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环 宋婧 薛敏 田琛峰
【摘 要】许多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就业观念、就业心理方面准备不足,同时学校在对学生就业指导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从而构建起一种以学生需求为主,能够适应目前学校情况的新的职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学生的就业日益走向市场化。大学生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多样化使他们在择业、就业中面临更多的选择,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越来越显得重要。
1 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意识薄弱、就业能力不足,求职技巧欠缺、择业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对就业前景存在渺茫或恐惧心理等,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比较普遍的现象[1]。因此,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有利于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职业,也有助于用人单位选择理想的人才,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2 职业指导的现状
对于我院而言,大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各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师资基本是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干部和辅导员。而此类人员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认识体验,但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职业指导业务培训。因此,大学生职业指导人员的整体水平不算很高且参差不齐,缺少专家化、专业化的“气质”。
2.2 职业指导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研究[2]
目前,高校对学生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随意性较大,内容不丰富,只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缺乏职业指导工作本身的科學性和规律性。许多人误认为帮助学生寻找到职业,找到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职业指导所要完成指导功能远非如此,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中做好思想上,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以及培养职业决策的能力。职业指导的内容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而设计,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全程性。
2.3 职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主要是讲座。一些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也就是教师“讲”给大家“听”的单向形式,更多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专家个案咨询、小组讨论、就业市场模拟、情景教学模拟等方法的运用普遍缺乏。案例教学的运用更不普及,同时也缺乏丰富的比较全面的适用于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优质教材。
3 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对象为西安文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大三大四415名学生。本次调查的问卷由20道题目组成,内容涵盖了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就业心态等四部分内容。
3.1 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结果
从调查统计数据看,35%的学生认为上大学是完善自我,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提高个人修养。30%的学生认为上大学生是为了取得文凭,大学文凭更多是一块敲门砖,文凭关系到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多数学生最想进入的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自身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及学习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个人素质。对于大学期间是否进行职业规划一项,仅有42.5%的学生有规划,但是没有相关行动。25%的学生对于大学规划很茫然,觉得自己在就业上没有优势;30%的学生选择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争取拿若干证书,或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对于国家鼓励创业,提供优惠政策,62.5%的学生有创业意向,但认为刚毕业没有经验,先积累经验再说。62.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已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2 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分析
从上述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但对于自身缺乏必要的行动。能够较为明晰的看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明晰自己身上缺乏素质,但是不能针对此做出具体的行动。
3.2.1 择业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从入校开始就很高,这种高期望值历经四年更加高涨,但是竞争力的缺失和自信不足在求职应聘中的一大主要问题。
3.2.2 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可是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对吃苦耐劳恐惧,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
3.2.3 能够认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的,但是自身素质欠缺且培养不够
大学生就业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对于此,大学生认识十分明确,但是有些人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3.2.4 职业指导类课程效果不明显
学生希望学校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但却只是单方面的呐喊,并没有将学校专门所开设的职业指导类课程与此关联起来,课程仅仅是课程,需要仅仅是需要,二者并不能很好的融合起来。另一方面,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过程中,主要面对的是大一、大二学生,对自身能力培养认识不足,不能充分融入到职业规划课堂中去。等到大三大四面临就业,忙于找工作,准备考研,却把课堂上老师精心准备的,自己苦苦寻找的就业考研助力剂抛之脑后,就业中处处碰壁,缺乏就业技巧等。再次,我院的职业指导课目前还是选修课形式,采取的是大班教学,再加上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较少,又是选修课,这本身也导致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关注度较低。
4 构建适合本校的职业指导体系
通过此次调查,针对我校目前存在的职业指导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4.1 实行职业指导全程化、系统化
由于大学生处于职业发展的成长期,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意识都不太稳定,所以要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职业指导,即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的学生生涯和人生规划中。
4.2 加强高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应建立完备的职业指导机构体系,即学校——院系——学生体系[3]。并对校、院两级职业指导中心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其次,要合理配置职业指导队伍构成结构,职业指导队伍从构成上应有职业指导专职教师、辅导员、政工干部、优秀校友、校外职业咨询师、专业课教师,并且要逐渐加大职业指导专职教师以及优秀校友,校外职业咨询师的构成比例[4]。最后,要提高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一方面,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并鼓励职业指导老师通过职业咨询师资格考试以及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另一方面,通过聘用一些具备丰富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充实到高校的职业指导队伍中来,利用该部分人带动校内职业指导人员,共同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燕冰,谭汝金.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
[2]宝小清.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与内容[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3]李宏,罗春丽.我国高校职业指导问题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 .
[4]孙素芳.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职能及其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