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考

2017-03-13 03:14:05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全科

李 宏

(南京雨花台区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9)

关于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考

李 宏

(南京雨花台区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9)

目前我国老龄化步伐逐渐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作为一项惠及老年人的系统工作,已经被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改革突飞猛进,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引起社会上的关注。本文就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重要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进行了思考。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思考

家庭医生是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医生通过签约的方式,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2010年起,北京、上海等市相继推出了“家庭医生服务”,其目的是为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程的维护。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提出是社区卫生在新医改背景下服务模式的创新。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要求的提高,家庭医生签约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与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家庭医生制度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了顺应我市群众的健康需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对于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现状、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进行了探索。

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国外的差别

家庭医生签约制起源于英国,目前,世界上已经有23个国家和地区开启了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承担居民健康“守门人”职责。在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起步较晚,首先在上海、北京等地开展起来,到2012年上海已经将家庭医生签约制推广到17个区县,预计2020年在全上海基本建立起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发达国家社区服务比较完善,普遍建立了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固定式、契约式的医患关系,实行首诊制度。我国的家庭医生签约制不同于国外的家庭医生的概念,其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进行全面健康管理,在尊重居民个人意愿、坚持居民自愿的前提下,在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由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医生与服务家庭签订协议,与居民建立起稳定的服务关系,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预约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指导转诊等服务。有研究表明,社区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属于符合我国现有医疗资源的服务模式[1]。

2 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工作流程为:宣传、签约、服务和评价。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了解签约家庭的健康状况和健康信息,主动提供服务,贴心上门服务,优先通知签约家庭享受医疗优惠活动,优先帮助签约家庭预约转诊服务。

3 签约家庭医生的服务优势

家庭医生签约后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和综合的健康管理服务,使社区居民在家庭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患者,能够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内得到治疗,不用去医院排队等候,签约居民更多地选择在中心及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节约了时间。通过这种服务模式能够畅通社区医生与居民的联络去到,建立稳定的、信任的服务关系,让居民享受到更便捷、贴心的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制促使家庭医生成为家庭的健康朋友,不仅能治疗家庭成员的疾病,而且通过健康干预能够纠正家庭成员的不良生活习惯,扩大家庭内部和周围资源的利用,预防疾病的发生。在签约以后,通过定期对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及时掌握病情发展的情况,调整用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能为患者提供定向转诊建议。更重要的是,社区服务中心的门诊费用仅仅为二、三级医疗机构的40%,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而且患者在自己的家庭医生处就诊,通过预约可以有限就诊,而且可以减免每次10元的诊疗费,每年还能少受一次免费的预约上门服务。

4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实施的不足

但我国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据一项调查表明,上海市长宁区的居民签约家庭的年龄层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该类居民对自身健康比较关注,愿意去了解和签约家庭医生,但是签约的家庭医生为患者提供的服务大多为健康评估和健康信息,普遍缺乏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导致社区签约居民的处于基本满意的状态[2]。此外还存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没有明确的服务规范、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按照家庭医生式服务手册的规定,每个团队服务2~3个社区,由于社区人数众多,加之团队成员专业结构不平衡,凸显了人力资源的不足。家庭医生签约制是全面落实全科医生制度的一个过渡模式,但就目前而言,主观部门的指导性文件相对滞后,家庭医生服务缺乏明确的规范,制约工作的开展[3]。同时信息系统支撑的缺乏,使得医生不能及时获得患者的诊疗情况,制约了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

5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的对策

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在推荐该项服务制度发展的同时,应该⑴呼吁卫生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有关服务的相关细则,会同卫生、社保、民政、财政各个方面完善政策,包括服务方式、激励制度、工作规范以及人才引进制度等;⑵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服务人群分类,可将服务人群分为重点人群、重点人群辐射人群、一般人群,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合理安排服务。⑶全面提升全科服务团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要加快全科医生培养的步伐,着力现有全科服务团队全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4]。⑷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信息平台,采集、储存、整合、共享卫生相关数据,使得家庭医生能够面了解所负责家庭的个人信息以及诊疗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

6 结语

我国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仍处在萌芽阶段,即使有些地区已经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但也并未真正的感受到签约带来实惠和便捷。家庭医生为其所服务的家庭所做的工作还有待完善,对于一些大病、重病并不能做出很好的治疗。但相信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逐渐完善和国家投入的增大,家庭医生将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医疗服务行业。

[1] 邓宏艳,李一童.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145-1149.

[2]吴军,史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A):3346-3350.

[3]王懂燕,谭忠良.医疗联合体模式下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社区医学,2013,11(1):22-23.

[4]龙骅.上海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03):225-226.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2.104

2095—9559(2017)02—3035—02

2016-08-15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全科
家庭医生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09:54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0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22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18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14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8
社区卫生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