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凝视视角下外籍人士对常州的书写研究
——以《初遇常州》为例

2017-03-13 02:48杨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初遇常州旅游

杨艳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旅游凝视视角下外籍人士对常州的书写研究
——以《初遇常州》为例

杨艳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初遇常州》是外文出版社“中国城记”系列丛书(英文版)中的一本,作者美国人阿丽娜·托马斯在中国工作、游历、生活多年。文章从旅游凝视视角入手,通过细读文本,从游客凝视、当地人凝视、游客间凝视、专家凝视和隐形凝视五个方面分析作者对常州的书写,以把握外籍人士眼中的常州城市形象,进而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城市。

《初遇常州》;阿丽娜·托马斯;旅游凝视;常州形象

外文出版社“中国城记”系列丛书(英文版)以“城市,生活更美好”为主线,精选知名外国专家作者深入城市体验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采访和亲身经历,描绘他们眼中的城市特色,感悟城市精神。《初遇常州》(DiscoveringChangzhou, 2012)就是此系列中的一本,作者阿丽娜·托马斯(Alainna Thomas)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在中国工作、游历、生活多年。该书的出版在外籍人士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共鸣。

《游记剑桥文学指南》“前言”部分写道,“游记近年来逐步成为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关键词”[1]。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游记不只是指南性手册,在游记“客观”的表象下隐藏着作者对自己、他人、文化、社会的反思和探讨,因此对《初遇常州》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对常州这座城市的观察和阐释。但国内对该书的关注仅限于它发行时的数篇新闻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将从“旅游凝视”视角入手,通过文本细读,分析作者对常州的书写,以把握外籍人士眼中的常州城市形象。

一、旅游凝视及其类型

凝视(gaze)是一种具体的观看方式,是视觉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法国著名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对“凝视”理论作了深入详尽的阐释,认为在现代社会,凝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权力关系象征。1990年约翰·厄里在福柯“凝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游客凝视(tourist gaze),认为游客凝视体现了旅游诉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融合,代表着旅游者对旅游地和当地居民的作用力,但厄里的游客凝视只强调了游客对旅游地的文化和居民的单向凝视,事实上,目的地居民也在凝视游客,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态度,采取相应的策略与行动。因此,厄里在《游客凝视》第二、三版中增加了全球化凝视,国内外学界也通过对目的地居民反向凝视游客的研究来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凝视中的积极作用。

旅游凝视是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凝视,不仅包括游客凝视和当地人凝视,还包括专家凝视、游客间凝视、隐形凝视等方面,他们的主要特征见表1。

表1 凝视类型及主要特征[2]

二、旅游凝视视角下的常州

(一)游客凝视

厄里指出,游客凝视是收集符号的过程[3]。出游前,游客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对旅游目的地形成初步、零散的认知。到达旅游目的地后,游客就展开对目的地符号的收集,对与自己期望相符的符号,游客会加以强化,反之会做出修正。游览结束后,游客通过书面、口述等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思与别人分享,并将自己的实际感知通过多种媒介传播出去,完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见图1)。

图1 游客凝视模型[4]

在来常州前,作者曾与自己的几个中国朋友谈起过这座城市,但他们说的是“‘啊,那里有一座恐龙园’或是‘那是去苏州、上海的必经之路’之类的话”[5]18,关于常州的介绍,见诸文字的也不多,作者“分别用中文和英文去网络搜索有关这座城市的信息,收获不多”[5]18,她“也曾在其他运河城市居住,如杭州和苏州,我拿不准我深入了解的常州是不是和他们一样,或是有什么不同”[5]18。因此,作者承认自己在行前对常州无法作出任何设想。到达常州新火车站,发现这是“一座极具现代风格的庞大的建筑物”[5]18,走出车站,作者感叹“外面的景致是多么美丽”[5]19,“不是很大,绿色清新、和谐幸福,是常州给我的第一印象”[5]19。

书的主体部分分为常州的历史与文化、常州著名的手工艺、常州旅游好去处、花园城市、常州人和常州的未来六部分,作者从过去、现在、未来三大方面“凝视”常州。常州的历史与文化部分包括季札的传说、大运河、篦箕巷、青果巷及其杰出居民、常州市博物馆、常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和传统中医学的孟河医派;常州著名的手工艺中重点关注宫廷名篦、乱针绣和留青竹刻;常州旅游好去处围绕常州环球恐龙城、春秋淹城旅游区和杨桥古镇展开叙述;花园城市部分介绍了常州的33122工程、红梅公园、天宁寺及其宝塔、东坡公园、人民公园、芦墅公园、青枫公园等;常州人里重点讲了常州人的齐心协力、一对退休夫妇和他们的新家、道德讲堂、常州的年轻人、生活在常州的外国人和常州的一个外国教师;最后在常州的未来里讲到了常州的科教城、常州纺织服装学院和常州创意产业园。

