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钟琪作者单位:410013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在岗培训园地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吴钟琪
作者单位:410013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文章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掌握的关于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知识进行介绍。
医疗卫生人员;基层;生命体征;评估;护理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极其敏感。护理人员应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获取病人生理状态的基本资料,为预防、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极其敏感。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以获得病人生理状态的基本资料,为预防、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因此,正确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技能与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体温调节包括自主性(生理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两种。
2.1 自主性体温调节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机体受内、外环境温度刺激,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方式。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即指自主性体温调节。
2.2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活动,通过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改变而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
临床上常以口腔、直肠、腋窝等处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而日常工作中,采用口腔、腋下温度测量更为常见、方便。温度可用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F)来表示。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F=℃×9/5+32;℃=(°F-32)×5/9。我国一般用摄氏温度计量体温。成人正常体温的范围及平均值见表1。
表1 成人体温平均值及正常范围
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性变化,但其变化的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1.0℃。
4.1 昼夜2:00—6:00最低,13:00—18:00最高。
4.2 年龄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
4.3 性别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临床上可通过连续测量基础体温了解月经周期中有无排卵和确定排卵。
4.4 肌肉活动剧烈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可使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临床上测量体温应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测量,小儿测量时应防止哭闹。
4.5 其他情绪激动、紧张,进食、环境温度变化及麻醉药的使用等都会对体温产生一定影响。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5℃,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称为体温过高。引起体温过高的原因甚多,根据致热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较多见,主要由病原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目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6.1 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实施降温措施30 min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6.2 加强病情观察①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天测量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 d后,改为每天1次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②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③观察治疗效果。
6.3 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6.4 促进病人舒适鼓励休息,安置舒适体位,调节室温及避免噪声,以保证病人能安静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及时为高热病人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着凉,避免对流风。对于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
6.5 安全护理高热病人有时会躁动不安、谵妄,应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床档、约束带固定病人。
6.6 心理护理发热病人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护理中应经常探视病人,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给予精神安慰。
①测量体温前,应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②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病、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测量腋温。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者禁忌测量肛温;心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③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食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④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洗。⑤新入院病人每天测量体温4次,连续测量3 d,3 d后体温正常者改为每天测量2次。⑥手术病人,术前1 d晚上8时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4次,连续测量3 d,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脉率是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min。脉率可受体温、运动、情绪、饮食、药物和性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各年龄段脉率的正常范围见表2。
9.1 脉搏异常包括脉率的异常,如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脉搏异常还包括脉搏节律异常,如间歇脉、短绌脉及各类心律失常等。
9.2 护理要点
9.2.1 休息与活动 指导病人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适当活动,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必要时给予氧疗。
表2 脉率的正常范围与平均脉率
9.2.2 加强观察 观察脉搏的脉率、节律、强弱等。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有起搏器者应做好相应的护理。
9.2.3 准备急救物品和急救仪器 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除颤器应处于完好状态。
9.2.4 心理护理 稳定情绪,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9.2.5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戒烟限酒,控制情绪,勿用力排便等知识。教会病人自我监测脉搏及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0.1 频率异常如呼吸过速(>24次/min)或呼吸过缓(<10次/min)。
10.2 深度异常如深度呼吸(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和浅快呼吸。
10.3 节律异常如潮式呼吸和间断呼吸。
10.4 呼吸音异常如蝉鸣音呼吸和鼾声呼吸,以及呼吸有啰音等。
10.5 呼吸困难如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混合性呼吸困难等。
11.1 提供舒适的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温度、湿度适宜。
11.2 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11.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痰。
11.4 改善呼吸困难必要时吸氧或使用人工呼吸机。
11.5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有无咳嗽、咯血、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
12.1 测量方法由于呼吸受意识控制,所以,测呼吸时应不使病人察觉。通常于测量脉搏后,护士仍保持诊脉手势,避免引起病人注意和紧张。
12.2 观察与计数一般通过观察病人的胸部起伏,计数呼吸次数。正常呼吸测30 s,2次,异常呼吸或婴儿应测1 min。
12.3 呼吸微弱或危重病人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计数1 min。
13.1 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着的血压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在不同血管内,血压被分别称为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和静脉血压,而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13.2 收缩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3.3 舒张压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3.4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压。
目前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制定的高血压分级标准见表3。
表3 高血压的分级标准(WHO/ISH)
(摘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一级医院全科医学分册》)
R47
A
1672-7185(2017)03-0013-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3.006
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