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花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点带面,对参与健身锻炼者进行研究,在其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甘肃省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希望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对全民健身的重视,促进全民健身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锻炼;健康;运动;对策
0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和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多。居民已从过去简单地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逐步发展到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体育健身市场正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提升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统筹、组织、协调、配置社会公共体育资源,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已成为各级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为提高全省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積极贡献。“十三五”时期,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健康甘肃建设的有力支撑。为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精神, 为此,我省制定本实施计划。
1 我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预期的目标
按照新一轮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我省提出到2020年:市州、县市区体育场、体育馆或全民健身中心,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此外,在以往建设的基础上,我省还提出了推进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提升工程,即:每个市州建成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或滑冰馆、全民健身中心等1场2馆1中心,每个县市区建成体育场、健身广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等2场1馆1中心,每个乡镇(街道)建成不少于开展4个体育运动项目的综合健身场馆。
更应该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新一轮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我省还部署要利用河西、中部、陇东南三个区域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实现每个市州有1项国际或国家级体育品牌赛事,每个县市区有1项省级体育品牌赛事,每个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有1项固定的体育赛事;首次提出体育消费总规模的目标,把全民健身作为甘肃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2 目前我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效
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一直是制约我省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自启动实施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以来,全省大部分市州建成了体育馆或全民健身中心,11个市州拥有了公共体育场;86个县市区中有49个建成体育馆或全民健身中心,58个建成公共体育场;1228个文体活动站实现乡镇全覆盖,实施了346个较高标准乡镇农民健身提升工程,建成500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和11012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累计实施雪炭工程、民康工程46个,建成笼式足球场55个、全民健身户外营地15个,以及健身广场或体育公园158个。
3 影响我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主要因素
3.1 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缺失
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指在大众健身中从事技能传授、科学指导和组织管理的相关人员。体育指导员是开展大众体育的基础,作为全民健身的指导者、传播者,其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效果。本人在走访过程中,许多健身者周围基本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许多居民也并不知道应该听从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进行锻炼。具本人观察,正是因为专业人员的缺失,才让我省的许多锻炼者不能科学的进行锻炼,使得健身锻炼的功效大打折扣。
3.2 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缺少
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匮乏一直是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是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也是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载体,同时,一个省的体育场地的规模与建设水平也是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省在各大小城市里,由于人口众多,体育场地和设施是严重紧缺,体育锻炼者们经常处于抢占地方而起冲突。可在农村,地广人少,但是政府机构却又不重视,锻炼者们也没有场地去锻炼。场地的设施坏了也没有人及时的去修理,致使很多的锻炼设施成了摆设。
3.3 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很多益处,男女老幼都可参与。但怎样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根据各人的身体情况,各人锻炼的要求不同,目的也不一样,如运动员要求提高运动成绩,为国争光;多数人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有不少人是为了减肥、健美,以保持青春的活力。目的不同,锻炼的方式、方法自然也有所区别。但据本人了解,很多体育锻炼者是盲目的从众心理,对自己的身体适合什么样的运动项目、运动多长时间,一点都不了解,只是觉得自己喜欢,殊不知这样会给自己带来生命的危险。比如:有关节病的不适合打太极,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过长。但是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他们认为只要进行了体育锻炼就会延年益寿。
3.4 相关部门对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欠缺
本人在调查中发现我省许多群众只是听说过全民健身计划,对计划细节并不了解。在锻炼人群中大多数锻炼者并不了解健身的具体作用,只是简单的知道对身体有益。在锻炼方法上许多人是通过观察他人的动作来进行模仿,并不是从有效渠道去科学的学习。而且对健身的认知态度上许多群众只是抱着随便玩玩的态度,甚至更多锻炼者不习惯持续性的进行锻炼。他们更多的健身方式还是散步,或者跳集体舞。在各种宣传媒体上也很少见到大篇幅介绍健身的版面。综上所述,主管部门将重心放在了健身工程有形物质的建设上,而没有注意去引导使用健身的主观个体上。国家通过制订长远计划旨在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并不是单单注重政绩,寻求健身路径的数量。基层单位应该抓住重点,一方面紧抓健身路径质量和管理,一方面要积极有效的宣传健身计划的公益性,让群众全面的了解到全民健身的意义,引导更多锻炼者进行科学的、有效的体育健身活动。
3.5 缺少完善的全民健身法律保障
全民健身条例是指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由国务院制定,于2009年8月30日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法规。可是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公共体育法律法规是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依据,但作为我国体育领域中基本法的《体育法》中并没有关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原则性规定或者具体制度构架。目前正式文件中提到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只有国家体育总局的“十二五”规划,其中多处对体育公共服务作出了阐述,但是这种规划的法律规制效力非常有限。我省也不例外,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处于缺乏法律支持的状态。
4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对策
4.1 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国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群体健身活动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我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需要一大批具有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并有较强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能力,高校体育系应发挥教学资源优势,把为社会培养体育指导员作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以《社会体育指导員技术等级制度》为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训出一大批有热情、有能力、懂技术、懂理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实现每个城市社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和全民健身站点配备1名以上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
4.2 增加并科学布局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
科学布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为群众健身创造便利条件。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制定《甘肃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标准》,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加强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与提档升级,并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4.3 提高群众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要保障它的顺利实施,必须以系统的全民健身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为先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摆脱全民健身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让群众在科学健身活动中享受到体育强身的实效,达到增强国民体质的目的。因此,我们有责任做好社会体育科普服务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逐渐建立科学健身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科学健身方法,科学地组合不同类型的锻炼内容。以科普宣传和健身咨询为主,通过社区体育辅导站等组织,开展日常的健身咨询和指导服务,提高群众的科学健身意识。
4.4 加强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工作
加强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宣传媒介,通过开办全民健身公益讲座、播放体育宣传片、开办体育专栏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全民健身知识、方法和赛事活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体育健身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科学健身内容。深入挖掘我省特色文化,在建设体育文化长廊、体育文化公园、体育文化广场、体育文化街、体育生活化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时,以歌舞、动漫、视频、文化导识、景观雕塑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立体呈现,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文化氛围。
4.5 建立完善的全民健身法律保障
建立完善全民健身法律保障,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甘肃省全民健身条例》,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健身权益。建立健全我省全民健身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强化体育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和公共健身场地的监管,提升群众健身安全保障水平。督促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用地。鼓励社会资源为体育社会组织和健身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法律服务。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2]甘肃日报.
[3]兰州市全民健身指导实施方案.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