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新突破新拓展

2017-03-14 19:52尹韵公
紫光阁 2017年3期
关键词:党性舆论总书记

尹韵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闻舆论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取得了许多新业绩新突破和新拓展。这一切,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有方。

习近平本人自小热爱学习,热衷看书,一直保持着善于读书和勤于写作的良好习惯。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当县委书记、市委书记,还是省委书记时,都未放下过笔杆儿。无论是在河北、福建,還是浙江,在繁忙的公务之暇,他总是爱给当地报纸写文章,或诗歌或散文或评论或论文。从文字类型看,数量最多的当是评论。习近平总书记从2 0 0 3年2月至2007年3月任职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其间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先后发表社论和评论232篇,平均一星期撰写一篇。对于一位工作异常繁重的省委书记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高产数字。就是对一个报纸的专业评论员而言,保证每星期发表一篇有新意、有分量的评论,也决不是一件轻松之事。

喜欢动笔、善于写作,是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的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我党早期最高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都是文章大家,毛泽东就更不用说了。毛泽东不仅是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和写作大家。毛泽东不仅自己勤于写作,而且还倡导党的高级干部都要亲力亲为写文章,他要求省委书记要给省报写作和修改社论。在毛泽东的影响下,“文革”前我党一批才子型省委书记如王任重、陶铸等人都纷纷提笔撰写文章,陶铸还把他发表的文章汇集成《松树的风格》一书出版。由此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党高级干部要“动笔杆子”的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会“动笔杆子”的高级领导干部群体中的标杆型人物。

勤奋写作,锤炼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提高了他善于与媒体沟通的本领。从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中可以看出,他非常熟悉和了解媒体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关键环节,他甚至有时就像一个富有经验的总编辑耐心地告诫年轻的编辑记者们,应当如何做报道、怎样做好报道、怎样抓住报道时机、如何把握报道效果等等。显然,这样的传媒体验,也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全党工作、尤其是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奠定了坚实而厚重的基础。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要义,必须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大势及其相关的传媒背景。

自2010年微博元年和2012年微信元年之后,新兴媒体迅速发展。深谙民情的习近平总书记知道,“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2·19”重要讲话中,他再次突出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伴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革命性变化,互联网应用功能得以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新闻领域的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在这样的舆论大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

一是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闻舆论工作”新理念。过去我们总是习惯讲“新闻宣传”,而习近平总书记一改传统提法,提出了“新闻舆论”的全新理念。这个新理念,非常契合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因为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场,网上声音是强势声音,而传统媒体声音相对弱势,且网上舆论强调平等性、互动性和扁平化等特点,这与过去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宣传已有相当差别。所以如今的新闻舆论工作,一定要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否则我们将会不是失语就是脱轨。

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理念,另一方面,他又强调了必须继承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提出要把坚持党性原则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首要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习近平总书记注意到,有的社会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舆论阵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消解着主流舆论和主流价值,他认为: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进而坚决主张:“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所有媒体“决不能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二是提出了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重大判断。党性与人民性关系问题,新闻界近30年来反复争论不休,习近平总书记的“8·19”和“2·19”两次重要讲话,对这个问题重锤定音。他明确指出: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体现党的意志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宣传党的主张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

三是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的时代条件,提出了48个字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结中外、沟通世界。这个职责和使命,既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总方针,也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总原则,具有方向性、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舆论导向观,很有时代新意。他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这里的关键词是“人心”,只有争取和收拢人心,才能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而要争取和收拢人心,就必须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四是强调了时度效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把握。信息化时代的新闻报道,出现了一些不正常不健康的状况,如过分追求首发率而忽略真实性、过分强调新闻价值而轻视社会价值等。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更高角度,强调新闻报道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要从事物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上整体把握时机、分寸和效果,必须做到时度效三者的有机统一,决不能只顾其中一头而丢掉其他两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时度效的统一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当今媒体报道确立了指南和目标。

国际话语权问题是目前困扰我国传媒界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尤为看重的突出问题。一方面,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上的分量越来越重,我们正在走向和接近全球舞台的中心;另一方面,我们的“挨骂”问题似乎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发生的奇迹兴趣越来越浓,急于了解中国成功的秘诀;另一方面,国外对我们的误解似乎还不少,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的声音还有相当市场。我们老说“文化软实力要走出去”,可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愿走、不能走、不敢走,也不是我们脚力不够走不了几步,而是有些强势国家故意设置障碍,不让我们走出去,老使绊子让我们走几步就摔倒,甚至还嘲笑我们走路姿势如何难看等等。总的来看,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近些年来,国际舆论场的涉华声音同我们的今日地位与份量相比较,似乎不大吻合,负面的多于正面的,消极的大于积极的,抹黑的超过涂红的。

然而,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尽管目下国际舆论场“西强东弱”是客观事实,但这种局面绝不是静态的,而肯定是动态的;也不是固化的,而肯定是变化的。确立国际话语权的此消彼长,其重要因素之一是要看清世界大势走向。美欧等西方国家能够在国际舆论场上肆无忌惮,横行霸道,主要是因为他们自认为赢得了冷战胜利,打垮了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美国一举夺取了国际领导力。殊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今国际社会正处于基辛格所言的“四百年来未有之变局”。一方面,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普遍遭受重创,美国的国际认可度急剧下降,加上欧美国家积聚几百年的殖民红利已消耗大半,故西方社会危机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我国实力稳步增强,国际声望节节攀升,“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普遍接受,加入亚投行国家越来越多。国际风云变幻已显示出全球经济与政治气候,正在处于巨大变化的过程之中。

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今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发表了轰动世界的重要演讲。正如美国媒体所言:“习近平讲话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时刻。这是中国领导人事实上接受成为世界上两个首屈一指的大国其中之一的时刻,而且更进一步表明,如果美国不愿在全球体系中发挥作用,中国将挺身而出。”(见《参考消息》2017年1月22日)全世界都清楚关注到这样的客观事实:美国的国际领导力在下降,中国的国际领导力在上升;而中国国际领导力的上升,必然会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权重。与之相应的是,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渠道将会比以前通畅;中华文化软实力“走出去”的通道将会比以往顺畅。国际领导力的提升决定着国际话语权的加强。

一言以蔽之,种种迹象已经清楚表明:我们对国际舆论格局正在出现的重大变化,将保持审慎的乐观。

猜你喜欢
党性舆论总书记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