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歌
身着精致的西服,彬彬有礼的待人接物,若非事前知晓,初次见面的中国人都会将张荣先生当成当成日本人。
旅日多年,收藏家、拍卖人张荣先生对日本收藏市场有着自己的认知。
收藏启蒙
喜爱传统文化的张荣在江南长大。
张荣的书法老师是浙江著名书画家许竹楼先生,许先生的父亲是中国国民党早期军事领袖许崇智将军。将门出身的许先生,幼年曾受吴昌硕指点,青年时曾与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高剑父、唐云等艺术家研习绘事。许先生的收藏颇丰,至今,张荣还记得在许先生家看到珍品时感受到的震撼:“那种美是不能忘记的”。
自此,对美的追求成了张荣的一种信念。
15岁那年,他在地摊上偶见一只小瓷罐,立刻被吸引,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那是他省吃俭用积攒的零花钱。
弃医从艺
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是张荣儿时梦想,成年后顺利实现了这一职业规划,在杭州行医。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张荣始终放不下。“医生是高尚的职业,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只是,这样的职业打动不了我的心。我最喜欢的依旧是艺术品。”抵挡不住诱惑,张荣在业余时间从事起第二职业:文物收藏,还开了间收藏店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涌动着波澜壮阔的出国潮和下海潮。想看看外面世界的张荣顺着潮流到日本求学,仍以医学为业,学成在日本扎了根。
在日本,张荣有幸接触了大量中国古代艺术品,尤其是宋元以前的遗物。治病救人的他面临着选择:做医生,还是做文物。虽然不合,他还是遵从内心选择了文物收藏业,将爱好变成了职业。
凭着对收藏文化的领悟力,张荣的荣和株式会社很快在大阪及日本艺术品市场立足。也很快,张荣意识到“拍卖”对传统古董经营模式的冲击。
相对封闭的日本艺术品市场,以古董商为主体,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巨头相继走了麦城。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深入,尤其中国收藏家的崛起,日本收藏的中国文物从溪流到潮流般地涌向中国文物收藏市场,公开而透明的拍卖形式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艺术品市场的运营环境彻底变化了。
张荣预见到了市场的变化,于是,与朋友上和先生成立了关西美术竞卖株式会社,上和先生负责书画业务,他负责瓷器工艺品业务。
身份转换并非易事。医生跨界古董商是由快节奏转入慢频率,古董商到拍卖人则是慢频率进入劳累模式。“荣和公司每年不需要操多少心,利润足以支持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而拍卖要在一定时间内征集拍品,协调关系,劳心费力。
投入就有回报,自2013年10中旬首拍,关西竞卖名声渐起,业绩稳步提升。
解析日本
进入21世纪,随着日本收藏家的世代交替和中国市场的强势攀升,日本充当起中国文物市场供货者的角色。但中国收藏者对日本收藏市场了解并不深。
“日本人向来尊崇中国古代文化,喜欢两宋旧物。这与日本人的民族性和审美取向有关。日本人对宋瓷的理解不亚于中国人,且更有情怀。”张荣举例:谈艺术品,中国人首先关注价格,日本人则是探寻艺术品之美。正因为如此,日本才能保存那么多中国历史文物,有那么多的收藏大家和企业收藏,“出光美术馆、三井文库、静嘉堂文库、松冈美术馆等是企业文化的产物。”
主导艺术品市场的古董商渐趋与拍卖行合作,但“古董商保守,外人很难渗入其核心。”与日本古董商圈子一样,外人融入日本收藏家圈子更难,需要诚意、人脉和时间,价格倒是次要问题。
“日本古董商有真实和豁达的一面。”张荣回忆,曾在一家古董店看中了黄花梨镶嵌螺钿镜箱,遗憾已被著名古董商坂本五郎先生预定。“店主池田先生是坂本先生徒弟,也是我的朋友,我就请他打電话给坂本请求惠让。坂本先生认识我,听说我喜欢,就豁达地让给了我。”
发掘历史
到日本淘宝一度是收藏圈的时尚潮流。这种表象的背后是中国人的文化自尊和自信。
中国与日本有千年交流史,日本沉淀了丰富的中国文物。“简朴的高古瓷在日本的传世量很大,繁缛的明清官窑反而稀罕。在老一代日本收藏家眼中,明清官窑瓷器是工艺品,而非艺术品。曾经,一件很小的宋瓷就可换一栋房子,这是今人无法想象的事。”青铜器、茶具等也有相当存量。张荣认为,从商业角度衡量,制作精良的明清官窑瓷器已到了瓶颈期,而高古瓷成长空间大。“高古瓷、青铜器、茶具及文房用品将是未来市场的热点。”
拍品征集就是发掘历史的过程。对此,张荣深有体会:“深受汉唐文化影响的日本人认为,唐物是真正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作品。在日本人热衷的茶道中,高古瓷地位高贵。日本传统建筑也与高古瓷协调。”这些日本理念加深了张荣对祖国的认知和情感。
敬畏市场
目前,市场环境不甚理想。“拍卖行林立,拍品质量参差不齐,负面效应挫伤了市场人气。”张荣认为,“但在日本还是能淘到宝的。价位较低和拍品真实性相对较高是日本市场的优势。”
“关西竞卖没有苏富比、佳士得这样悠久的历史、卓著的声誉和庞大而稳定的客户群体,也没有中国拍卖行的资金力量。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即对日本市场的了解。”张荣介绍,关西竞卖“不争第一,但求真实”,瓷器工艺品业务明确以高古瓷为主线,以明清官窑、青铜器和茶道具为辅,“拍品95%征集自日本本土,迄今,高古瓷业务约占公司业务的三成。”就拍卖而言,“我们做市场,不是做金额”,比成交额更重要的是市场认知度。
中国买家是日本市场的主力。以往,中国买家凭热情扫货,如今以利润为重。在中国买家转型过程中,适当引导中国买家的审美趣味将获益良多。这是今后关西竞卖的着力点。
日本有丰富的货源,却也非取之不尽,中国拍卖行的加入,使货源争夺战更趋激烈。“在货源、客源分流的情况下,提升拍卖行的综合服务能力,货源上必须有硬货、清水货(即很干净的拍品),才能将拍卖做好。”张荣感叹,“市场是个在不断活动的生物体,唯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