一系列举措,很快收到成效。老百姓的收益提高了,种茶的积极性高涨,全县每年新增茶园过万亩。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4.7万亩,茶农每年收入超过亿元。
姜书记带领大家乘势而上,大力发展“羊、茶、果、蔬、烟、薏”六大产业,老百姓的收益大幅增长。6年来,改良、种植草地78万亩,羊出栏100万只,群众收入翻了一番,贫困人口减了一半。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姜书记提出旅游脱贫的工作思路,将二十四道拐打造成知名景点。近年来,在大小黄金周,晴隆的餐馆、旅馆全部爆满。
如今,晴隆的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旅游脱贫有成效了,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在这关键时刻,姜书记却累倒了。
我心中的好书记
贺伯果(晴隆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刚到晴隆的第一天,我送姜书记到宿舍,他看着两只大水桶,问我这是干什么用的。我说:“县城是分时段、划片区供水,这是用来装水的。”他看着大水桶自言自语地说:“县委书记住的地方都没水,老百姓的家会是什么样?”第二天他就到水厂调研,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全县56个贫困村。
为了找对致富的门路,他走遍晴隆的山山水水,先后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心的水、电、路问题,有力推动了羊、茶等六大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每次姜书记下乡都要问养羊的情况,进村入户总是先钻进农民的羊圈里,无论再忙,一个月都要跟养殖专家见上几面,三天两头通电话,半夜想到问题还打电话探讨,最后想出了以吊脚楼的结构做成“羊宿舍”,治好了潮湿导致的羊腐蹄病。短短的六年时间,草地畜牧业飞速发展,种草养羊脱贫致富的农户不断增加,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姜书记的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唯独少了他自己。多次出现身体不舒服,我们劝他去医院看看,回答总是那句话:“等忙完这阵再说。” 姜书记就这样坚持着,可是谁都没有想到,他还是没有扛过去,永远离开了我们。
爸爸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田姗灵(姜仕坤同志女儿)
每晚10点50分的下课铃声响起,我总会飞奔回宿舍,去接听爸爸的电话。爸爸的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管我。从初中开始,我便寄宿学校,所以约定每天晚自习后他和我通个电话,因为学校规定晚上11点30分关电话,怕错过约定时间,就在手机上设置晚上10点55分的闹钟,提醒和我通话。这个约定一直陪伴了我在中学的六个年头。
今年4月10日晚上的10点多鐘,我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已经到了广州。可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是我和爸爸的最后一次通话。就在第三天,爸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时,我发疯似的往外跑去,泪水止不住地流,忘记了穿鞋,脚被磨出了血,也丝毫感觉不到疼痛……那一刻,我多么希望那个熟悉的号码再次闪现!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呼唤我的乳名……在收拾爸爸遗物的那天晚上,爸爸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原来他还一直保留着和我通话的这个10点55的闹钟,可是,我再也听不到爸爸的声音了。
平时难得有时间与爸爸相处,回老家就成了我最享受的时光。老家走马村是一个苗族寨子,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爸爸到晴隆工作后,发现那里的自然环境和老家非常相似,就把晴隆县的脱贫经验介绍给老家的乡亲们。每次回老家,乡亲们都会围着爸爸问很多关于发展产业的问题,爸爸每次都耐心的解答。
虽然爸爸走了,但他的温暖留在我的心里,爸爸,我会努力振作起来,照顾好妈妈和爷爷奶奶!做一个像你一样脚踏实地、爱学习、负责任、有爱心的好姑娘!爸爸,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