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耕瑞 王建刚 刘新宇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血液净化科 473000
透析液钠浓度曲线配合脱水曲线预防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张耕瑞 王建刚 刘新宇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血液净化科 473000
目的 观察透析液钠浓度曲线配合脱水曲线治疗模式预防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血液净化科规律透析且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透析方案,观察组实施透析液钠浓度曲线配合脱水曲线治疗模式,其他治疗参数不变,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血压情况;透析后血肌酐(CRE)、尿素氮(BUN)、血钠水平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血压波动幅度较观察组大,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析液钠浓度曲线配合脱水曲线治疗模式更有利于老年透析患者血压稳定,可有效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耐受力和毒素清除率,且对患者血钠浓度影响较小,是老年透析患者理想的透析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液透析 透析液 钠浓度曲线 脱水曲线 低血压 老年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2型糖尿病在全球流行,肾衰竭人数不断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1]。老年透析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低蛋白、贫血、心功能不全等症状,透析耐受力较差,身体滞留大量水分而不能脱出,易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不得不提前结束治疗,严重影响血肌酐、尿素氮及其他中大分子毒素清除,因此,如何预防老年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提高透析耐受力和毒素清除率,是临床关注的重点[2]。我院自2014年8月起,将透析液钠浓度曲线配合脱水曲线治疗模式应用于老年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透析耐受力和毒素清除率显著升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血液净化科接受透析的患者94例患者观察研究,入选标准:①确诊为肾衰竭患者;②维持性透析3个月以上;③年龄在60岁以上;④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自身体重的5%;⑤排除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将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7例,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在60~84岁,平均年龄68.4±3.5岁;病程3~28年,平均病程9.3±2.4年;透析频率平均每周2次;原发病:高血压肾病11例,糖尿病肾病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间质性肾炎7例,其他4例。观察组47例,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在60~88岁,平均年龄70.5±4.1岁;病程2~30年,平均病程10.7±3.8年;透析频率平均每周2次;原发病:高血压肾病13例,糖尿病肾病1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间质性肾炎5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透析频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透析方法 选用德国费森尤斯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费森尤斯4008S透析机,贝恩医疗设备(广州)有限公司生产的德朗16P聚醚砜膜普通透析器及血路管,天津海诺德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碳酸氢盐透析液,A液为透析液,B液为干粉。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或透析导管做为透析通路,设置透析液流速为500ml/min,体外循环血流量200~300ml/min,电导度140mmol/L,透析液温度37°C,治疗时间4小时。对照组设置目标脱水量后匀速脱水,透析液各离子浓度及电导度不变;观察组根据目标脱水量设置递增、递减、柱状等曲线脱水模式,并结合脱水曲线设置透析液钠离子浓度曲线(也为递增、递减、柱状等),钠浓度在130~150mmol/L之间,钠离子浓度曲线与脱水曲线一致,于治疗结束前30分钟恢复钠浓度为140mmol/L,其他治疗参数与对照组相同,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立即减慢血流速度和脱水速度,必要时停止脱水甚至提前下机回血。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透析过程中常规每30分钟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1次,病情不稳者心电监护,记录透析前、中、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并统计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收缩压较透析前下降>2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以上,且伴有低血压症状者可视为透析相关低血压;抽取患者静脉血送化验室,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RE,BUN及血钠浓度。
