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纪实与评析

2017-03-14 19:21方海英刘转虹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7年3期

方海英 刘转虹

教学内容:小学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盘古为人类谋幸福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盘古为人类谋幸福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师: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出示课件。)请你仔细观察,然后用最美的语言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光芒万丈的太阳。

生:我看到了皎洁明媚的月亮。

生:我看到了高耸入云的泰山。

生:我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生: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树木花草。

(学生自由发言。)

师: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大千世界,多姿多彩,气象万千,我们拥有一个多么美好的家园!可是,你们知道吗,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没有山川河流,没有树木花草,甚至没有天,没有地。那现在的天和地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那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本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开天辟地》。

(师板书课题,强调“辟”字右侧起笔高于左侧,最后一笔竖向下稍微延长,让它舒展开。生齐读课题。)

师:这个“辟”字,什么意思?

生:“辟”就是“开”,“开”就是“辟”,开天辟地也可以说成是开辟天地。

师:学习这篇课文,你为自己设定了哪些学习目标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是你们的小目标。下面请看老师为大家设定的大目标。(出示课件。)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盘古为人类谋幸福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培养想象力。

师:快速浏览,谁能为大家读一下?

(生读。)

师:请同学们把目标再默读一遍,放在心里。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目标,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翻到第81页。我们来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字,(板书:混沌。)“混”是个多音字,谁知道,在本文中它读什么?什么意思?

生:在本文中它读hùn,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师: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生:查字典。

师:字典是我们无言的老师,你真会学习!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模糊一团,一片混沌。(在“混沌”前面补充板书:一片。)我们继续读。

(生讀完第四自然段。)

师:到这里,盘古开天辟地的重任完成了。谁来接着读?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书读薄,把一大段话读成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文章的最后一段,你能把它读成一句话吗?

生:盘古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世间的万物。

师:对呀,盘古不仅开辟了天地,而且在死后,又把自己的身躯化作了世间的万物。(板书:化作万物。)

师:同学们请看,(指点板书:一片混沌、开天辟地、化作万物。)三个词语,一个神话,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一片混沌。大神盘古开辟了天地。他死后,又把自己的身躯化作了世间的万物。

师:我们看,这篇文章的层次是不是也很清楚了?第一大部分是第几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

师:第二大部分是——

生:2~4自然段。

师:第三大部分是——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那么大神盘古到底是怎样开天辟地的?让我们回到课文,去感受一下。先请看学习提示,谁能为大家读一下?

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学习:

读:快速默读第2~4自然段。

思: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画:盘古的哪些行为最让你敬佩?用波浪线画出来。

说:这段话让“我”体会到盘古是个( )的神?

师:清楚了吗?老师提示,一定要先自学,有了自己的思考之后,再和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取长补短。

(生读文、思考、交流。)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汇报。第一个问题,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天和地的不同?

生:在第二自然段。“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

师:请你用波浪线把它轻轻地画下来。我们来看大屏幕,多么有意思的一段话,认真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

生:一对对的反义词。轻对重,清对浊,阳对阴,上升对下沉,天对地。

师:像这样排列整齐的句子,我们可以用上什么标点符号?

生:分号。

师:这样的句子上下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有味道。通常,我们把这种写句子的方法叫做“对仗”。同学们今后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可以尝试这种写法。

师: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我们读这样的文章,要学会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画,把一段段的文字画成一幅又一幅的图画。来,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遍,体验一下画画的感觉。

(师生合作读句子,男女生合作读句子。)

师:下面的画和说,我们放在一起。汇报的时候,先读出你画的句子,然后再说一说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生:我画的是第二自然段里的话。“大约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劈开了这个混混沌沌的圆东西。”从这段话中,我能体会到盘古是一个不甘于现状、勇于开创的神。(板书:勇于开创。)

师:还有谁画的和他不一样?

