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人生可以说是“出没风波里”,波折不断的他却能坦然地活到101岁,不能不说是个长寿奇迹。
宽恕了蒋介石,宽容了刘乙光,张学良的心态让他获得了长寿的资本,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借鉴。
“明天就是枪毙我,今夜也能睡得香!”
1989年张学良在台湾接见作家郭冠英时说:“我为什么长寿?就是睡觉睡得好,我就是这个样子。无论什么时候,我要睡觉,就躺在那儿睡觉。没关系,就是有人在那里干什么,我都照样睡觉。我长寿的最大原因,我这个人真不知道,只是不知道愁。真的不是我说笑话。……我就是要睡觉。我这一生,就真的可以说不怕死,不爱钱。连死都不怕,当然能睡好觉。”
1930年张学良进关驻守北平时期,他的神经衰弱导致睡眠不足的情况随着身染伤寒病而变得愈加沉重了。他在北平协和医院医治伤寒病时,睡眠不良状态虽然有所改善,但因他每天卧床休息,睡眠状况反而不及战争时期。
张学良睡眠不佳状况一直持续到1933年他卸职下野,前往欧洲旅行才有所好转。因为在意大利旅行时,曾有一位著名医生为张学良医治好了多年困扰不休的失眠症。1936年张学良因发动西安事变失去自由后,在浙江、湖南等地被秘密幽禁过程中,失眠情况才得到了真正的好转。
1991年3月张学良在台北机场曾经对《中国时报》记者这样说:“我是军人,生死看得很开,尤其我是基督徒,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生死,不过是脑袋搬搬家,换一个地方而已。明天就是要枪毙我,我今天晚上也一定会睡得香。”
张学良保证睡眠质量的经验
睡觉时不开窗子。因为这样可以防止过敏物质对睡眠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隔断室外的噪声。
睡觉穿衬衫和袜子。这是张学良战争年代形成的睡眠习惯,最初是为着战时睡觉万一发生意外可以随时起床上前线。后来他觉得穿衬衫睡觉可以防止秋冬两季起床时感冒,而穿袜子则可在入睡时保证足部的温暖。
睡觉时身边一定要放一盆兰花。特别是到台北居住以后,张学良在入睡前一定要赵四小姐把兰花搬到他床前来,其原因是卧室闭窗入睡时氧气有限,在这时如果兰花释放出香气,可以起到吸收房间不良空气的作用。
张学良的养生“六法”
善于排遣心理压力
善于调整纷繁的心态,是他早在贵州幽禁时就已形成的习惯。如若没有这场巨大的政治灾难,张学良烦躁的性格、从不屈服任何强人的耿介和东北王公子的倨傲,也许要招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张学良在貴州修文阳明洞内苦苦研究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唯心主义哲学,最后得到的益处,让他学会了面对错综复杂恶劣环境时善于给自己心理减压的良好方法。
善于婉谢应酬
1991年3月张学良首次来美时,曾选择性地接受一些中外记者的采访,虽然他从心里不喜欢夸夸其谈或者回顾逝去往事,但他毕竟恢复了人身自由,所以有些积蓄心中的话,很想告诉世人。1993年当张学良第二次从台湾来到美国,并要长期定居在夏威夷以后,就开始回避和谢绝来访的记者和客人。
有些人为和张学良见上一面,不得不选在每年6月上旬,张学良生日那天去夏威夷华人教会礼拜堂出席《圣经》演讲会,借此机会,才可与张学良见一面。晚年张学良少对来访者谈话,不是他没有表达能力,而是他不想多说没意义的话,更不想翻历史的旧账。
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
在长期幽禁和后来旅美生活,他面临的处境始终是无边的寂寞。子女不在身边不仅给老人带来离愁,也在生活上留下许多不便。
大小困难也会像普通人一样经常遇到,这种时候张学良往往不计较不周到的小事,他承认世上没有至善至美的事,也能面对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面对困难,他大多泰然处之,他深信世间任何难事都有解决的一日。
善于以静克烦
张学良也难免遭遇人生大喜大悲。1995年8月下旬他应邀赴北京参加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行前,张学森曾来告别。让张学良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不幸的事情竟然发生了,9月5日夜11时,客厅电话突然响起,五弟学森在北京参会期间猝然病逝。
张学良一连几天忧郁痛苦得吃不下饭,后来,他就是靠减压法迫使自己渐渐接受五弟病亡的现实,渐渐让自己痛苦的心境恢复了平静。他劝慰赵一荻说:“学森他当年就是从北京离开的,现在他又病逝在那里,恰好是落叶归根、功德圆满。这也是天意啊!……”
隔天,张学良痛苦的心境终于平复,他以静克烦,以静制愁,发出了唁电,并亲自在雪白的挽联飘带上提笔写下:“五弟安息!兄学良、嫂赵一荻敬挽。”2000年,当与他在苦难监禁中相伴五十多个春秋的夫人赵四小姐猝然撒手人寰时,张学良再一次陷入无边的痛苦中。每天夜里醒来都会手摸着身边的空床泪流不止,白天一人独居,更是寂寞无边,心情难免烦躁。
当他清醒地认识到死者已逝,不能再有复生,也就开始平静面对现实了。
善于读书报排遣寂寞
他到美国以后,多数时间只有困居在面积不大的租用房间里。读书看报,是他刚来美国初期的减压方式,1996年以后张学良因视力降低,只能由身边护士代读。
在美期间张学良尤喜了解祖国大陆,特别是东北故乡发生的变化。由家庭护士读报得来的知识,给老人心中带来极大的愉悦,这也是张学良晚年减除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清心寡欲
张学良研读古代医家孙思邈医书中四句箴言时,对“清心寡欲”理解更深刻。“人的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也就是人只有心里安静,才不会百病缠身,才会远离尘世的烦恼忧愁。
张学良曾说:“我自己发现一件事:我自己的事情,只到了36岁,以后就没有了。”
他所指的当然是政治仕途,36岁那年他发动西安事变,政治生涯基本上结束了。
没有了官场中的权欲角逐,更没有了明争暗斗的尔虞我诈,当然也就没有了让张学良烦躁不安的焦灼。
一位马来西亚记者向轮椅上的老人询问长寿之谜时,张学良说:“我这个人真没有什么长寿之道,就是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