作者还利用手中的相机,拍下所看到的景观,每一张照片背后都代表着她的情感,是游客凝视的有形化。主体部分中除7张史料图片外,共有105张图片(照片)。这些图片(照片)可分为三类:自然类,历史、文化类,社会生活类。当以上三类或两类同时出现在一张图片(照片)中时,结合对图片(照片)的文字说明及图片所在章节的主题确定其类别。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类图片(照片)的数量与比例

从表2可知,历史、文化类图片(照片)所占比例最高,超过半数,社会生活类图片(照片)占三分之一左右,而自然类图片(照片)比例最低。这说明首先作者对历史、文化类景观的兴趣度最高,这也显示了对于来华旅游的外籍人士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和文化的吸引力是最强的。其次,当代中国城市的社会生活类景观在作者的眼中也有独特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方面,对于历史、文化类和社会生活类的关注吻合了“游客是一种当代的朝圣者,到远离自己日常生活的别的‘时代’和别的‘地方’寻求真实性”[6]的论述。另一方面,刘松、印富贵曾梳理了吴文化(如历史古迹文化、水文化等)在常州文化类旅游资源中的体现[7],文章中所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在《初遇常州》主体部分都有重点介绍,这也体现了作者的游客凝视中对历史文化类景观的偏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书中提到,作者“分别采访了常州三种著名手工艺的匠师,他们特有的技巧和想象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感受到“今天的民间手工艺人身上体现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得知创作这些艺术品所花费的时间和努力之后,更使我重新发现了它们所具有的魅力”[5]58,也就是说,在与常州传统手工艺近距离的接触中,作者从表象观察深入到了内涵的感知,实现了对常州游客凝视的升华,这也是厄里大众旅游概念中关于“旅游者的凝视是通过符号建立的”[3]121的具体体现。

(二)当地人凝视

在参观孟河医派博物馆后,作者询问是否可以让医生为她诊疗睡眠问题,这时作者写道,“这里的主人很惊讶于我会对中医的兴趣”[5]56,接着她详细描写了整个诊病的过程,其中体现出了中医看诊中所强调的“望闻问切”。实际上,诊病的过程就是当地人对作为游客的作者的凝视的过程。中医的治疗,对她的身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服用了这种药几个星期,也喝了几次这样的粥,睡眠似乎的确有了些改善”[5]56,同时影响了她的行事安排,“回北京后,我只能另找一位中医,以便做更多、更进一步的治疗”[5]56,进而也影响了她的观念,“中药的治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不能停顿下来,要做一个较长疗程的治疗”[5]56。

此外,在“常州旅游好去处”一章中,作者曾请正在清扫街道的工人推荐几个常州好玩的去处,她建议作者首选环球恐龙城。作者“觉得这是个有趣的建议,因为我原以为她会推荐红梅公园或春秋淹城旅游区。她的这个建议,在后来我参观一所小学时得到一群小学生的赞同”[5]74,正是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作者才去了环球恐龙城。这也体现了当地人在旅游凝视中对游客的影响。

(三)游客间凝视

旅游学家皮尔斯研究发现,在旅游目的地,游客间存在频繁的互动,体现出朋友、保护者、竞争者、干扰者等多种截然不同的关系[8]114-115,国内研究者也主张关注游客间的凝视[9]。《初遇常州》中的游客间凝视主要体现在美国友人之间。作者与正在常州某中学任教的洛丽交流,洛丽提到,“这里每一个人都向我提供帮助,真是令人不敢相信。如果我们有什么问题,他们一定会来帮助”[5]135。作者很同意她的看法,因为在常州短暂逗留期间,常州给她的印象之一也是常州人乐于助人。相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在同一旅游目的地相似且正面的游客凝视强化了彼此对当地的好感,同时也有助于读者(或潜在的旅游者)构建积极的旅游前印象。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参观天宁寺,围绕塔楼而行时,“遇见了一位来自朝鲜的雕塑师,他正在塑一件佛像作品。他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我却为遇到一个来自朝鲜的人而高兴”。主要原因是她“曾经有一次在上一个语言节目时,也遇见过一个朝鲜人”[5]106。这个插曲是游客间凝视的又一次体现。只因为作者在一次节目中偶遇一位朝鲜人并留下美好的印象,使得她此后再遇到来自朝鲜的人士时顿生好感,说明了游客间通过凝视构建正面关系对游客本人乃至他/她所代表的国家、文化的积极意义与重要性。