生:我画的是第三自然段。“盘古只得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支撑着,不让天地合拢。以后,天每天都升高一丈,地每天都加厚一尺,盘古的身体每天也在增高,他始终奋力地支撑着。” 从这段话中,我能体会到盘古是一个意志坚定的神。(板书:意志坚定。)

师:还有谁画的和他一样?你的体会也一样吗?或者是体会相同,请你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生自由发言。)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再来把这段话读一读?(出示课件:刚劈开的天和地,相距是很近的。盘古只得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支撑着,不让天地合拢。以后,天每天都升高一丈,地每天都加厚一尺,盘古的身体每天也在增高,他始终奋力地支撑着。)

(指名读。)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窍门,要想把一段话读好,就要学会抓住关键词。你觉得在这段话中,哪个词最关键?

生:奋力。

师:什么是奋力?

生:奋力就是用最大的力气。

师:(出示图片)我们来做一回盘古,体验一下奋力的感觉。请同学们起立,举起双手,像盘古那样顶天立地。

(生按要求做动作。)

师:一年过去了,请同学们把大屏幕上的这段话读一遍。

(生读文。)

师:十年过去了,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生读文。)

师:(语速渐缓)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过去了。同学们再读。

(生读文。)

师:请大家放下双手坐好。谁能说说,你是什么感觉?

生:太累了。

师:盘古就这样支撑了一万八千年,这得需要何等钢铁般的意志啊!最后,盘古倒下了。故事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了,但还没有结束。请同学们快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说一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盘古是一个怎样的神?

生:盘古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神。(板书:无私奉献。)

师:是啊,同学们,盘古是伟大的。在我们心中,他就是一个伟大的英雄!(音乐起,师深情讲述。)盘古悲壮地倒下了,他真的离开我们了吗?没有!因为盘古死后——

(师生合作深情朗读,括号内的部分生读。)……他嘴里呼出的气,(成了风和云);他遗留的声音,(成了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头(成为东岳泰山);他的脚趾(成为西岳华山);他的肚子(成为中岳嵩山);他的两个肩胛,(一个成为南岳衡山,另一个成为北岳恒山);他的血液,(化为江河);他的头发和汗毛,(全变成了树木花草),就连他的汗水和泪水,(也化成了雨露甘霖……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音乐继续,师深情讲述。)盘古就活在天地之间,盘古就活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看——

(出示课件:那凉爽宜人的风和那变化万千的云就是他嘴里呼出的气;)

师:不信,你听——

(出示课件:那震耳欲聋的雷霆就是他遗留的声音。生读。)

师:谁能接着说?(出示课件:那 的太阳就是他的左眼,那 的月亮就是他的右眼;那 的东岳泰山就是他的头;那 的江河就是他的血液;那 的樹木花草就是他的头发和汗毛;那 的雨露甘霖就是他的汗水和泪水。指名读。)

师:同学们,天不会忘记盘古,地不会忘记盘古,我们更不会忘记盘古!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朗读一遍这段文字。(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这就是盘古,(指点板书)他勇于开创,他意志坚定,他无私奉献,是一个真真正正的、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音乐停。)其实,在我们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像这样的大英雄还有很多。(出示神话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神话故事的名字和故事中英雄人物的名字。)

生:《夸父追日》中的夸父。

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生:《精卫填海》中的精卫。

生:《女娲补天》中的女娲。

生:《哪吒闹海》中的哪吒。

生:《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学生自由发言。)

师: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就去读读这些故事吧!

评析: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课文本身对学生来说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内容也不难理解,因此教师把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上。

一、锻炼学生“读”的能力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因此,朗读的训练尤为重要。好的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开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朗读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朗读教学,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曲;好的朗读教学,能使学生在跌宕起伏、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美的陶冶。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学生的“读”贯穿始终,课堂的高潮正是在师生共同的“深情朗读”中达到的。

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师生活动中教师有这样的提问:“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书读薄,把一大段话读成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文章的最后一段,你能把它读成一句话吗?”这个问题不但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怎样抓住重点词语提炼中心内容。概括能力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是理解、是吸收,吸收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强弱。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会分析概括,就读不懂课文,抓不住重点,即使有所得,也所得无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三、注重培养学生既独立思考又合作学习的能力

品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在所给出的学习提示的基础上充分自学,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避免了自学的盲目性。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探讨,汇报学习成果,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思考氛围。有些问题教师暂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不断引领,让学生去观察和动手验证,这样收效更大。另外,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

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课文本身的内容上,而应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智慧点拨,让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开天辟地》这一课的教学,充分做到了这一点。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