2.1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变化及低血压发生率情况 透析前两组患者血压均偏高且差异不大,随着透析治疗时间的推移,对照组在治疗30分钟后陆续出现血压下降,发生透析中低血压15例,透析结束后低血压6例,提前结束治疗9例,低血压发生率为44.68%,不能耐受发生率为19.15%;观察组患者血压多在治疗3个小时后下降,透析中低血压7例,透析结束后低血压4例,提前结束治疗4例,低血压发生率为23.41%,不能耐受发生率为8.51%。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低,透析耐受力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n透析前(mmHg)收缩压舒张压透析中(mmHg)收缩压舒张压透析后(mmHg)收缩压舒张压对照组47163.7±11.793.3±9.8125.2±17.967.1±8.5141.9±15.670.8±9.4观察组47158.3±10.591.9±9.5139.5±11.174.7±5.4147.2±11.173.6±6.1t1.3951.9473.1694.2381.6742.761P0.1240.0970.0290.0310.0380.041
2.2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肌酐(CRE)、尿素氮(BUN)及血钠水平变化情况 透析治疗前两组患者CRE与BUN水平接近且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CRE与BUN水平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钠水平变化幅度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nnCRE(μmol/L)透析前透析后BUN(mmol/L)透析前透析后血钠(mmol/L)透析前透析后对照组471214.3±65.2669.7±21.443.7±7.321.8±6.6142.6±3.5140.8±3.4观察组471301.9±58.6413.2±15.542.9±7.516.3±2.1141.9±3.7140.6±3.3t2.6184.2762.9273.7171.9942.013P0.1740.0240.7490.0340.0870.091
与青壮年透析患者相比,老年透析患者由于机体各系统功能减退,协调适应能力降低,对高浓度毒素及电解质紊乱不能耐受,透析间期体内滞留水分增加心脏负担,心衰发生率增加[3];同时,老年患者营养较差,透析时一部分蛋白的丢失,使患者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患者体内多余水分进入组织甚至腹腔,一旦透析脱水,血管外水分不能及时进入血管内,患者血容量急剧下降,容易造成透析低血压的发生[4]。虽然透析低血压是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在脱水较快患者中最为多见,但老年透析患者发生率更高,这与老年透析患者具有上述特点有一定关系,因此,如何预防老年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提高其透析耐受性,平稳完成每次治疗,是保证治疗效果和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更是临床不断研究和试验的热门课题。随着透析技术的成熟,透析机功能的完善与提高,透析液离子浓度曲线、脱水曲线等治疗模式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设备、理论支持。
本研究将透析液钠浓度曲线与脱水曲线相结合,用于预防老年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随着透析治疗时间的推移,多余水分及毒素被清除体外,患者血压也随之下降,治疗结束后,体外循环血量回输体内,患者血压有所上升;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衰退、低蛋白血症等原因,造成患者透析脱水,血压快速下降,使治疗不能进行,治疗时间及治疗目标不能完成,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观察组实施透析液钠浓度曲线与脱水曲线相结合治疗模式,以脱水呈递减模式为例,患者在透析开始使脱水较快,以缓解多余水分对心脏的压力,但脱水速度较快,易使血压下降,通过透析液钠离子浓度曲线给予调节,脱水较快时,透析液钠离子浓度较高,钠离子通过透析膜弥散至血液内,提高血液侧渗透压,加快血管外水分向血管内渗透速度,使血液再充盈速度大于或等于脱水速度[5],进而起到稳定透析中患者血压,预防低血压发生的目的。随着脱水速度的曲线减慢,透析液钠浓度也逐步降低,待透析结束前30分钟左右,患者脱水速度已较慢,此时透析液钠浓度也趋于正常,以调整患者体内电解质目的,防止透析后低血压的发生,因此观察组患者透析中血压较对照组平稳,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在透析液钠曲线与脱水曲线的相互配合下,有效稳定了老年透析患者血压水平,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从而使治疗顺利完成;而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高,甚至不能完成目标治疗,血CRE与BUN水平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治疗后组间CRE与BUN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CRE与BUN水平是评价透析效果的重要指标,观察组的透析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也将优于对照组,可见透析液钠浓度曲线配合脱水曲线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透析液钠浓度曲线配合脱水曲线对预防老年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提高透析耐受力及透析效果,具有显著作用。由研究原理及结果来看,其治疗模式不仅适应于老年患者,对心功能差、严重水钠潴留青壮年透析患者也同样适合,可依本研究举一反三,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提高透析水平,服务患者。
1 陈美秀,麦群英,梁艳影,等.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法用于高危患者透析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1):42-45.
2 郝素革,焦慧锋,栗绪娥.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因素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6):34-35.
3 皇甫珍慧,胡晓舟,王少亭,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146-7148.
4 曹玲英.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75-77.
5 马世昌,张莉莉.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5):100-101.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1.019
20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