(四)专家凝视

在旅行中,作者不时根据旅行体验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相应的建议,如在介绍大运河时,她提到“政府正在对运河周围地区大力改进和重新开发”,认为“这样做有利也有弊。因为当政府着手清理一座城市,往往会同时也将这个地区的勃勃生气和趣味盎然的成分一并整治掉了”[5]38。参观完篦箕巷,她建议,“鉴于这里保存的管理的具体情况,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它成为一个更吸引游客的胜地,而不是让它成为一个像迪士尼乐园那样商业味太浓的地方”[5]41。她“希望馆方(常州博物馆)能提供更多有关这些名人的信息,并给他们开辟出更多的展位来大力介绍”[5]51。认为中华恐龙馆“光线似乎有点暗。希望这个博物馆能布置得更好一些,还希望它能有更多关于恐龙的说明和信息”[5]80。认为春秋淹城旅游区要考虑“如何吸引人们走进游乐园才是最主要的,才能有更好的收益”[5]86。“衷心希望能保留住这个村镇(杨桥古镇)的传统特色。”[5]88虽然作者只是来常的一名普通游客,但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科背景,或多或少让她在凝视常州时展现出一定的专家凝视特征,具有了“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福祉”[4]110的作用。

(五)隐形凝视

隐形凝视(或称第二种凝视)是游客或当地人对凝视的反思或对比。《初遇常州》中托马斯的游客凝视中不自觉地会流露出对凝视景观的反思或与自己文化内景观的类比、对比。参观孟河医派博物馆时,看到博物馆内所“展示中医学中使用的草药标本,那一排一排浸泡草药标本的玻璃瓶子配有闪亮的背景光,这使我想起了《哈利·波特》中的场景”[5]54,同时她还在该部分最后指出,“关于孟河医派及其对中医学持续影响的更多信息,可参阅沃尔克·沙伊德(Volker Scheid)的著作:《传统中医在1626—2006年的各流派》”[5]55。在恐龙园门口,“看见如同真实大小的复制雷龙从人工湖中爬出来,想起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一个场景”[5]74。在中华恐龙馆内,因为她“在美国南加州长大的,所以当看到恐龙化石,便不由得想起洛杉矶的恐龙博物馆”[5]80。在杨桥古镇,她反思甚至批评“现在有一些村镇总是刻意装扮,千方百计从游客口袋里‘抓取’已成了一种趋势。许多小村镇都在设法赶这种旅游观光的潮流,这些经过重新装扮的村镇,和那些你在美国南方看到的一些总是在扮演殖民地时代的小村镇很相似”[5]88,相比之下她认为“杨桥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称赞“它还显得十分朴实,不像现在一些村镇那样整修如新。换句话说,它还具有自己的特色”[5]88。

三、结语

“旅游凝视”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复杂系统,包括游客凝视、当地人凝视、游客间凝视、专家凝视和隐形凝视五个方面,从以上五个方面的“凝视”入手,分析作者的常州城市书写,有助于把握外籍人士眼中的常州形象。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观察的角度不同,外国人可能会观察到我们自己没有看到或是充分注意的地方,阅读他们对中国城市的书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城市。

[1]HULME P,YOUNGS T.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ravel writ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 吴茂英. 旅游凝视:评述与展望[J]. 旅游学刊,2012(3):107-112.

[3] 约翰·厄里.游客凝视[M]. 杨慧,赵玉中,王庆玲,等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魏婷. 旅游凝视视角下海岛旅游地形象研究[D]. 泉州:华侨大学,2015.

[5] THOMAS A. Discovering Changzhou[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6] MACCANNELL D. The tourist[M]. New York: Schocken Press, 1999.

[7] 刘松,印富贵.常州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与苏州无锡的比较分析[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3):7-11,49.

[8] PEARCE P L . Tourist behavior: themes and conceptual schemes[M]. Clevedon: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 2005.

[9] 周宪. 现代性与视觉文化中的旅游凝视[J]. 文化研究,2008(1):111-118.

责任编辑:庄亚华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1.001

2016-06-26

杨艳(1981— ),女,讲师。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5SJD499);2014年度江苏理工学院社科基金青年项目(KYY14540)

A

1673-0887(2017)01-0001-04

G127

猜你喜欢
初遇常州旅游
常州的早晨
桃树下的期许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初遇“草爬子”
诀别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常州梳篦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天使计划——初遇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