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高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7-03-13 03:01李艳茹赵洪颜金锡久许广波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5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李艳茹++赵洪颜++金锡久++许广波++李太元

摘 要:实践教学对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延边大学是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该文从民族区域高校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所处的生态环境入手,对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培养目标与原则的确立,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落实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措施。

关键词:民族区域高校 卓越农林人才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023-02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相对于传统人才素质结构而言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为主体的传统实践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需要,只有以“政产学研用”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通过各主体资源共享与互补的方式,不同生产要素组合的模式,实现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延边大学作为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学校利用民族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的自身优势和特色,抓住东北亚开放示范区、长吉图开发先导区以及校地(企)合作区的契机,搭建卓越农林人才的实践教学平台,有力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1 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

民族区域高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掣肘的原因:一是,缺乏对传统农林人才与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区别性认识;二是,缺乏实践育人理念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的充分性认识;三是,缺乏对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必要性认识。高校管理者臆想的实践教学改革目标,难以适应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理念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改革的显性现状与分析。实践教学改革的显性现状则体现在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上,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条件表现在:一是基地建设条件。受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限制,使校内外实践基地数量少、条件差、综合功能不足,实践基地基本条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要求满足度低。二是组织保障条件。受民族区域高校以政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实践教学制度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限制,使高校实践教学尚不能得到政府有计划地持续支持和保障实施。三是方案编制条件。受高校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多样性、实施的个体性和管理的差异性等显得不足,使高校本科培养方案编制常常脱离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难以贯彻实施。

实践教学改革的隐性现状与分析。实践教学改革的隐性现状则体现在实践教学的适应性需要上,实践教学改革的适应性需要表现在:一是适应行业需要。受行业适应和胜任能力培养的传统实践教学的束缚,使实践教学对新兴行业适应、胜任与创新能力需培养不足。二是适应时代需要。受行业实践体验和专业同质化培养的传统实践教学的限制,使实践教学对竞争意识、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时代适应能力培养不够。三是适应合作需要。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市场运行管理与高校实践教学计划管理的影响,使实践教学对市场意识和市场管理方面的合作适应能力培养不强。四是适应评价需要。受行业工作业绩考评和统一化考评办法的制约,使实践教学对个性化考评体系的评价适应能力培养不够。

2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与原则

由于民族区域高校处在特定民族习俗文化、处在欠发达的区域经济、处在民族自治社会管理、处在多元文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生态环境中,使民族区域高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必然受到这些环境生态因素的制约。学校从本科专业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出发,明确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遵循以主流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跨文化适应力的原则;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工作实践能力的原则共3个基本原则。延边大学经过校内外专家的反复讨论和论证,确立了本科专业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

3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等构成。其中,通识教育46学分,学科基础教育50学分,专业教育79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40周。

开设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课程。设置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四大系列公共选修课,共计5~12学分。

开设了培养跨文化素质的讲座。开设科技文化素质讲座、国内外专家学者讲座,3~5学分。

设立了培养创新能力的计划。设立科技文化竞赛、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学生自主开展各种能力培养活动等,3~6学分。

4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落实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与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实施分段培养模式、国内外高校交换等多样化培养模式。

5 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措施

由于民族区域高校处在特殊的教育生态中,开展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就应遵循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市场经济规律,遵循高校教学管理规律,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按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路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一是实践育人理念的落实。根据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embeddedness)理论,人们的行动都嵌入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任何行为的合理與否,都必须考虑到社会关系的层面[2]。使实践育人理论“嵌入”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过程中。二是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使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任务得到落实。三是实践教学管理的协同。发挥“技术+服务”在实践教学管理运行中的协同作用。

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构建了“三个结合、三个层面、六个模块、四年不断线”的“3364”复合式实践教学体系。“三个结合”是指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教学、科研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学校、政府与企业协同相结合。“三个层面”是指通识教育实践教学层面、课程实践教学层面、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层面。“六个模块”是指劳动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社会实践锻炼模块、课题活动训练模块、科研技能训练模块、毕业生产实习模块。“四年不断线”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到四年级,每学年都进行有关实践教学活动[3]。(2)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搭建了劳动技能训练平台、专业技能训练平台、社会实践锻炼平台、课题活动训练平台、科研技能训练平台和毕业生产实习平台。(3)实践教学制度的建立。在保证卓越农林人才实践教学计划实施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推行了“双师制”和“导师制”;对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施了“技术+服务”的顶岗协作制。

参考文献

[1] 方月善.地方综合性民族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9(S1):7-8.

[2] 黄骏.民族区域农村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14(9):60-63.

[3] 邢永明.创新培养模式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26-27.

[4] 卢丽君.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的三个维度——以财经类专业学生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8):138-140.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