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君
内容摘要:曹雪芹浓厚的国学底蕴,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给予人物多种暗示,不管是其人物命运、人物性格,还是故事情节发展,我想这也是高鹗能够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其中暗示方式有多种,其中三种最容易让人记住,茶酒名谐音、人名谐音、人物判词。
关键词:悲剧 暗示 谐音
曹雪芹笔下的《石头记》在作者灰色人生下谱写形成,多年的呕心沥血,却顿笔在生命的陨落。他的一生可谓是“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摘《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袁行霈主编305页),一言以蔽之,他跌宕起伏于的一生。高鹗续写红楼后40回,多方评价为,“有功有过,功大于过”。《红楼梦》在灰色阴影下掀起的历史洪流,一直都在不停地湍流。不论是曹雪芹还是高鹗笔下的红楼,作为一个女子,我对其的喜爱并不少于黛玉对宝玉的痴恋。
曹雪芹自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一梦,皆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写照缩影,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牵扯出一串串故事,呈现出贾府的盛衰史,写出了作者对黑暗封建统治的批判,以及自身处于此社会环境下遭受压迫的悲愤、痛恨和自身无法改变此社会面貌的无奈,我觉得更多沉浸在书中的是,每一笔下都是对吱自身作为一个男人在社会环境下不能给妻子、孩子一个温饱生活的难堪和笔下生悲、悲而急诉的现实控诉。
红楼梦中的暗示艺术,暗示了人物的人生命运,也揭露出封建统治下的爱情婚姻悲剧、女子悲剧、家族悲剧、社会悲剧和人生悲剧,暗示贾府最后走向衰败的结局。红楼的暗示表现,就像埋在水下的冰山,露出冰山一角的时候,深解其中的味道,你就会发现一座冰川。
一.红楼梦中茶酒名的暗示艺术
红楼梦中富含独到的酒文化,红楼梦以酒味珠帘,细致而生动地再现了社会人生的众生相;以酒为支点,广泛而深入地揭示了丰富的酒文化内容。据统计,红楼梦中有五十多处写到了酒事。其中酒包含的寓意深刻,作者吧现实和想象相结合,以对酒的描写介绍为契机,委婉含蓄地表达出红楼梦的悲剧结局。其中写到一种酒,名为“万艳同杯”,“此酒乃以百花之蕊,千秋之露,万木之计,加以麟髓之醅,风乳之曲酿成,因名万艳同杯”(摘自原著《红楼梦》),一举“万艳同杯”,多少好女子,“万艳同悲”,皆命多舛,大大观园中一群女孩子的毁灭,亦是美的毁灭,这虚构的酒,品出了封建时代残酷的现实。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让其饮了一杯茶,茶名为“千红一窟”,才华出众的女子,哭尽一世繁华,最终也逃不出命运的网,谐音暗示“千红一哭”的女子悲剧。
二.红楼梦中人物判词的暗示艺术
对于人物的判词,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正册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摘自原著《红楼梦》),其中,“玉带林”反读为“林黛玉”,“玉带林中挂”暗示了林黛玉的死亡的故事情节;“金簪雪”说的是薛宝钗,“金簪雪里埋”暗示宝玉、宝钗结婚后,宝玉出家,宝钗青春埋葬在封建统治下的贾府里。副册中,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霁,雨后初晴,暗寓晴,霁月也看出晴雯光明磊落的性格,“晴”字亦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晴”是形声字,“日”表义,“青”表音表义(参考《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174页),“青”义为没有杂质的东西,比如还有“眼睛”、“精米”,都是没有杂质的,“晴”字暗示了晴雯性格的光明磊落、心直口快。“多情公子空牵念”暗含了晴雯死后宝玉对晴雯的想念。袭人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怜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前有一幅画,画中画着一簇花还有一张破烂席子,暗指花袭人,“席”又可引申为“枕席”,指代男女关系,“谁与公子无缘”暗示花袭人与贾宝玉有缘无分,最后分开没能在一起,衬托了袭人嫁于宝玉好友的结局。
三.红楼梦中人物名字的暗示艺术
红楼梦的人名谐音,暗示了他们每个人物的命运。红楼梦中众多人物,关系复杂人色各异。作者凭借自身深厚的国学知识,为人物起名时,注意人物性格等多方面的差异,在用字上深究审计,名字包含知识丰富,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多为花鸟名、宝珠玉器名,既高贵又风雅。并且,许多人物的名、字或者几个人的名字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番深意。暗示人物命运,隐喻故事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特征,讽刺人物行事作风等等。例如:贾政——假正经、甄英莲——真应怜、贾雨村——假语存或假语村、秦可卿——情可轻、卜世人——不是人、元迎探惜——原应叹息等。
红楼梦里,多少人叹息残喘:红楼梦外,多少人感慨细探。我喜欢红楼独特的表达,喜欢红楼蕴含的文化,就像暗恋的少女偷偷的表達,眼眸暗示的情愫,已经掀起了一场暗示艺术的文化。灰色阴影下的鸿篇巨制,流向历史长河,我们像是在河中捞鱼的捕手,不停捕捉着河中的任何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S].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14.
课题来源: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