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与坚守”是工匠精神的底色

2017-03-13 17:30陈怀瑜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钟表故宫成就

陈怀瑜

最近,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修复师。55岁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作已经39年了。每天早八晚五,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十年如一日,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

人们尊崇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钦佩其所蕴含的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出神入化的技艺。其实,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后天的刻苦学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

自古至今,工匠精神的光芒成就了无数工匠大师。在中国古代,就有鲁班、李春、李冰等,他们几乎全靠手工制作,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如果没有其儿时就从师学艺,没有汗水擦亮前路,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当然就难以成为一名巨匠之师。像过去,一个学徒工,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要学上十多年才能出师。此中之艰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种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懈的精神,学艺而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很难做到。

即使到了当代,像瑞士的钟表工业,意大利的制鞋业,仍然在沿用手工工艺,就是因为机器流水线很难达到工匠手艺之精致的程度。像故宫文物修复师,至今仍默默地坚守着这一古老行业,他们因此成了另类“网红”。这其实正是人们对其于时光的静谧中不惧寂寞、无声坚守之工匠精神的推崇与尊敬。

当下时代,社会嬗变,人心浮躁,人们的脚步更为匆匆。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与心态下,我们更需要静下来、慢一些,让步伐走得更稳些;在耐心中多些深入思考,让我们的行动来得更为扎实、有力些。每个人在自身的岗位上,也能让心更细致些,动作更稳妥些,精神更丰厚些,思想更深沉些——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致、悠远事业,也就是人人心中都能沉淀着传承千古的工匠精神,每个人就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成就屬于自己的事业与未来。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慢”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看似静无声息的环境,其实正磨炼和生成着动若脱兔的飞跃;看似无言而寂寥的坚守,其实也正昭示着一步步逼近成功的目标……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在这种不惮于寂寞、不畏于静默、不躁于坚守中,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精神代代传承不息。

(选自《每日新报》)

【赏析】

作者从故宫文物修复师走红谈起,挖掘其成功背后的根源——“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懈的精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巧妙运用典型事例,如中国古代巨匠鲁班、李春、李冰和当代瑞士的钟表工业、意大利的制鞋业工人,以及故宫文物修复师的事例,涵盖古今中外,充分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作者针对当下“人心浮躁”的实际,联系众多工匠的表现,提出“人人心中都能沉淀着传承千古的工匠精神”的观点,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鼓动性,发人深思。

猜你喜欢
钟表故宫成就
雪中故宫
燧人氏钻木取火
年轻有为
丽娜认钟表
故宫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