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帅北京银行的二十余年里,闫冰竹不止一次另辟蹊径,迎难而上,解决中小银行金融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敢为人先,并大刀阔斧改革,在保卫国家财产的同时,依靠自身造血使北京银行涅槃重生。将北京银行打造成为一家标杆银行、特色银行、受人尊敬的银行,成就百年银行始终是闫冰竹的梦想
《投资者报》记者 占昕
投资者报
企业有魂魄,匠人自谦恭。
21年来,记者在公开资料中并未找到闫冰竹有金融工作以外的其他活动,三句话不离本行的闫冰竹时刻走在金融变革的潮头,最热心的还是经济金融问题。
2016年闫冰竹在“两会”建言中关于加快推进“投贷联动”的内容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践,闫冰竹近来关注较多的还有中小银行转型、监管活力优化和扶贫金融体系完善,对金融信仰如同血液流淌在闫冰竹的身体内。
有人说他工作作风果敢坚毅,办事雷厉风行;有人说他剑走偏锋,出奇制胜。不论如何,统帅北京银行的二十余年里,闫冰竹不止一次另辟蹊径,迎难而上,解决中小银行金融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敢为人先,并大刀阔斧改革,在保卫国家财产的同时,依靠自身造血使北京银行涅槃重生。
浴火重生 自救自强
弥补先天不足。21年前呱呱坠地的北京银行并非人们想象的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上帝的宠儿,而是一个被折腾得负债累累的弃儿。
改革开放初期,懵懂的金融浪潮在全国各大城市吹起了大批各式各样的城市信用社,这些数量庞大、规模较小、经营灵活的城市信用社在特殊时期填补了国家金融空白,但由于缺乏专业钻研、经营管理不规范,也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为了化解城市信用社积累的金融风险,国务院决定在全国五大中心城市首批试点设立城市合作银行,临危受命的闫冰竹被委派参与组建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即北京银行的前身。
然而,组建初期的北京银行所要面对的不止是90家城市信用社各成体系、各自为政的涣散局面,还要背负近百亿的历史不良资产,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原信用社时期的违法违规案件一个接一个地爆出,经营情况和银行信誉跌至谷底。
如何负重前行、杀出重围,在强手如林的北京立足?也许刚过40岁的闫冰竹意识到硬仗在所难免,他没有怨天尤人、消极等待,而是自力更生,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核心思想,在增长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相比同样存在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的大型国有银行可以通过不良资产剥离的方式,优化财务报表,摆脱历史沉疴轻装上阵,北京银行身为中小银行并没有“一笔勾销”的权利,既要解决自身生存困境,又要守卫首都金融安全和荣誉的奋斗史,在之后被誉为“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依靠自身体制机制完善发展亦被认为是对金融改革的贡献。
对整合的坚定会触动很多固有的利益,没少受子弹头和生命威胁的闫冰竹及其创始团队以公司为家,率先建立党组织,通过党组织实现思想上的凝聚力,突出总行管理权威,并通过建立一系列新型制度,特別是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实现了全行统一审批,有力地规避了业务风险,将不良率从50%降至我国金融业最低的1.13%。
也正是这段经历,历练了北京银行对资产质量的长期关注,在高风险中依旧能够保持贷款质量整体的优势,即便是在近年行业风险暴露加速年份,依然维持优异的资产质量水平。
效率优先 迎难而上
有人说北京银行的成功不可复制,但反观闫冰竹的每一次决策和雷厉风行,又如鹰一般精准抓住了发展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迎难而上,从而打开北京银行全面发展的局面。
是舒服地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还是撸起袖子加油干?闫冰竹似乎从未有一刻放松。
2003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对北京银行提出“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指明“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2004年完成更名后的北京银行快速启动了引资工作,2005年率先引入荷兰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并快速改革,于2007年启动上市。
据悉,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闫冰竹和上市团队吃住在行里,很多人连续数月不回家,最终换来一个月完成3万名股东股权清理、两个月完成尽职调查、4天完成138家机构的路演推介、6个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等创举,经受住了监管部门、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重重考验,也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纪录。
通过发行上市,北京银行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从此驶入资本市场的浩瀚海洋,这不仅是北京银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小银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突破。
另辟蹊径 创业新蓝海
直击时代痛点,不回避难题,不避重就轻,当彼时的北京市场几乎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完全占领,闫冰竹领导北京银行开始“捡漏”,将金融触角延伸到被大机构们遗忘的角落里。
重点服务中小企业的定位在如今仍非绝对安全,但在大型国企为主导、很多互联网巨头还未诞生的十几年前,投身服务中小型企业无异于在巨大危机和风险中博取收益。
2000年以来,我国重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中小型企业经营危机四伏,对其进行金融配套服务,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深入中关村调研的闫冰竹发现这些创业企业甚至根本无法提供太多可供抵押的资产,但在深度发掘中小型企业旺盛需求后,也让闫冰竹明确了重点运作中小企业业务的原则。
2001年,北京银行专门推出“小巨人发展计划”,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融资方案,这之后的体量令人惊呼。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已累计为12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北京每4家中小微企业就有1家是北京银行的客户;为超过8000户高科技、高成长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200亿元;为4000余家文创企业提供超过1300亿元资金支持;支持了北京地区100%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培育了一大批“小巨人”成长为行业的“领军者”。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闫冰竹超预见性的判断和决策也为中国“硅谷”的诞生保驾护航。
其次是面向海量终端客户做无微不至的服务和渗透。如今民生金融类业务在中国具有极其庞大的市场,包括工资、公积金、学费、医疗费等,可为银行带来庞大的基础性用户群体,但在早期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投入产出比低,还入不了大银行的“法眼”。
只是,在闫冰竹看来,一家企业不能只享受发展红利而不承担社会责任,做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正是一个金融企业应有的担当。所以即便是非典期间,其他支付方式尚不成熟,北京银行的工作人员依然全副武装冒生命危险去清点现金。
患难与共为北京银行赢得广泛的行业支持和民众基础,在北京和全国重点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拓宽,二十年过去,闫冰竹仍以创业者自居,而北京银行也是中国金融业唯一一家真正实现“全员持股”的银行。据悉,闫冰竹每年初都要列出为员工办实事的计划和清单,到年末逐一核对落实,实现人与事业的共同成长。
“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化发展、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国际化合作、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战略,探索一条资本占用少、经济效益高、发展质量好、可持续增长的绿色发展道路,将北京银行打造成为一家标杆银行、特色银行、受人尊敬的银行。”这正是闫冰竹心中成就百年银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